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N)是指出生体重<1500g,胎龄<33周的早产儿。由于胎龄小、体重低、机体各器官发育未成熟,生活能力低,吸吮能力极其低下,吞咽反射弱,死亡率高[1]。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VLBWN存活率逐渐提高,合理喂养在VLBWN存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我科2012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25例VLBWN喂养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极低出生 喂养护理 喂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遗传咨询在出生缺陷干预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150例孕妇,在出生缺陷干预中引入医学遗传咨询服务,分析医学遗传咨询服务实施前后孕妇的出生缺陷知识知晓情况,对比其婚检、产检意愿。结果医学遗传咨询服务后,孕妇出生缺陷知识知晓率达到90.0%,明显高于接受实施前的50.0%(P<0.05);医学遗传咨询服务后,有婚检意愿者占96.7%,明显高于实施前的66.7%(P<0.05);医学遗传咨询实施后有产检意愿者占100.0%,高于实施前的74.7%(P<0.05)。结论医学遗传咨询在出生缺陷干预中的应用能够增进孕妇对出生缺陷知识的了解,提高其婚检以及产检意愿,有利于减少出生缺陷问题,提高人口出生质量。

  • 标签: 医学遗传咨询 出生缺陷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沈阳市铁西区于2016年4月1日开始应用《辽宁省妇幼健康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管理是其中一项内容,因与孕前保健、围产保健、儿童保健信息相互补充,简单明了反映区域内新生儿各项卫生指标情况,在做好人员培训,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为妇女儿童系统化管理服务,为卫生管理者提供科学数据。

  • 标签: 出生医学证明 管理 信息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低出生体重儿实施肠外营养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8例超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4例,对照组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肠外营养并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正常体重时间、住院时间及出院体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无法实施肠内营养,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来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在实施肠外营养的过程中,通过建立肠外营养静脉通路,持续对内环境及生长发育指标进行监测,避免了宫外发育迟缓现象出现,明显的提升了早产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肠外应用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 标签: 超低出生体重儿 肠外营养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保管理对低出生体重儿体重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45例低出生体重儿,根据是否给予儿保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低体重儿经儿保管理后的1、3、6个月体重改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体重改善有效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管理后,观察组、对照组体重改善无效率分别为4.8%、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保管理能够明显改善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为儿童未来生长发育提供良好基础,可推荐应用于改善低出生体重儿体重。

  • 标签: 儿保管理 低出生体重儿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诊断对降低出生缺陷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待产的220例产妇资料作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将其按是否行产前诊断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观察组行产前检查并行产前诊断。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果以及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儿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儿的缺陷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有13例产妇因产前检查中胎儿存在异常,行产前诊断进一步确诊异常而终止妊娠,对照组所有产妇均进行生产。结论产前诊断能够有效地发现胎儿异常,对于缺陷严重的胎儿采取合理的规避策略,从而降低新生儿的缺陷发生率,提高生产质量,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产前诊断 出生缺陷率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与神经发育关系,为新生儿救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2月~2015年5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VLBW患儿124例。结果获得随访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男性与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头围、体重呈持续上升趋势,头围、体重增长迟缓呈波动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不同时间段头围、体重与增长迟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8个月龄,神经发育正常36例,异常39例。正常者第18个月神经发育正常者18个月头围增长迟缓率低于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头围增长迟缓可能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 标签: 体格发育 神经发育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合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51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病理主要类型分别是局灶节段性的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对比分析三类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结果膜性肾病出现血栓的情况多余其他两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血栓的部位一般为下腔静脉、肺静脉、肾静脉;比较三种病理类型患者抗凝血酶Ⅲ、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清白蛋具体数据,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血栓栓塞的情况比较多,患者患有不一样的肾病综合征其出现血栓的情况也不一样,临床治疗中,必须秉承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 标签: 肾病综合证 合并血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治疗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于我省儿童医院治疗低出生体重儿1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采用PICC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数据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静脉炎1例、穿刺出血及血肿块1例,总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静脉炎6例、置管感染4例、穿刺出血及血肿块3例、导管堵塞1例,总发生率为14(34.06);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两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低出生体重儿给予PICC静脉营养手段,能够有效地降低并发症,保证其营养充足,从而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

  • 标签: 低出生体重儿 静脉营养 导管插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针灸治疗以肝阳上亢为主的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以肝阳上亢为主的脑出血恢复期患者57例进行观察(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随机分成两组后,分别实施西医治疗及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治疗后对比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临床症状缓解率及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以肝阳上亢为主的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实施天麻钩藤饮联合针灸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天麻钩藤饮 针灸 肝阳上亢证 脑出血恢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帕金森患者中应用中医型辨证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的65例帕金森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运用综合回顾法探究所选患者的特征,并进行分组。西药治疗组有患者31例,治疗工作中选择西药对症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患者34例,治疗工作中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型辨证治疗,对两种治疗手段应用价值进行客观对照。结果经观察、治疗,两组帕金森症状(Webster)评定分数、帕金森氏病综合量表(UPDRS)评定分数均已改善,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改善水平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41%(27/34),西医治疗组为58.06%(18/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一步优化帕金森患者救治措施,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型辨证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救治效果,使其帕金森症状(Webster)评定分数、帕金森氏病综合量表(UPDRS)评定分数得到进一步改善,推荐推广。

  • 标签: 中医证型 西医对症疗法 帕金森患者 Webster UPDRS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应用于出生缺陷产前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60例出生缺陷新生儿,通过产前超声进行检查,对其超声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出生缺陷检出率与孕周及产妇年龄存在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中,经产前超声取得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3.3%;不同孕周者在超声诊断出生缺陷准确率上不同,以孕18-24周者准确率最高;孕妇年龄≥35岁者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0.0%,明显高于<35岁的30.0%(P<0.05)。结论超声诊断能够为出生缺陷的早期诊断提供良好保障,出生缺陷诊断准确性较高,但仍有少数漏诊现象,必须要综合应用各种新技术,减少漏诊。

  • 标签: 超声诊断 出生缺陷 产前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孕前开展地中海贫血筛查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接诊的645例准备怀孕对象进行孕前地中海贫血筛查,并对筛查阳性对象进行基因诊断,再对确诊为地中海贫血对象的丈夫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对夫妇为同型地中海贫血的对象孕期进行产前诊断,分别比较诊断结果。结果地中海贫血筛查结果显示,发现初筛阳性27例,阳性率4.19%;基因诊断发现地中海贫血23例,阳性率3.57%。18例α地中海贫血阳性基因诊断确诊15例,确诊率2.33%,与地中海筛查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X2=0.280,P=0.597);9例β地中海贫血阳性基因诊断确诊8例,确诊率1.24%,与地中海筛查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X2=0.060,P=0.807)。夫妇为同型地中海贫血共2例。结论孕前地中海贫血筛查对临床地中海贫血的确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效避免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现,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孕前 地中海贫血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准备怀孕的200对育龄夫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对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照组100对未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比较两组出生缺陷发生率,观察并记录结果。结果实验组缺陷发生率3.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有助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效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值得临床广泛推行。

  • 标签: 孕前 优生健康检查 降低 出生缺陷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中医病分类与代码》是我国中医疾病分类国家标准,它的应用促进了中医临床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能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学术发展,加强内外交流。要搞好中医编码工作,必须了解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配备必要的专业书籍,工作人员要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学习,要熟练掌握TCD的编码规则和方法。

  • 标签: 中医病证 编制原则 分类代码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对产妇预后的影响与凝血功能异常、胎盘等密切关联。近年来,自体血输血逐渐于临床手术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自体血输血的特征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产科领域自体血输血的适应,并对自体血输血在产科领域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自体血输血在产科领域的普及提供支持,并为产妇围产期安全的保障提供良好的理论参照。

  • 标签: 产科领域 自体血输血 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中医候慢性心衰患者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心内科收治的60例慢性心衰患者住院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根据研究需要对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访视,了解终点事件的结果。结果经对患者进行终点事件的了解,发现60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死亡,其死亡率为21.67%,分析患者的中医候分布显示,主要以气虛为最常见证素,其次为血瘀,痰阻,阴虚和阳虚,患者一般以两素组合和三素组合为主;对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受年龄,性别,病程,心肌重构,分级,心律失常,静脉血实验室检查等因素影响。结论不同中医候中痰阻,气虚,阴虚,血瘀,阳虚的预后效果依次降低,及影响因素有比较多。综合本次研究的结果和结合相关文献,笔者认为单一候要素可能难以全面的反映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

  • 标签: 不同中医证候 慢性心衰 远期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胃炎脾胃湿热患者接受黄连平胃汤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患者资料100例,根据随机法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黄连平胃汤治疗,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患者采取黄连平胃汤治疗效果理想,不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还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获得改善,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 黄连平胃汤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