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9例,缺血性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9例,缺血性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9例,缺血性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1例HT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转归及影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HT预警因素与HT类型、溶栓时间的关系及HT发生时间与疾病转归的关系。结果21例HT患者均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血压变异性所占比例最高66.67%,且多种因素并存更易出现出血转化,3h内溶栓仍可能出现HT,出血转化在3天内出现预后差、死亡率高。溶栓后出血转化分型与危险因素种类无显著性;疾病转归与HT发生时间有显著性。脑梗死出血转化单因素分析,糖尿病、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房颤、大面积脑梗死为H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需注意患者选择及HT风险的评估,减少HT发生,规避风险。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为新近报道的食源性强致病菌,对病原菌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是预防控制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鉴别培养、生化反应、免疫学等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 标签: 出血性大肠杆菌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病的病理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作出明确诊断,获得及时治疗,且疗效较满意。结论病理诊断有助于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确诊,为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提高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病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研究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接受的42例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对患者开展补血补液、病情观察与快速扩容等治疗和护理工作,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系列的急救护理操作,41例患者脱离生命危险且痊愈后出院,1例死亡。结论在临床上,产后失血性休克属于常见的产科危重病症之一,其死亡率偏高,若抢救及时,可大大降低产妇的死亡率,便于增强预后效果。

  • 标签: 产后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2月,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4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对比护理结局指标。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IS、ADL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象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可使患者获益,提高康复的效果。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早期康复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就诊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后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效果确切,可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塞通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和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的缺血性心脏病的住院和门诊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用药过程中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

  • 标签: 黄芪 缺血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局部及全身性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眼底表现、视野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治疗前后的视力等。结果40.6%的患眼视力提高,54.9%视力稳定,4.5%视力恶化。视力开始提高的天数平均为13天。结论典型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发病年龄在45岁以上,具有高血压、糖尿病、高粘血症或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突然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眼底检查发现视盘水肿淡白,伴有动脉缩窄,视野呈现连盲点的半侧性缺损,FFA早期视乳头表现为弱荧光,晚期增强。经综合治疗,患者的视力、视野有一定改善。

  • 标签: 缺血性视神经 病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案例,并且将护理对策提出,让产妇的生命受到更大的保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二零一六年五月至二零一七年五月的五十例出现了产后失血性休克现象的产妇当做研究的主要对象,依据护理的不同方式将产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二十五例。对照组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产妇选择护理干预方法,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通过观察组对产妇进行的护理干预可以发现,该对策可以让失血性休克产妇住院的时间有效地减少,还能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降低,为母婴的健康与安全提供保障,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

  • 标签: 产后失血性休克 临床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纳洛酮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9例,常规组对患者加以常规治疗,实验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点,对患者采用纳洛酮加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经治疗后,患者GCS评分与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纳洛酮加以治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使其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也得以改善,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急性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方法和治疗经验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例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析,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经过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总结经验。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的13例患者治疗后临床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保守治疗的患者中除1例拒绝治疗患者病情恶化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6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20例患者的首诊诊断准确率仅为60%(12例),具有较高的误诊和漏诊率。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肠病,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必要条件,应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正确检查、及时治疗。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肠病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分型的方式来对副溶血性弧菌流行优势型、溯源、亲缘关系等情况进行分析,给感染源追踪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此次收集了食品来源VP607株,病人和食物中毒VP480株,对这些菌株进行了血清分型,并采取了PFGE基因分析和ERIC基因分析,对感染源追踪,了解其溯源和亲缘关系等情况。结果来自食品来源的607株菌株共分成了10个血清群,有30株无法进行分型,分型率是94.64%,06群和05群为流行优势株;来自病人和食物中毒的480株菌株分成了6个血清群,03群为流行优势株。海产品VP分成了PFGE型29个,病人和食物中毒菌株PFGE型为12个。261株不同来源的VP分出42个ERIC基因型。结论采取不同的分型方式来进行VP分型有不同的结果,各自的分型都有其特点,基因分型是具有最高敏感度,最高特异性,最高分辨率的分型方式,临床中对副溶血性弧菌溯源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更好的针对性用药治疗。

  • 标签: 血清学分型 PFGE分型 ERIC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50例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筛选出本科室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各2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输液量与出血量。结果常规组的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0%、20.0%,综合组分别为100.0%、8.0%,综合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量与出血量,综合组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期间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且可减少并发症、输液量及出血量,值得推行。

  • 标签: 异位妊娠 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急救措施对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为针对性急救措施,对比两组救治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低于对照组的56.67%,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急救措施对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腹部外伤 失血性休克 急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亚低温治疗对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和护理。结果亚低温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仅有寒战等不适表现,除3例肺部感染外,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亚低温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缺损状况。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促进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亚低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上半年间我院收治的以及在我院出生的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42例为本次的观察组,同时选取2016年之前收治的新生儿缺血性脑病的患儿43例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方案,对比两组的护理情况,收集整理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患儿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组患儿发展量表评分统计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整个护理过程评价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整个护理过程评价满意度为76.74%,经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观察组神经行为正常率统计结果为78.57%。对照组神经行为正常率统计结果为32.56%,两组统计结果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患儿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诊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外科于2015年3月~2017年10月接诊的30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与2015年3月以前收治的30例该类患者作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成功救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1h内纠正休克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X2=9.932,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X2=5.192,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405,P<0.05。结论对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开展急诊绿色通道、急诊手术、重症监护等综合救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在短时间内纠正休克情况,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幅上升,该方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骨盆骨折 失血性休克 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