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需氧性阴道炎采用乳酸阴道胶囊与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用乳膏联合用药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研究10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4月-2017年9月接受的产后需氧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用乳膏1片/日放入阴道深部连续7天,研究组50例均在接受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用乳膏治疗后,加用乳酸阴道胶囊治疗7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是77.78%,研究组是93.48%,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复发率为10.87%,明显低于对照组2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克林霉素联合乳酸阴道胶囊应用于产后需氧性阴道炎治疗之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也可以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产后需氧菌性阴道炎 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用乳膏 乳酸菌阴道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取乳酸阴道胶囊+结合雌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例数200例,选取时间2015.5.1日到2016.5.1日,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2组,1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结合雌激素为主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乳酸阴道胶囊(称为观察组),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随访不同时期的症状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性阴道炎女性患者在治疗后,其总有效率高达95.00%,而随访6个月的症状反复发作概率是9.00%,12个月概率上升幅度较低,为18.00%,和对照组相比,前者处于优势地位,P<0.05。结论在使用结合雌激素的基础上,针对老年性阴道炎女性患者再联合实施乳酸阴道胶囊的方案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结合雌激素 乳酸菌阴道胶囊 老年性阴道炎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酸杆菌活胶囊治疗复发性阴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92例复发性阴道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并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n=46)依据致病原因应用相应抗生素治疗,研究组(n=46)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乳酸杆菌活胶囊。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是2.17%,较对照组的17.39%低(P<0.05);②研究组整体有效率是97.83%,高于对照组的91.3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酸杆菌活胶囊治疗复发性阴道炎的临床价值肯定,根治性强,可借鉴。

  • 标签: 乳酸杆菌活菌胶囊 抗生素 复发性阴道炎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炎康栓联合乳酸杆菌活制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58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组(予以妇炎康栓治疗)和观察组(予以妇炎康栓+乳酸杆菌活制剂治疗)各29例。观察两组的疗效、不良发应及复发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68.97%),复发率(3.45%)低于对照组(31.03%),治疗后各维度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69%)与对照组(13.8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炎康栓与乳酸杆菌活制剂联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不易复发。

  • 标签: 妇炎康栓 乳酸杆菌活菌制剂 滴虫性阴道炎
  • 简介:机体内的乳酸由丙酮酸还原产生.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当组织缺氧或丙酮酸未及时氧化时丙酮酸即被还原为乳酸乳酸主要来源于骨骼肌、脑、皮肤、肾髓质和红细胞。血液中乳酸浓度与这些组织产生乳酸的速率及肝脏对乳酸的代谢速度有关,约65%的乳酸被肝脏利用:乳酸循环是葡萄糖在外周组织转化为乳酸,而乳酸在肝脏中又转化为葡萄糖的循环过程。肝外乳酸通过骨骼肌和肾皮质的氧化作用清除。

  • 标签: 抗凝剂 乳酸 分析前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时荧光PCR技术在沙门与志贺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医院门诊就诊患者的520例肛拭子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和传统培养法进行对比检测,分析实时荧光PCR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时间。结果实时PCR法检测沙门、志贺的时间均显著少于传统培养法(2.24±0.53vs4.52±0.71)d、(2.31±0.44vs4.61±0.65)d;实时PCR法检测沙门、志贺的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8.63%和97.24%。结论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沙门、志贺的时间短,灵敏度、特异度高。

  • 标签: 实时荧光PCR技术 沙门菌 志贺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酪酸梭二联活散对急性腹泻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北京某医院儿科(进修期间)急性腹泻患儿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病毒、水电解质紊乱调整及补液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酪酸梭二联活散,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急性腹泻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79.1%),P<0.05。结论酸梭二联活散对儿童急性腹泻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 小儿急性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各种贫血患儿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在小儿贫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国际标准酶法检测96例各类贫血患儿血清中的LDH活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白血病(AL)(初诊病例)、溶血性贫血(HA)及巨幼细胞贫血(MA)的LDH水平均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IDA)、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LDH水平增高不明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脱氢酶测定在贫血的辅助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贫血 乳酸脱氢酶
  • 简介: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健康人粪便内乳酸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乳酸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依据乳酸杆菌16SrDNA序列设计属特异性引物,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酸杆菌的16SrDNA,对粪便中的乳酸杆菌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并和用传统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检测乳酸杆菌和传统方法检测乳酸杆菌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比传统方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强,临床上可用此方法对患者肠道乳酸杆菌进行定量分析。

  • 标签: 乳杆菌属/遗传学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小儿化不良性腹泻症状使用思密达以及酪酸梭散联合开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30例存在消化不良性腹泻儿童,利用随机数字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实验观察组使用思密达以及酪酸梭散联合开展治疗,常规对照组仅使用思密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各类症状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观察组中治疗效果以及各类症状的恢复时间均显著的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两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思密达以及酪酸梭散联合治疗小儿化不良性腹泻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其总体治疗有效率较高,并且各类症状恢复时间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消化不良 腹泻 思密达 酪酸梭菌活菌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泌尿系统感染病原检验及检验常见耐药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该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60例,将其病原进行检测,并对常见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所选取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有14株革兰氏阳性,3株真菌,4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且泌尿系统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等为低度耐药性,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及头孢唑啉药物呈中等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呈高度耐药性。革兰氏阳性对万古霉素药物较敏感,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及红霉素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对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对病原变化及耐药性进行了解,从而有效减少耐药株产生及抗生素滥用情况。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 检验 常见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酪酸梭散结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腹泻疗效、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临床诊断并进行治疗的104例患儿自由组合后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的患儿在治疗腹泻的过程中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并结合蒙脱石散。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则是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添加酪酸梭散。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观察之后,对两组患儿的治愈率以及免疫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与研究之前,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经过对比后差异并不显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经过临床专业治疗以及一段时间的观察后,观察组所采用治疗患儿小儿腹泻的方法在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并且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疗后的免疫功能增加较多,这两项比较的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酪酸梭散结合蒙脱石散对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显著,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因此适用于临床上的推广。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散 蒙脱石散 小儿腹泻 疗效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的临床分布情况,并探讨具体诱发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感染肺炎克雷伯患者,收集其血液、尿液或脓性分泌物等标本,开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全部患者感染部位和科室分布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分布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中上呼吸道47例,占比为23.50%,下呼吸道46例,占比为23.00%;医院感染分布科室主要为儿科,妇科,产科室,占比分别为31.50%、20.50%和15.50%。结论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与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关系密切,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感染分布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进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医院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分布 易感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耐药肺炎予以中药治疗的实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耐药肺炎患儿,作为主要观察主体。使用抓阄法分组,分为对照组(29例,西药治疗)和观察组(29例,中药治疗),观察治疗价值。结果(1)对照组75.86%的治疗有效率,较比观察组的96.55%,略低一些,有效率指标组间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2)对照组的罗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出院时间、临床体征消失时间较比观察组,均略高一些,上述指标的组间比较统计学均有差异(P<0.05)。结论小儿耐药肺炎予以中药治疗,疗效好,可缩短患儿疾病的康复时间,因此,临床应用值得推荐。

  • 标签: 儿童 中药 耐药菌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根据乳酸清除率将其分为两组,乳酸清除率低于10%为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高于10%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以及病死率。结果与低乳酸清除率组相比,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较低,初始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d后,共有63例患者存活、37例患者病死,与病死组相比,存活组患者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较高,初始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够为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提供参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脓毒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统感染病原检验及检验常见耐药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以无菌方式进行检验标本采集,之后将所采集标本在实验室无菌培养,展开药敏试验,对比分析患者病原情况。结果在感染菌种分布方面,本次药敏实验,检查出泌尿系统感染有大肠埃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变性杆菌、不动杆菌、粘质沙雷氏、枸椽酸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解脲棒状杆菌、膀胱炎棒状杆菌、真菌等菌种,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54例,占67.5%,革兰氏阳性杆菌23例,占28.75%,真菌3例,占3.75%;在耐药性方面,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于氨苄西林药物有着非常高的耐药性,在头孢唑林、哌拉西林等药物方面耐药性一般,在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等药物方面耐药性较低,革兰式阳性杆菌在青霉素、红霉素等药物方面有着非常高的耐药性,在万古霉素药物方面有着较高的敏感性。结论临床上针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展开治疗之前,需要先进行药敏实验,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对病菌抗药性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够显著降低耐药菌株出现的可能,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地提高。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检验 常见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酪酸梭二联活散剂与蒙脱石散用于小儿腹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腹泻患儿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蒙脱石散剂治疗,给予观察组酪酸梭二联活散剂联合蒙脱石散剂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第5d大便次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前大便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第5d大便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泻患儿采用酪酸梭二联活散剂与蒙脱石散剂联合治疗不仅具有良好达到治疗效果,而且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很有价值。

  • 标签: 酪酸梭菌 活菌散剂 蒙脱石散剂 小儿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清乳酸与脑钠肽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6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另取健康体检儿童和普通手足口病患儿各50名,依次设置为重症组、健康组和常规组,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乳酸与脑钠肽表达水平。结果常规组和重症组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乳酸明显高于健康受试者,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重症组血清乳酸与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受试者与常规组手足口病患儿(P<0.05);常规组患儿脑钠肽水平略高于健康受试者,但两组数据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乳酸和脑钠肽均有异常升高表现,这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群体中尤为显著,临床可参考该两项指标来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判断预后。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血清乳酸 脑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血乳酸(LDH)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54例作为实验组,按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级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另外随机选取健康人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睡眠参数,同时检测动脉血乳酸水平。结果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氧减饱和度指数(ODI4)、血乳酸水平比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血乳酸水平也不断上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血乳酸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情分级参考依据。

  • 标签: 血乳酸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监测判定ICU危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本院50例ICU危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检测的乳酸水平分为高乳酸血症组和乳酸酸中毒组。结果乳酸酸中毒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乳酸峰值均高于高乳酸血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入院时、入院6h后、入院12h后、入院24h后乳酸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能够作为判定ICU危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乳酸 ICU 危重症肺炎 病情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