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7例住院的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DNA载量.并用ELISA测定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IgM和HHV-6IgG。结果:127例药疹患者中15例(11.8%)患者有HHV-6活动性感染,其中以药物超敏综合征(DIHS)最多见,占46.7%,还可见于发疹型(EE)、多形红斑型(EM)、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剥脱性皮炎型(ED)。HHV-6感染组男性的药疹发生率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5);HHV-6感染组DIH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1);HHV-6感染组较无HHV-6感染组更易发生发热(P〈0.05)、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嗜酸粒细胞增多(P均〈0.01);HHV.6感染患者药疹发病潜伏期和病情控制时间均显著长于无HHV-6感染组(P〈0.01):药疹患者入院时和恢复期的HHV-6/g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HHV-6活动性感染最常见于DIHS,也可见于EE、EM、SJS和ED;HHV-6感染与DIHS的发生密切相关:有HHV-6活动性感染的患者病情重、系统损害多、潜伏期长、治疗所需时间长;药疹患者有较高的HHV-6潜伏感染率。

  • 标签: 药疹 人类疱疹病毒-6 药物超敏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共同性斜视手术前后患者的双眼视觉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了2017年2月-2018年2月33例共同性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恒定性内斜、恒定性外斜以及间歇性外斜三组,每组11例,利用共同性斜视手术进行治疗,对手术前后的双眼视觉功能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后的双眼视觉功能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恒定性外斜视以及恒定性内斜视术后双眼视觉功能要优于间歇性外斜视,共同性斜视手术后双眼视觉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 标签: 共同性 斜视手术前后 双眼视觉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白内障手术中人工晶体类型选择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硬质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视功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视力和视功能改善情况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白内障,可以让患者的视力和视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在临床中值得到力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视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敏感度联合视觉电生理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研究中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时期未出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参照组;详细整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对比敏感度指数低、潜伏期时间长,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比敏感度联合视觉电生理对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着极佳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对比敏感度 视觉电生理 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分析正常妊娠妇女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leucocyteantingen-G.HLA-G)基因外显子8中14bp插入或缺失多态性分布频率,探讨14bp多态性与HLA-G异构体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RNA,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从144例正常妊娠妇女蜕膜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及总RNA。PCR扩增产物经SDS—PAGE后.分析外显子8中14bp多态性的分布频率;RT-PCR分析14bp+/+、14bp-/-基因型与HLA-G异构体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144例正常妊娠妇女中14bp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4bp-/-(占12.5%).14bp+/-(占56.3%),14bp+/+(占31.2%)。其中基因型为14bp+/+,14bp-/-多态性影响HLA-G异构体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基因型14bp+/+能稳定HLA-G3异构体mRNA的表达,但对HI-A-G1无影响。结论:HLA-G基因外显子8中14bp多态性能影响HLA-GmRNA的表达。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G 多态性 RNA 信使 外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