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学专业学生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两组学生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和试验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理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并提升其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病理学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观察效果。方法将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基础治疗、护理相同,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及相应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40例,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护理效果满意30例,满意度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药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儿肺部缺氧状况,通过适当护理干预措施也能有效防止并发症出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氧驱动雾化吸入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雾剂和空气压缩泵对哮喘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我院对146例哮喘儿童进行了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73例)。观察组用氧气气雾剂吸入和对照组空气压缩泵气雾剂吸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天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有效率为84.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氧气喷雾吸入治疗哮喘儿童,可以获得显着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氧驱动 空气压缩泵 雾化吸入 小儿哮喘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气管炎治疗中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和地塞米松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72例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小儿气管炎患儿,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和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患儿气管炎转归率;咳嗽、气喘、肺鸣音和多痰症状消失时间;用药安全特性。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痰液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气管炎转归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咳嗽、气喘、肺鸣音和多痰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用药安全特性和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0.05。干预前炎性细胞因子、痰液水平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炎性细胞因子、痰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气管炎治疗中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和地塞米松的临床价值高,可改善病情和缩短疗程,减少炎性因子和痰液,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气管炎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氨溴索 地塞米松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