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支架置入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食管癌的新技术,我院自1999-05~2001-02开展在内直视下置入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1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 标签: 食管癌 诊断 治疗 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切开术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36例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下切开术联合支架置入进行治疗,评估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另对比手术前后患者吞咽困难评分。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为100%(36/36),手术平均操作用时(43.15±3.94)min,平均住院时间(5.7±0.2)d。术中2例患者少量出血,术者下采用止血钳钳夹处理,成功止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36),无感染、大出血以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周、第4周时患者吞咽困难评分有显著改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t=13.570、23.673,P=0.000,0.000)。结论下切开术联合支架置入可有效改善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成功率高,术后较少并发症,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难治性食管狭窄 内镜下切开 支架植入术 吞咽困难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应用经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患者5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采用经胆道支架(包括金属支架及塑料支架)置入术治疗,回顾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胆管支架均顺利置入,引流通畅,手术成功率100%。围术期并发症4例(8%),其中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2例(4%),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出血1例(2%),并发胆管炎1例(2%),均应用保守方案处理后好转。相较支架置入术前,支架置入术后肝功能指标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胆道支架置入的方法治疗,手术成功率居较高水平,可有效促肝功能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 标签: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 恶性肿瘤 梗阻性黄疸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超声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并评价内下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间收入的所有早期胃癌患者43例,分别应用超声和CT诊断方案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评价两种诊断方案的准确性。在明确患者病症后,采用下微创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完全康复,未见复发患者;并且实验结果中,超声诊断方案较CT诊断方案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单纯应用CT诊断方案的效果更好。而下微创手术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微创手术,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胃癌 超声内镜 内镜下微创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蛋白结合CD10评价白光、染色、NBI筛查早期胃癌阳性率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我院收入的60例胃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黏蛋白、NBI-ME、术后病理共3种方法进行评估。结果黏蛋白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6%(53/56)、94.12%(16/17)、95.0%(38/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5.0%(2/40)、6.3%(1/16);CD10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1%(51/56)、87.5%(14/16)、92.5%(37/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5%(3/40)、12.5%(2/16)。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三种检测方法前瞻性研究胃肿瘤性病变粘膜表面及微血管结构,以黏蛋白(MUC2、MUC5AC、MUC6)结合CD10阳性率为参考指标,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效率。

  • 标签: 黏蛋白 CD10 白光内镜 染色内镜 NBI内镜 早期胃癌 阳性率 相关性
  • 简介:目前.白光照明已不再是的唯一照明方式。下对病灶精细结构的判断、黏膜凹窝的分型及肿瘤新生血管等的研究,给常规白光检查技术带来了巨大挑战.色素因操作费时费力应用亦受限制。近年各种新技术相继建立.包括窄带显像技术(narrowbandimaging.NBI)、固有荧光光谱技术(IFS)、共聚焦显微技术、细胞学技术等,其中成本最低、临床最易推广者当属NBI

  • 标签: 内镜 窄带显像 分光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大肠病变治疗中无痛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行大肠病变切除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组中患者均为38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肠,试验组给予无痛肠,对两组操作时间、相关监测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试验组进行比较,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其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病变治疗中应用无痛肠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可行、操作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大肠病变 无痛肠镜 内镜
  • 简介:仿真(virtualendoscopy,VE)是一种无创诊断技术,其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raphy,CT)、磁共振扫描(magneticresonance,MR)等医学影像学技术采集病变组织及周边组织的横断面图像.应用软件和相关三维算法重建空腔脏器黏膜情况,达到模拟传统腔的作用。VE还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病变组织与腔外邻近组织的关系,更适合观察传统无法探及的体内区域。目前.VE技术主要利用螺旋CT、MR、超声等方法采集原始影像数据.特别是空腔脏器腔内容积数据。螺旋CT是最常用的影像采集技术.与常规CT相比其具扫描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后期图像处理过程主要包含透视投射技术和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前者是相同体积情况下使距离近的物体看上去比距离远的物体体积大的一种成像模拟技术;后者能将螺旋CT或MR获得的容积资料通过软件合成三维图像,此图像可360°旋转.以便从不同角度观察病灶,并可利用减影功能选择去除某一些遮掩病灶的血管和骨骼。常用的重建方法有表面遮盖显示(shadedsurfacedisplay)及容积重建技术(volume—renderingtechnique)。目前VE成像技术主要采用容积重建技术。同时在三维重建的基础立体图像上.通过调节人工伪彩获得类似纤维的仿真色彩。

  • 标签: 仿真内镜 泌尿道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此类手术病患,随机分组后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性。结果强化了整体护理的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达到92%,对照组仅为76%。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需强调护理的整体性,可显著控制术后并发症,提升安全性。

  • 标签: 支架植入 整体护理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问题治疗四肢骨折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3月2016年12月,对80例四肢长骨骨折的患者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进行了手术固定治疗。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21~72岁,平均36岁。结果本组病例切口均顺利愈合,术后7~21d出院。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0个月。分别按Neer、和评分评价术后相应肢体功能,优55例,良21例,中4例,总体满意率95%。结论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 标签: 微创 钢板 内固定 四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治疗中腹腔手术与肠支架置入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42例为观察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肠下成功置入支架后采取腹腔切除术,对照组则直接采用腹腔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手术比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中转开腹手术比例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几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行肠支架置入治疗,可解除肠梗阻情况,稳定内环境,缓解肠道水肿,为腹腔切除术做好前期准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结直肠癌 肠梗阻 腹腔镜 肠镜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和支架置入术的护理要点。方法挑选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所收治50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和支架置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资料。结果50例患者的胆道内阻塞全部解决,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到68.4~112.6μmol/L,患者皮肤出现的黄染与巩膜黄染显著退却,患者食欲显著改善。结论针对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和支架置入术患者,开展针对性强的护理,可以得到较好治疗效果。

  • 标签: 经皮肝穿刺 胆管引流 内支架置入术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程介入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接收治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全程介入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指标与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介入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介入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手术切除鼻腔鼻窦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鼻腔鼻窦翻性乳头状瘤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进行鼻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面部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腔鼻窦翻性乳头状瘤在临床上采用鼻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等特点,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率,可在临床上广泛性应用。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诊疗垂体瘤的成果。方法将医院神经外科的68例垂体瘤病患选作探讨对象,通过予以多种类的诊疗方案,将68例参与人员分为两个队伍,分别为探讨队与参照队。参照队病患采用经颅手术诊疗,需在额下进行操作。探讨队病患则采用神经牵引通过鼻蝶入路切除术诊疗。分析两队成果。结果接受诊疗后,探究队总有效率为94.12%,参照队总有效率为79.41%;而探究队在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中病患出血情况与参照队相比较程度较轻,剂量较少,探究队接受诊疗时间与参照队相比较耗时更短,探究队肿瘤提出率是97.06%,而参照组的肿瘤剔除率使73.53%。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诊疗方案应用在垂体瘤病患上成果突出,对病患身体损伤较小,伤口小利于愈合减轻病患疼痛,实操性强,手术操作耗时较短,则削弱了手术风险程度。安全性高,降低了患并发症几率。控制疾病恶化,缓解疾病症状,帮助病患恢复健康,保障生命安全。可广泛推广。

  • 标签: 垂体瘤 神经内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对急诊胃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于2014年~2018年至本院急诊科就诊的胃出血患者,根据是否立即行内手术分为研究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在接受保守治疗后择期进行手术,研究组则立刻进行手术,就两组患者的出血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出血控制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给予急诊胃出血患者手术具有较为明显治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出血,还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急诊 胃出血 手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消化道癌属于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消化道早癌通常无显著症状,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提高早期发现该疾病,并进行早期治疗,其治疗的有效率通常能够超过90%。近几年,诊治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内诊治应用于消化道早癌的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消化道早癌 内镜 诊治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的清洗消毒护理方案。方法调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消化的清洗护理状况,其中32套消化实施常规的消毒流程,32套消化在实施常规消毒流程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是否实施护理的消毒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消化的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的清洗消毒过程中,给予相关的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消毒不合格而引起的健康隐患,并使消毒合格率得以有效提高。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对鼻窦炎的治疗效果和影响。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9例鼻窦炎、鼻窦手术的患者。选取其中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对照组20名患者进行传统的鼻窦手术,对观察组20名患者给予鼻手术。随访两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比对照组好,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不明显,复发率较高于观察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首选方法,治疗效果好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慢性鼻窦炎 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下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难治性鼻出血患者98例,以随机均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分别使用传统的填塞法治疗和鼻下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3%,并发症发生率为8.2%、复发率为4.1%,对照组分别为81.6%、28.6%、36.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高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鼻下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内镜 微波 难治性鼻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