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腺导管插管术(ERCP)插管困难患者行ERCP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ERCP插管困难患者中选取87例作研究对象,在其常规插管失败后,进行乳头预切开,再次尝试插管,若1h后插管操作仍未成功,则择期进行ERCP插管。结果①本组患者的总体ERCP的插管成功率是93.10%,与首次ERCP插管成功率64.37%相比较高(P<0.05);②本组患者首次ERCP插管时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4.94%,与ERCP的并发症发生率3.45%相比较高(P<0.05)。结论ERCP插管困难患者行ERCP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显著提升ERCP插管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可行性均较高,可借鉴。

  • 标签: ERCP 插管困难 二次ERCP 并发症 插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根据我院收治的9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总结临床护理体验和结局。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没有出现并发症病例。使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服务,让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增强了,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围手术期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都有所贯穿,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几率显著下降,临床中各种护理缺陷得到了控制,减少误差和事故,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二次剖宫产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在不同时间米索前列醇,对剖宫产病人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之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118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38人(术中、术后使用缩宫素);乙组40人(在甲组手术基础上,手术之后在病人直肠内放置米索前列醇);丙组40人(在甲组手术基础上,病人在手术中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比较甲、乙、丙三组病人术中、术中、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出血量,发生产后出血概率。结果丙组术中、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的出血量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病人术中和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显著低于乙组(P<0.05);乙组病人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出血量明显低于甲组(P<0.05)。丙组病人产后发生出血率为5.00%,明显低于甲组23.68%(P<0.05)。结论手术中给予剖宫产病人服用米索前列醇的防治出血效果强于术后放置米索前列醇和常规使用缩宫素的用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术中 术后 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 米索前列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肠造口术后出院的病人进行首次和随访,了解首次随访与随访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以达到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目的。方法:于 2018年 1月至 8月,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对 186例肠造口患者进行随访,其中首次随访病人为 175例,随访为 150例。利用电话随访电子档案记录方式,确立随访内容,制定随访流程,加强随访质量监控。 [1]结果:随访问题出现率高于首次随访问题出现率。结论:通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对策,减少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肠造口 出院患者 电话随访 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经比较可知,两组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术后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综合护理干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手术时间的缩短和术后复发率的降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手术时间 术后复发率
  • 简介:2003年7月24日在温州召开了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第常务理事会。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高教司副司长田勇泉、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长王德炳,以及卫生部科教司、国务院学位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总后卫生部科训局等有关领导和常务理事80余人出席了会议。吴启迪副部长等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还安排了以下内容:学会2003年工作情况报告;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学制改革研究课题情况介绍;世界医学教育会议情况介绍;学会组织建设等。会议于7月26日圆满结束。

  • 标签: 全国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学会 学会理事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与疗效。方法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分为两组,实验18例,患者在第一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4-6组行电切,以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12例,行TUR术后1周膀胱灌注化疗,以后常规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总复发率16.7%,实验组复发率,对照组复发率。结论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及电切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

  • 标签: 膀胱癌二次经尿道肿瘤电切 膀胱灌注
  • 简介:在肠梗阻或消化道穿孔患者手术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胃或肠腔极度扩张,大量胃内容物或粪便积聚在胃或肠腔内,需要给胃或肠腔减压时,过去我们常使用吸引器头或吸引器接26或32号引流管将胃或肠腔内容物吸出,但在吸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吸引器被胃内容物或粪块堵塞,需要反复冲洗吸引器头或更换吸引器连接管,不仅污染机会增加,而且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我们工作中发现使用一性麻醉呼吸回路来协助排出胃或肠腔内容物的方法,克服了以上缺点,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麻醉学/仪器和设备 一次性设备 肠梗阻/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4—2016年3年间发生职业暴露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的40名医务人员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40名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占65.00%,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工龄小于5年的医务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集中人群;清理锐器废物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环节。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认真落实职业防护制度,规范操作,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肤混合瘤(mixedtumoroftheskin,皮肤混合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报告2例男性皮肤混合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回顾近年来有关皮肤混合瘤的文献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皮肤混合瘤,最终行Mohs(莫式)手术治疗。结论皮肤混合瘤是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鉴别诊断需要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该病一般呈良性表现,最佳治疗方法是行Mohs手术完整切除,可有效防止复发。

  • 标签: 皮肤混合瘤 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营养混合液的配制方式与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76例患者所配置的626袋全营养混合液作为研究样本,统计患者输注结果,总结护理管理方式。结果76例患者所配置的626袋全营养混合液,在配制的过程当中全营养混合液均未出现沉淀和浑浊现象,患者输注后均未发生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发热、寒颤、皮疹、胸闷等不良反应。配制室空气培养细菌计数均<10cfu/m3。结论通过严格执行全营养混合液的配制程序,并严格控制全营养混合液的储存时间与条件,能够确保全营养混合液的理化性质稳定,保障患者输注安全。

  • 标签: 全营养混合液 配制 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混合痔切扎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情况。方法抽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混合痔患者80例开展本次研究,样本收集时间为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1月4日期间,依据治疗措施将其分为两组,接受传统混合痔切扎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与出血量等均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72小时内出血、肛缘水肿、肛门狭窄以及肛门溢液发生概率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可观。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传统混合痔切扎术 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ICU呼吸依赖患者撤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在本院于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一年内收治的所有ICU呼吸依赖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06例ICU呼吸依赖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将这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53例患者,观察组53例患者;对照组的5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3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撤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从撤成功率方面来看,观察组的撤成功率为88.68%,对照组的撤成功率为67.9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以及仪器操作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1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0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呼吸依赖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撤成功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ICU呼吸机依赖患者 护理干预 护理质量 撤机成功率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艾儒棣教授使用古方“小定风珠”治疗混合结缔组织病1例,疗效显著。艾教授在治疗时以益气固表、养血柔肝、祛风解痉为主要治法,“活血通络”治疗痹症的思想贯穿始终,用药“精”、“准”、“效”、“廉”,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混合结缔组织病 小定风珠 玉屏风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51例使用套扎器治疗混合痔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1例混合痔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套扎器治疗混合痔。结果使用套扎器术后1~3d第1排便,术后3~10d出院。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痔体消失,恢复直肠下段正常解剖结构,有效率为100%。使用套扎器治疗混合痔具有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结论由于术后仍有疼痛、尿潴留、出血等症状,因此对护理有更高的要求,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的配合,可以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套扎器 混合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PPH术治疗的65例混合痔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PH术治疗混合痔,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以健康的心态回归社会。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混合痔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混合痔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混合痔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实验组(n=39),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混合痔手术患者护理中增加健康教育,既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又可改善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混合痔手术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识别以及临床处理能力。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某医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其急性输血反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共有35268人输注了88439U的各种血液成分,其中主要为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以及去白血小板;笔者观察到输血期间共有165例患者出现180急性输血反应,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47%(165/35268),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以及过敏性输血反应(ATR)占95.56%(172/180)。结论由此可见,在临床出现的急性输血反应中,主要是以FNHTR以及ATR为主,输注血小板反应发生率最高。由此,给予患者合理输血、减少血液输注次数以及自体输血是当前减少输血反应的最好措施之一。

  • 标签: 急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