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草锌颗粒联合丹参胶囊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寻常型痤疮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甘草锌颗粒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甘草锌颗粒联合单身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率为11.1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为26.67%,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寻常型痤疮患者采取甘草锌颗粒联合丹参胶囊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治疗安全性极高,降低患者单纯使用甘草锌颗粒引发的不良反应,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甘草锌颗粒 丹参酮胶囊 寻常型痤疮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依那普利联合丹参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参照组使用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使用依那普利联合丹参治疗。结果研究组疗效较参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得到显著改善,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丹参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依那普利 丹参酮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方丹参联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0例偏头痛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与尼莫地平胶囊。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30d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84例,占93.3%,对照组总有效68例,占75.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血流速度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TCD检测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联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复方丹参 针灸 偏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一年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共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对脑血栓症状的缓解效果非常明显,总有效率达到了93.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78.6%。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有效地改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治疗脑血栓时,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更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病痛,为患者的康复产生积极意义,今后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栓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口服液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患者分为试食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试食组服用复方丹参口服液,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结果试食组有效30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56.6%;对照组有效1例、无效53例,总有效率1.85%。结论复方丹参口服液具有祛黄褐斑功能。

  • 标签: 复方丹参口服液 黄褐斑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丹参川芎嗪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结果研究组显效21例(占48.84%),有效20例(占46.51%),无效2例(占4.65%),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显效15例(占34.88%),有效18例(占41.86%),无效10例(占23.26%),总有效率76.74%;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效果理想,故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肺心病 老年 丹参川芎嗪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對比分析普罗帕与胺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将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等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给予A组患者普罗帕治疗,给予B组患者胺碘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临床有效率58.33%,远低于B组的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在减少药物剂量及对症治疗后减轻,可继续治疗。结论碘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较普罗帕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普罗帕酮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哌与头孢哌/舒巴坦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方法本文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调查,共选取于2016年3月份至2018年1月份出现的头孢哌和头孢哌/舒巴坦不良反应报告,头孢哌不良反应报告共176例,头孢哌/舒巴坦不良反应报告124例。结果头孢哌及头孢哌/舒巴坦的不良反应转归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头孢哌/舒巴坦在使用后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要低于头孢哌组。两组患者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头孢哌/舒巴坦组在≤1d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头孢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孢哌与头孢哌/舒巴坦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相似,头孢哌/舒巴坦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头孢哌,保证了患者用药的科学性。

  • 标签: 头孢哌酮 舒巴坦 不良反应 &beta 内酰胺酶菌株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应用胺碘和普罗帕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将自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阶段到我院来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86例按照随机分层法做出分2组处理,其一组使用胺碘治疗、另外一组使用普罗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胺碘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95.3%要很显著的优于普罗帕组患者的76.7%,且不良反应发生率2.3%低于普罗帕组患者的14.0%,数据间的差异比较鲜明性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普罗帕相比较,胺碘在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上所获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胺碘酮 普罗帕酮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齐拉西与利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服用齐拉西,对照组患者服用利培,观察评价两组治疗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86.0%vs.82.0%,P>0.05)。观察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0%vs.48.0%,P<0.05)。结论齐拉西与利培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是有显著疗效的,而齐拉西的副作用较利培更少,更为安全可靠。

  • 标签: 齐拉西酮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疗效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应用齐拉西和利培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0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规组给予患者齐拉西治疗。研究组给予患者利培治疗。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情况不存在较大差距(P>0.05);但是两组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PANSS评分明显改善,具有较大差距(P<0.05),两组患者在停药率、复发率以及持续治疗时间差异较小,(P>0.05)。常规组在不良症状发生率9.61%方面高于研究组3.84%(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利培和齐拉西药物治疗,用药安全性高,属于长效抗精神病药物,而且对机体损伤低,两种药物在治疗效果和不良症状发生率方面,无较大差距,均值得推广。

  • 标签: 齐拉西酮 首发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房颤动(AF)患者采用胺碘、普罗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AMI伴AF患者72例,依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36例,前者采用普罗帕治疗,后者采用胺碘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总疗效对比差异显著,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治疗AMI并AF的整体效果优于胺碘,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 标签: 心房颤动 不良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 普罗帕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普罗帕和胺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到2018年2月中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应用药物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30例接受胺碘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普罗帕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房颤动24小时转复率为83.33%,与对照组80%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一个月内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为80%,对照组56.67%,P<0.05,另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发生率26.67%,P<0.05。结论普罗帕和胺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均有一定效果,相比之下胺碘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普罗帕酮 胺碘酮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在不稳型性心绞痛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选取的病例数为92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对其进行分组,平均分成4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模式下的抗心绞痛药物开展治疗,观察组则是则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在用药1个月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中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长较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结论临床上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运用复方丹参滴丸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带来临床获益,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心病 复方丹参滴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帕和胺碘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发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平均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经普罗帕开展治疗,实验组通过胺碘实施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93.0%,稍优于对照组的90.7%(P>0.05),但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平均转复时间为31.3±9.9分钟,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1±8.1分钟(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9%(P<0.05)。结论普罗帕以及胺碘均能在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发挥较好疗效,但是普罗帕在起效时间上更短,而胺碘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普罗帕酮 胺碘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用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齐拉西和利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利培治疗,观察组采用齐拉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齐拉西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不良反应情况下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齐拉西酮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胺碘与普罗帕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92例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罗帕,实验组给予胺碘,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R间期、QT间期、QRS时限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QT间期明显升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PR间期、QRS时限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胺碘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可改善心脏去极化以及复极作用,降低心律失常发作频次,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胺碘酮 普罗帕酮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和利培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副反应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首发或复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既往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在2周内停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进入帕利哌缓释片或利培片的单药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利培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帕利哌缓释片进行治疗,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使用副反应量表评定两种药物的安全性,使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针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S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ANSS减分在治疗两周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上,观察组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治疗8周末,两组PSP值均比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帕利哌缓释片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具有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也有很好的效果,该药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帕利哌酮缓释片 利培酮 疗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92±2.31),低于对照组的(16.72±3.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本治愈30例,显著进步15例,治疗进步3例,无变化2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基本治愈18例,显著进步15例,治疗进步8例,无变化6例,恶化5例,总有效率为63.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选择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好,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注射用丹参 急性脑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使用对高脂血症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对84名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人,观察组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和复方丹参滴丸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时间三个月,观察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高脂血症患者肝肾功能及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脂改变情况与肝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脂血症,不仅能降脂且对肝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临床可以联合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片 复方丹参滴丸 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