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剂量泼尼松和大剂量地塞米松一线治疗成人ITP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ITP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的泼尼松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8%,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人数为5人,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7人;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50),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4%(17/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卡方=8.3916,P<0.05)。结论地塞米松治疗成人ITP的效果显著,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常规剂量泼尼松 大剂量地塞米松 成人IT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诊断出子宫肌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子宫肌瘤的患者高剂量的米非司酮药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子宫肌瘤的患者低剂量的米非司酮药剂进行治疗,对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86.7%,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90%,两组治疗患者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剂量的米非司酮对患者进行子宫肌瘤的治疗比使用高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高剂量与低剂量的米非司酮都能够对子宫肌瘤起到有效地治愈作用,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不同剂量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结节摘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D2、D3组),所有患者拟在局麻下手术。D1、D2、D3组均静脉输注0.7μg·kg-1右美托咪啶负荷量,输注时间10分钟,随后分别给予0.3μg·kg-1·h-1、0.5μg·kg-1·h-1、0.8μg·kg-1·h-1的右美托咪啶维持量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4组患者在静脉输注右美托嘧啶即刻(T0),输注20min(T1)、切皮时(T2)、手术中牵拉深部组织时(T3)、停药后1h(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镇静评分(RAMSAY)等指标,并对总体麻醉效果进行评估。结果D2、D3组在T1~T3时点上的MAP和HR明显低于C组和D1组,并且低于T0时间点(P<0.05);RAMSAY评分D2、D3组T1~T4高于C组和D1组,并且高于T0时间点(P<0.05),D2组T1~T3组低于D3(P<0.05),D3组过度镇静。结论0.5μg·kg-1·h-1维持量的右美托咪啶应用于甲状腺手术镇静、镇痛更满意,呼吸、循环平稳,副作用少

  • 标签: 右美托嘧啶 甲状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1月期间来本院进行诊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的方式划分成为两组,即A组和B组,各有4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米非司酮治疗,但剂量不同,A组剂量为12.5mg,B组剂量为25.0mg,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孕酮、血清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子宫肌瘤体积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孕酮、血清促卵泡速、雌二醇以及促黄体生成素对比均无显著差异,即P>0.05;和A组比较,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组间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时,小剂量和大剂量所获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是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小剂量明显要低,故在临床实践时尽量以小剂量药物治疗。

  • 标签: 子宫肌瘤 剂量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他巴唑治疗亚临床甲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亚临床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采用甲亢平卡比马唑片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小剂量他巴唑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亚临床甲亢患者的治疗当中应用小剂量他巴唑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避免不良药物副作用,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亚临床甲亢 小剂量他巴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间接收的需要输血的患者78例,根据输血方式分为两组,其中39例给予大剂量常规输血,为对照组,39例予以白细胞输血,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13%)小于对照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输血在大剂量输血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大剂量常规输血 去白细胞输血 不良反应 发热 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大剂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析,治疗前评分无差异,治疗后乙组的评分高于甲组。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大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不同剂量 阿司匹林肠溶片 急性脑梗死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8例,随机分成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高剂量组应用25mg/d,低剂量组应用12.5mg/d。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结果低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高剂量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SH、LH、E2以及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低剂量组上述激素水平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12.5mg/d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清激素水平。

  • 标签: 不同剂量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心衰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慢性心衰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扩张剂等),实验组25例慢性心衰患者接受常规药物联合小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慢性心衰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慢性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容积(LVESV)指标结果对比,P>0.05。治疗后,组间LVEF、LVEDV、LVESV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给药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在改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提高治疗效果方面价值突出,具有推行价值。

  • 标签: 小剂量甲状腺激素 慢性心衰 超声心动图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强龙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因重症支原体肺炎于我院就诊的80例小儿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剂量甲强龙(2mg/kg,1次/天)治疗,观察组40例则才有大剂量甲强龙(2mg/kg,2次/天),21天为一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更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甲强龙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可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剂量 甲强龙 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 症状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应用小剂量多巴胺短程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共8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显著低,即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为95.4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观察组为9.09%,对照组为27.28%,(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是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的理想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安全性的特征。

  • 标签: 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 小剂量 多巴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客观评价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进一步探讨提升血小板减少症病患治疗效果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其预后效果。方法以随机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2017年8月接收的11例血小板减少症病患,选择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评价所有入选病患总反应以及完全反应概率,同时观察病患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结果本次研究的入选病患中,所有病患的临床指征均明显改善,不仅外周血的血小板总数显著上升,而且总反应概率达81.82%,其完全反应概率也达到54.55%。此外,有4例病患出现不良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6.36%,给予所有病患对症处理以后,都已经治愈出院。结论基于血小板减少症病患而言,选择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突出,不仅能够使病患出血症状得到进一步改善,还有助于提升其总反应概率以及完全反应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 血液科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DSA冠脉造影致医护人员辐射剂量的研究,探讨DSA冠脉造影过程中辐射的防控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参与DSA冠脉造影工作的2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DSA冠脉造影试验,测量医护人员各层面皮肤对于辐射的吸收情况,比较其辐射剂量。结果与第二术者相比,第一术者乳腺辐射吸收剂量(0.218±0.059)mGy<(0.342±0.044)mGy和性腺辐射吸收剂量(0.231±0.042)mGy<(0.315±0.026)mGy相对更低(P<0.05),而眼晶状体、甲状腺的辐射吸收剂量与之相仿(P>0.05)。在第一术者中,与铅衣后相比,铅衣前的眼晶状体辐射吸收剂量(0.164±0.023)mGy>(0.064±0.009)mGy、甲状腺辐射吸收剂量(0.195±0.035)mGy>(0.142±0.054)mGy、乳腺辐射吸收剂量(0.184±0.034)mGy>(0.134±0.011)mGy和性腺辐射吸收剂量(0.177±0.028)mGy>(0.125±0.013)mGy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DSA冠脉造影,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以有效降低辐射吸收剂量,保障其健康安全。

  • 标签: DSA冠脉造影 辐射医护人员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硫酸镁(20g/d)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50mg/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明显小于于对照组(35.56%)(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高血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效果显著。

  • 标签: 硫酸镁 阿司匹 妊娠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重症肺炎镇静作用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儿重症肺炎80例,ASAⅡ—Ⅲ级,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7(5.10±1.35)岁,体重12-25(18.29±4.02)Kg,ICU住院时间5-16(6.49±1.86)d;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生理盐水组(A组);右美托咪定-1组(B组)、-1组(C组)、-1(D组),每组20例;给药方法为A组给预0.9%生理盐水,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72h);右美托咪定100ug加入0.9%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浓度2ug/ml),使用微量泵静脉注射30min,再根据镇静状况及生命体征调整输注速度、维持时间<72h。观察指标①采用随机双盲,专人评估给药后30min时镇静深度和镇静起效时间;采用测定BIS值和Ramsay镇静评分法进行评价,理想的镇静深度为BIS值60-80和Ramsay评分2-4分。②记录给药前5min,给药后30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数值。③记录不良反应,如严重的低血压(下降值>基础值20%),严重的心动过缓(<80次/min)。结果起效时间与药物用量正相关,3组随着用量增加起效时间D组→C组→B组依次延长;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后30min镇静深度BIS值及Ramsay评分,与药物用量正相关。3组随着剂量递增,Ramsay评分逐渐增高,B组→C组→D组依次增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IS值逐渐降低,B组→C组→D组依次降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术前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镇静后的3组患儿HR、MAP、RR均用药前下降,与用药量正相关性;B组→C组→D组依次降低。D组HR、MAP、RR下降较明显,与A组及用药前5min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和C组HR、RR较用药前5min正常值范围内下降(P<0.001),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MAP较用药前5min正常值范围内下降(P<0.001),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用药后30min时较用药前5min上升,B组和C组上升明显,D组不明显;B、C两组与A组及用药前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D组与A组和用药前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2ug.Kg-1、0.4ug.Kg-1、0.6ug.Kg-1用于小儿重症肺炎均有不同程度镇静作用,而0.4ug.Kg-1镇静作用佳,循环呼吸相对稳定,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剂量 右美托咪定 小儿 重症肺炎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预防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反应的适宜剂量。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10min,4组采用微量泵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o.1μg/kg,o.3μg/kg,o.5μg/kg,o.7μg/kg,记录右美托咪定输注结束后至麻醉恢复室停留期间发生寒战、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B组比较,C组和D组寒战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而C组与D组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均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B组及C组比较,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0.5μg/kg右美托咪定是预防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反应的适宜剂量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寒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患有进展性脑卒中的患者采用小剂量的尿激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90例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78%,并且两组患者治疗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均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较为良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障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

  • 标签: 小剂量尿激酶 进展性脑卒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检查的100例肺结核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剂量胸部扫描检查,观察组患者给予64排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检查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肺内病变情况,其中观察组有3例图像表现存在部分模糊的现象,通过分析其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患者未完全屏气所致,但其不会影响临床诊断的结果(P>0.05);两组患者共有91例清晰显示纵膈内血管间隙或淋巴结,其中对照组有6例显示较模糊的血管间隙或淋巴结边界,观察组有3例显示较模糊的血管间隙或淋巴结边界,但是均不会造成诊断结果的影响(P>0.05);另外,观察组扫描CT剂量指数及剂量长度乘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检查诊断肺结核的准确率高,其不仅安全可靠,且能够减少患者辐射伤害,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因此,该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CT 低剂量 64排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的5月~2017年的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子宫肌瘤病患,所有患者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按照米非司酮用量不同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小剂量组在接受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用药后获得了和大剂量组相比稍高的治疗总有效率,但组间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且能够获得大剂量用药无差异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灶缩小,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米非司酮 小剂量 子宫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