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从海水中分离出的溶血弧菌的致病性。方法毒力实验组35只清洁级昆白小鼠随机分为4组:腹腔注射溶血弧菌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标难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大肠杆菌,阴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伤口感染组:35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浸泡含有细菌的人工海水)和阳性对照组(含有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杆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培养、脏器培养,4d后活杀小鼠,取脏器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毒力实验组:一只鼠腹腔注射细菌悬液12h后血培养阳性,解剖脏器压印细菌培养阳性。伤口感染组:伤口浸泡菌液后,感染阳性率为100%,血液及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病理学检查伤肢横纹肌组织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蜂窝织炎性反应,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当于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无炎性反应。结论自海水中分离出的溶血弧菌在10°CFU/ml时,具有感染能力,可致鼠伤口感染和败血症。

  • 标签: 沿海 副溶血弧菌 致病能力 小鼠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分型的方式来对溶血性弧菌流行优势型、溯源、亲缘关系等情况进行分析,给感染源追踪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此次收集了食品来源VP607株,病人和食物中毒VP480株,对这些菌株进行了血清分型,并采取了PFGE基因分析和ERIC基因分析,对感染源追踪,了解其溯源和亲缘关系等情况。结果来自食品来源的607株菌株共分成了10个血清群,有30株无法进行分型,分型率是94.64%,06群和05群为流行优势株;来自病人和食物中毒的480株菌株分成了6个血清群,03群为流行优势株。海产品VP分成了PFGE型29个,病人和食物中毒菌株PFGE型为12个。261株不同来源的VP分出42个ERIC基因型。结论采取不同的分型方式来进行VP分型有不同的结果,各自的分型都有其特点,基因分型是具有最高敏感度,最高特异性,最高分辨率的分型方式,临床中对溶血性弧菌溯源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更好的针对性用药治疗。

  • 标签: 血清学分型 PFGE分型 ERIC分型
  • 简介:采用稀释的新鲜血浆或陈旧血浆,与凝血酶制备成硫酸鱼精蛋白凝固(3P)试验阳性标本,不仅方法简便,并可动态观察,能更好地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

  • 标签: 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凝血酶 阳性 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伤后三角骨综合征的影像表现于CT随诊结果。方法选取关节外伤患者50例,对患者进行X线、MRI检查与CT检查影像诊断。对外伤影像的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CT随诊,对三角骨的退行性改变以及临床结果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在50例患者当中,三角骨的周围软组织发生肿胀共50例,发生积液共30例,患者三角骨发生骨髓水肿共27例以及11例发生周围筋膜增厚。对外伤患者1年后进行CT随诊结果表明,骨髓水肿患者中,发生三角骨增生以及囊变共有24例;积液患者发生三角骨增生以及囊变共有15例;周围筋膜增厚患者发生三角骨增生以及囊变共有6例。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三角骨骨髓水肿与在外伤1年后,患者三角骨发生增生以及囊变存在相关性。结论MRI在三角骨综合征的诊断上具有相对较高的价值。在踝部发生急性外伤后,患者的MRI显示发生骨髓水肿,即强烈地预示在外伤的1年后,患者三角骨发生增生以及囊变等改变。

  • 标签: 外伤 副三角骨综合征 影像表现 CT随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内侧韧带浅层松解在内侧半月板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38例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关节镜辅助内侧韧带浅层松解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Lvsholm膝关节功能及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进行评分对比,并对术后患者膝关节症状体征阳性率及内侧半月板愈合率进行记录观察。结果38例患者术后1个年的Lvsholm膝关节功能及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其数据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8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症状体征阳性率及内侧半月板愈合率分别为7.9%、84.2%。结论针对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采取关节镜辅助内侧韧带浅层松解治疗,可有效改善手术视野,提高手术操作效率,使患者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内侧副韧带浅层松解 内侧半月板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