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术联合达芙通治疗子宫息肉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6月--2016年1月,选取88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术治疗,术后用药不同,其中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及抗生素进行治疗,试验组则给予达芙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及子宫厚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月经量变化及子宫厚度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此外,试验组患者的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子宫息肉疾病应用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术,并在术后联合应用达芙通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可边检查边治疗,不仅增加了子宫厚度,同时也降低了复发率,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 达芙通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息肉的敏感性及可信度。方法:使用百胜AU-4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6.5MHz,经阴道扫查,不需要充盈膀胱,方便、快捷、直观、清晰度高,观察子宫大小、轮廓、内膜的回声情况。结果:3例子宫息肉,2例经病理证实,1例误诊为早早孕,经病理证实亦为子宫息肉。结论:二维声像图对本病的检出有良好敏感性及可信度,经阴道超声检查准确性更高,安全无损,为临床确诊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子宫内膜/诊断 息肉/诊断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在预防宫腔镜子宫息肉切除术后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息肉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和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PBAC评分、子宫厚度、月经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PBCA评分52.5±4.3分,子宫厚度0.7±0.2mm,月经量78.6±3.5ml,息肉复发2例;对照组患者PBCA评分36.2±5.8分,子宫厚度0.9±0.3mm,月经量42.4±4.7ml,息肉复发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6例,阴道异常出血0例,乳房胀痛1例,体重增加0例,总计1例;对照组患者26例,阴道异常出血2例,乳房胀痛3例,体重2例;总计7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在预防宫腔镜子宫息肉切除术术后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左炔诺孕酮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下子宫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多发性子宫息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宫腔镜下子宫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下子宫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子宫息肉复发率、子宫出血复发率以及手术前后月经量、月经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子宫息肉复发率及子宫出血复发率分别为2.2%与2.2%,均低于对照组的12.2%与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月经量、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量、月经周期均得到有效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子宫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息肉,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情况,且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电切术 刮宫术 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子宫炎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病例,探讨不孕不育与患子宫炎的因果关系,并为医护人员更好的治疗患者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入院治疗的60例妇产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6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子宫活检,随访慢性子宫炎的育龄妇女治愈后的生育情况。观察并记录数据。结果6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中,34例患子宫炎,占比例58%,其中20例患者在治愈后再度妊娠和生育。数据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调查显示,子宫炎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育龄期妇女应该及时治疗子宫炎,保护子宫,提高生育率,该结果值得在临床上科普。

  • 标签: 子宫内膜炎 不孕不育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不同方法治疗子宫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子宫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各50例。采取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A组,采取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患者为B组,采取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的患者为C组,采取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α治疗的患者为D组。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跟踪随访,观察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C组、D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异位症的治疗当中,使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其中,联合使用米非司酮具有最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同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子宫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开腹手术,观察组为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癌的应用效果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加快了康复速度,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诊断子宫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癌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比较MRI诊断准确率。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MRI对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为73.3%;对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3.3%。结论MRI能清晰的显示子宫癌肌肉侵犯情况及病灶范围,为术前诊断及分期提供依据,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MRI 子宫内膜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癌的价值。方法选取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治疗的子宫癌的患者,选取的患者在手术中均实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手术后实行石蜡病理检测。结果根据研究发现,快速冰冻病理检测与石蜡病理检测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69.00%。其中分期准确率中,G1级的符合率为62.00%,G2级的符合率为70.00%,G3级的符合率为83.00%,病变部位浸润程度准确率中Ⅰ级的符合率为49.00%,Ⅱ级的符合率为84.00%,Ⅲ级的符合率为92.00%。结论在子宫癌的诊断过程中使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可以将子宫癌检测出来,并检测分期的情况以及病变部位的浸润的程度的情况,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石蜡病理检测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子宫异位症患者中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本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90例子宫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45)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5)在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异位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子宫内膜异位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中医源性子宫异位症状十分常见,但是却没有给予有效的重视。医源性子宫异位症的治疗牵涉到多个学科与专业,如妇产科、生殖医学、计划生育等。事实上在子宫异位症中医源性子宫异位症也占有重要位置,是其分类的一种;然而,国内外的诊疗规范尚未提及关于子宫异位症的分类内容。为此,本文选择研究医源性子宫异位症,希望其可以被临床医生列入子宫异位症分类之中,从而更好的治疗医源性子宫异位症。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 医源性子宫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息肉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60例2016年2月-2017年4月子宫息肉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刮宫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下子宫息肉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子宫息肉切除效果;操作的时间、出血的总量、住院治疗总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子宫息肉切除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操作的时间、出血的总量、住院治疗总时间9.02±0.12min、50.01±2.61ml、8.21±1.23d优于对照组15.14±0.24min、65.15±3.57ml、10.62±2.59d,P<0.05。观察组复发率6.67%少于对照组20.00%,P<0.05。手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息肉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息肉切除术疗效肯定,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可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子宫癌患者135例,其中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癌患者27例,为实验组,其与108例患者为单纯子宫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及3年无病存活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肌层深度浸润相较于对照组较浅,组织分化程度好;实验组各项免疫组化项目检验指标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且3年无病存活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癌可能诊断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具有较好的组织分化性,相较于单纯子宫癌患者高危因素较少,3年无病存活率较高,预后效果显著。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癌 临床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彩超诊断卵巢子宫异位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异位囊肿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以及手术确诊。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彩超诊断。对病理结果与彩超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病理和手术诊断,50例患者均为卵巢子宫移位囊肿,经彩超共诊断出42例,符合率为84.0%(42/50);50例患者中,其中经彩超诊断的42例卵巢内膜异位症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另外8例出现误诊,彩超术前诊断为右侧输卵管妊娠流产型1例、炎性包块3例、卵巢卵泡囊肿4例。而术前经超声诊断,42例患者中有24例同时合并子宫腺肌疾病,且有2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另外有4例出现误诊,术前彩超诊断为子宫肌壁间小肌瘤3例、子宫增生1例。结论针对卵巢子宫异位囊肿患者,采用彩超进行诊断后能够达到较高准确性,且能对卵巢子宫异位症的临床特征加以明确,同时还能为疾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彩超诊断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和宫腔镜在子宫癌诊断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9月~2017年4月确诊的子宫癌患者88例进行诊断分析,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选择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诊断,对照组进行诊刮检查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研究组检查确诊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超联合宫腔镜诊断子宫癌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同时可以诊断癌症浸润程度,对于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了积极的检查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B超 宫腔镜 子宫内膜癌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诊断子宫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癌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比较MRI诊断准确率。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MRI对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为73.3%;对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3.3%。结论MRI能清晰的显示子宫癌肌肉侵犯情况及病灶范围,为术前诊断及分期提供依据,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MRI 子宫内膜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病变运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临床上的治疗意义以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对在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通过临床检验疑似患有子宫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6例,以病理检查的方式作为病情的判定金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比超声检测方式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76例患者中存在68例患者成功检测出子宫病变,且两种检测方式中,阴道超声检测方式更加具有可靠性,诊断率相对腹部超声检测具备更加优秀的临床推广意义,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测方式对子宫病变的检测更加准确,是目前临床上有效的检测方式。

  • 标签: 腹部超声 阴道超声 子宫内膜病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子宫癌患者,为其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诊断,将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并观察患者影像学表现。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54例,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其诊断准确率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癌的早期诊断上有着较高的准确性,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内膜癌 早期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应用于子宫息肉(EMP)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经宫腔镜确诊为EMP患者86例,皆实施宫腔镜切除术,术后给予孕激素继续治疗,并开展术后随访工作,观察治疗结果。结果86例患者皆顺利完成治疗,手术用时为10~50min,均值(18.35±4.28)min;术中出血量为15~50ml,均值为(31.05±8.36)min;均为一次性手术成功,无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3~12个月,发现月经异常改善率为86.05%,阴道不规则出血改善率为100.00%,不孕者成功妊娠率为87.21%,贫血者术后1~3个月内其血红蛋白均恢复正常,术后息肉切除效果显著优于术前(P<0.05)。结论对EMP采取宫腔镜切除术治疗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可作为EMP治疗的首选术式。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剖宫产术后可诱发急性子宫炎和慢性子宫炎,笔者在此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炎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60例在本医院进行剖宫产后子宫炎患者,患者临床特征符合慢性子宫炎相关诊断标准。对其进行综合性治疗措施(抗感染治疗+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给药法),同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所得数据记录、整理、分析。结果60例子宫炎患者,痊愈54例,好转例6例,无效0例,治疗痊愈率达90.00%、总有效达100.00%,临床痊愈率与好转率及无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综合性的临床治疗措施能显著促进子宫炎患者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内膜炎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