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旋山莨菪防治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近视患者84例。依照不同的治疗方法把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托吡卡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消旋山莨菪滴眼液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对比两组的视力、屈光度的变化还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为(0.93±0.11)、屈光度为(-0.63±-0.42)D,对照组的视力为(0.58±0.13)、屈光度为(-1.16±-1.02)D,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对照组为19.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旋山莨菪防治近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力,调整屈光度,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 标签: 消旋山莨菪碱 治疗 近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丙戊酸钠与左拉西坦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癫痫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左拉西坦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值得推广。

  • 标签: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癫痫
  • 简介: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长期血透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达到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方法:收集2003年5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者共99例,调查其血透史及输血史,检查其血清HBV标志物(HBV-M)和HCV抗体(抗-HCV)情况,并与患者初始血透治疗前该指标比较,分析血透中HBV、HCV感染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①初始血透治疗前99例患者中抗-HBs阳性51例,HBV-M全阴性者48例;2003年5月51例抗-HBs阳性者仍保持不变,但48例HBV-M全阴性者中13例各HBV相关抗体出现,占27.1%,其余35例HBV-M仍为全阴性;13例出现HBV抗体的患者接受血透治疗平均为3.5年,9例有输血史,与35例仍为HBV-M全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②初始血透治疗前99例患者中抗-HCV阳性2例,抗-HCV阴性者97例;2003年5月上述患者中新增抗-HCV阳性51例,新增感染者与未感染者相比,血透治疗的时间显著较长(P<0.01),有输血史的患者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血透患者感染HBV的危险性相当大;血透患者中存在着较高的HCV感染率,可能与HCV有较大的变异性导致对传染源的诊断遗漏以及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有关.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 病毒感染 原因分析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左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均为36例,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丙戊酸钠联合左拉西坦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常规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未存在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治疗中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左拉西坦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未增加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整体效果较为理想,推广性较好。

  • 标签: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脑卒中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癫痫治疗中丙戊酸钠、左拉西坦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小儿癫痫患儿66例,采用随机划分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左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丙戊酸钠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0.91%(30/33)与对照组84.85%(2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9.09%(3/33)与对照组12.12%(4/33),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癫痫患儿治疗中,左拉西坦、丙戊酸钠应用下均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癫痫 左乙拉西坦 丙戊酸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左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76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左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左拉西坦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同时有效控制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脑卒中后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對比分析普罗帕与胺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将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等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给予A组患者普罗帕治疗,给予B组患者胺碘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临床有效率58.33%,远低于B组的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在减少药物剂量及对症治疗后减轻,可继续治疗。结论碘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较普罗帕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普罗帕酮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哌与头孢哌/舒巴坦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方法本文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调查,共选取于2016年3月份至2018年1月份出现的头孢哌和头孢哌/舒巴坦不良反应报告,头孢哌不良反应报告共176例,头孢哌/舒巴坦不良反应报告124例。结果头孢哌及头孢哌/舒巴坦的不良反应转归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头孢哌/舒巴坦在使用后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要低于头孢哌组。两组患者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头孢哌/舒巴坦组在≤1d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头孢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孢哌与头孢哌/舒巴坦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相似,头孢哌/舒巴坦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头孢哌,保证了患者用药的科学性。

  • 标签: 头孢哌酮 舒巴坦 不良反应 &beta 内酰胺酶菌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山莨菪不同用法对于治疗急性腹痛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腹痛的患者,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38例患者为肌肉注射治疗组,30例患者为静脉滴注治疗组,32例患者为静脉注射治疗组,通过观察这100例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山莨菪的不同用法对治疗急性腹痛的效果。结果肌肉注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7%,静脉滴注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0%,静脉注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8%,三种不同用法治疗急性腹痛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腹痛,山莨菪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尤其是通过静脉注射治疗,有效缓解了病人的腹痛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山莨菪碱的不同用法 治疗急性腹痛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安宝(羟苄羟麻黄)治疗早产用药与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有晚期流产和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给予100mg安宝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点滴,根据宫缩强度及频率调整滴数,每10min增加0.05mg即5滴,一直达到宫缩抑制。结果:安宝有效延长妊娠期2~109d(平均55.5d);延长妊娠有效率为100%。结论:安宝提高了新生儿的成熟度及存活率,但需要掌握用药禁忌证。

  • 标签: 早产/药物疗法/护理 麻黄碱/治疗应用 女(雌)性 人类 妊娠
  • 简介:目的探讨山莨菪对大鼠缺血后肢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建立左后肢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山莨菪注射液8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于缺血后肢分5点进行肌内注射,连续14d;观察术后即刻、7、14、28d健侧后肢与缺血后肢脚垫温差及术后28d大鼠后肢肌肉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治疗组两侧后肢脚垫温差(1.75±0.18)℃,较对照组(2.57±0.13)℃小(P〈0.05);治疗组缺血后肢肌肉组织中的MVD(4.60±1.50)较对照组(3.33±1.05)高(P〈0.05)。结论山莨菪对大鼠缺血后肢侧支循环的建立有促进的作用。

  • 标签: 山莨菪碱/药理学 缺血 侧支循环/药物作用 疾病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5年1月16日至2017年5月20日我院64例癫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64例患儿分为实验组(32例,应用左拉西坦治疗)、对照组(32例,应用丙戊酸治疗)。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癫痫发作频率、认知功能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半年后癫痫发作频率(1.74±0.56)次/个月相比对照组(2.98±0.72)次/个月明显更少,P<0.05,且治疗半年后认知功能评分(28.74±1.23)分相比对照组(25.45±2.65)分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0.63%)相比对照组(62.50%)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3%,和对照组(21.8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具有较佳的效果,有助于减少癫痫发作次数。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儿童 癫痫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癫痫应用丙戊酸钠实施治疗和应用左拉西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总共60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儿随机划分为应用丙戊酸钠实施治疗的观察组和应用左拉西坦实施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7%。由此可知,观察组患儿应用丙戊酸钠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略优于应用左拉西坦实施治疗的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但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癫痫应用丙戊酸钠和左拉西坦实施治疗,均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癫痫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应用胺碘和普罗帕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将自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阶段到我院来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86例按照随机分层法做出分2组处理,其一组使用胺碘治疗、另外一组使用普罗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胺碘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95.3%要很显著的优于普罗帕组患者的76.7%,且不良反应发生率2.3%低于普罗帕组患者的14.0%,数据间的差异比较鲜明性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普罗帕相比较,胺碘在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上所获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胺碘酮 普罗帕酮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齐拉西与利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服用齐拉西,对照组患者服用利培,观察评价两组治疗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86.0%vs.82.0%,P>0.05)。观察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0%vs.48.0%,P<0.05)。结论齐拉西与利培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是有显著疗效的,而齐拉西的副作用较利培更少,更为安全可靠。

  • 标签: 齐拉西酮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疗效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樟柳注射液治疗眼底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眼底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34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3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樟柳注射液治疗。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64.71%),不良反应发生率(2.94%)少于对照组(29.4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底病治疗中采用复方樟柳注射液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造成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眼底病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状窦后入路开颅技术特征。方法选择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CTA)50份,作为CT扫描数据,了解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状窦后入路开颅价值。结果AC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4.9-54.9mm,平均(45.2±3.8)mm,95%CI经测定为43.4-45.9mm;AB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3.8-54.7mm,平均(44.3±4.7)mm,95%CI经测定为43.3-45.2mm;BC长度范围为2.7-14.7mm,平均(6.2±2.0)mm,95%CI经测定为5.7-6.6mm。对安全跟离测量,即AC与颈静脉孔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1.2-12.9mm,平均(5.4±2.0)mm,95%CI经测定为4.9-5.7mm。结论在行状窦后入路开颅时,应用颅骨表面标志与CT重建联合定位,具较高准确性,可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颅骨表面标志 CT重建 乙状窦后入路开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应用齐拉西和利培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0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规组给予患者齐拉西治疗。研究组给予患者利培治疗。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情况不存在较大差距(P>0.05);但是两组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PANSS评分明显改善,具有较大差距(P<0.05),两组患者在停药率、复发率以及持续治疗时间差异较小,(P>0.05)。常规组在不良症状发生率9.61%方面高于研究组3.84%(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利培和齐拉西药物治疗,用药安全性高,属于长效抗精神病药物,而且对机体损伤低,两种药物在治疗效果和不良症状发生率方面,无较大差距,均值得推广。

  • 标签: 齐拉西酮 首发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房颤动(AF)患者采用胺碘、普罗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AMI伴AF患者72例,依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36例,前者采用普罗帕治疗,后者采用胺碘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总疗效对比差异显著,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治疗AMI并AF的整体效果优于胺碘,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 标签: 心房颤动 不良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 普罗帕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普罗帕和胺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到2018年2月中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应用药物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30例接受胺碘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普罗帕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房颤动24小时转复率为83.33%,与对照组80%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一个月内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为80%,对照组56.67%,P<0.05,另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发生率26.67%,P<0.05。结论普罗帕和胺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均有一定效果,相比之下胺碘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普罗帕酮 胺碘酮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