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出血合并休克急诊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择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55例妊娠晚期出血合并休克患者,所选患者均给予急诊剖宫产手术治疗,并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术前护理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护理观察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确保急诊剖宫产手术顺利进行,使手术成功率得到提升。结论对于妊娠晚期出血合并休克患者来说,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配合有效、合理的围手术期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整体临床工作效果。

  • 标签: 妊娠晚期出血 休克 急诊剖宫产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休克急救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2例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实施的急救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结果42例患者经急救处理结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均抢救成功,及时补充了丢失的体液,使患者呼吸平稳,皮肤均无受损情况出现;护理满意度达95.2%(40/42)。结论有效的急救护理,能够提高休克抢救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休克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休克的病因、特点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分娩的30例出后休克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表现,并通过血气分析、血常规、血生化和彩超等方式分析其休克病因,最后总结该30例患儿出现休克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在此次研究的30例患儿中,导致其发生休克的原因有各种原因所致感染性休克、低血糖、败血症、肺炎等多种因素,其中占比最大的为感染性休克,总共发生11例,占比为36.67%,在呼吸支持、对症治疗和循环支持等多种治疗方式下,治疗有效率为80%(24例),死亡率为6.67%(2例);临床特点中,占比较大的为皮肤变化、肢远端发凉、呼吸暂停或不规律、血压下降、毛细血管充盈以及心率异常。结论新生儿休克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其中各种原因所致的感染性休克最为常见,其临床特点比较典型,如动脉脉搏减弱、心率异常、四肢肢远端发凉等,通过早期的观察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降低新生儿休克的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休克 病因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量不足所导致的代谢障碍,细胞受损的整个病理过程所作出的反应。本文旨在探讨产科休克的临床诊治。

  • 标签: 产科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研究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接受的42例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对患者开展补血补液、病情观察与快速扩容等治疗和护理工作,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系列的急救护理操作,41例患者脱离生命危险且痊愈后出院,1例死亡。结论在临床上,产后失血性休克属于常见的产科危重病症之一,其死亡率偏高,若抢救及时,可大大降低产妇的死亡率,便于增强预后效果。

  • 标签: 产后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案例,并且将护理对策提出,让产妇的生命受到更大的保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二零一六年五月至二零一七年五月的五十例出现了产后失血性休克现象的产妇当做研究的主要对象,依据护理的不同方式将产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二十五例。对照组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产妇选择护理干预方法,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通过观察组对产妇进行的护理干预可以发现,该对策可以让失血性休克产妇住院的时间有效地减少,还能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降低,为母婴的健康与安全提供保障,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

  • 标签: 产后失血性休克 临床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聚明胶肽过敏休克误诊硬膜外麻醉低血压。方法本院对接收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数量1例,年龄为28周岁,已经有40周孕期,需要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并将该患者进行聚明胶肽使用。并在手术前8H内不允许进食及喝水,通过身体检查,各项指标均无异常,检查项目分别是心电图、血、尿液、血凝、肝肾功能、体格检查、血糖;在进行手术后,需要进行静脉开放,同时麻醉连续硬膜,这时需要进行聚明胶肽注射并静点,并进行分析。结果在15min后患者说有身体感觉不适症状,出现呼气困难,立即进行快速输液,需要进行大量氧气吸入,这时患者出现四肢及内侧、颈部、胸部布满各种豆疹及皮肤潮红,立即进行聚明胶肽停止注射,通过15min之后,患者生命特征出现稳定,手术结束,在60min之后四肢及内侧、颈部、胸部布满各种豆疹及皮肤潮红现象全部消失,并进行观察后,缓则在2H之后,皮肤完全恢复正常,在没有发生任何异常。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分析后得知,聚明胶肽过敏休克误诊硬膜外麻醉低血压。

  • 标签: 聚明胶肽 过敏休克 误诊 硬膜外麻醉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50例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筛选出本科室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各2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输液量与出血量。结果常规组的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0%、20.0%,综合组分别为100.0%、8.0%,综合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量与出血量,综合组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期间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且可减少并发症、输液量及出血量,值得推行。

  • 标签: 异位妊娠 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急救措施对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为针对性急救措施,对比两组救治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低于对照组的56.67%,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急救措施对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腹部外伤 失血性休克 急救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逆汤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属阳气暴脱证或阳气亏虚证,随机分为四逆汤组和对照组,记录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评分),同时检测患者乳酸(LA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统计四逆汤组与非四逆汤组间的差异。结果四逆汤组治疗前后APACHEII评分、PCT、CRP、乳酸的改善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非四逆汤组治疗前后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逆汤治疗阳气暴脱或阳气虚脱证得脓毒症休克有效,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组织灌注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重症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一例病毒性脑炎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该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好转出院。结论病毒性脑炎及心源性休克两类疾病均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快,导致患者死亡率极高。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动态变化,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急救护理措施,严格落实各项基础护理,方可最大程度地挽回患者的生命。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心源性休克 重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诊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外科于2015年3月~2017年10月接诊的30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与2015年3月以前收治的30例该类患者作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成功救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1h内纠正休克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X2=9.932,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X2=5.192,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405,P<0.05。结论对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开展急诊绿色通道、急诊手术、重症监护等综合救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在短时间内纠正休克情况,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幅上升,该方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骨盆骨折 失血性休克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记录2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变化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后SDS、SA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开展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 抢救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流程管理在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并实施MECT护理全面流程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后,MECT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护理安全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MECT患者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安全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

  • 标签: 全面流程管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 护理
  • 简介:摘要在必要的情况下为挽救患者生命,采取血液的输注可降低死亡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大量输血(通常在24小时中,定义为大于1个整个血容量的输血或置换总血液体积的50%在3小时内),大量输血通常与高死亡率和凝血病的高风险相关,导致多器官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更高,尤其是在创伤患者中。为了减少大量红细胞输血引起的稀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降低死亡风险,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大规模输血指南。因此早期发现感染性休克过程中凝血功能异常指征出现,给予适当血液成分的输注,可明显改善预后,降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几率,并降低输注过程中的疾病传播风险,为改善感染性休克患儿预后,提供新的治疗依据。

  • 标签: 血浆 感染性休克 凝血因子 成分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之间接收诊治的56例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性休克临床诊疗情况,对患者出现休克的症状进行统计分析,检测感染病原菌,对患者进行临床抢救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在进行化疗期间出现感染性休克13例(26%),在化疗结束2周内出现感染性休克27例(54%),在复发后进行再次诱导缓解期间出现感染性休克10例(20%),患者白细胞平均计数小于10×108/L,感染细菌分析中发现革兰阴性杆菌42例(84%)、革兰阳性杆菌3例(6%)与真菌5例10%),临床较强抗生素应用症状缓解45例(90%),死亡5例(10%)全部为主动放弃治疗患者。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与化疗后出现感染性休克的几率较大,对患者进行抗感染与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控制患者休克情况,临床应用性强。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感染性休克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休克快速反应流程应用实施于急诊患者中的具体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休克病人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病人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我院急诊科自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休克病人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其应用休克快速反应流程,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4.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85.5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患者出现休克的原因比较复杂,休克抢救流程仍需持续完善,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实行休克快速反应流程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休克 快速反应流程 急诊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相关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16例,患者选择采用PCI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的16例患者经过治疗以后不存在有死亡的病例,所有患者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本研究所有的患者在三个月之内恢复出院,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所以患者治疗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治疗之前,前后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采用PCI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同时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避免因为抢救不及时,导致患者死亡情况发生,它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临床效果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必净治疗老年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APACHEⅡ评分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60例年龄>60岁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感染性休克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2次/d,连用7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病死率、疗效、APACHEⅡ评分和平均住院时间。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死亡例数分别为12例(40.00%)和5例(16.67%);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73±2.12)、(13.03±2.92)d;总有效率分别为53.3%和76.6%;治疗1周后APACHEⅡ总分分别为(14.27±2.73)和(10.20±1.9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必净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老年感染性休克的药物,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感染性休克 血必净 住院时间 APACHEⅡ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