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科慢性下腹的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30例妇科慢性下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相应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30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患者疼痛消失或缓解,紧张、焦虑、压力感减轻,睡眠恢复良好,护理满意度达90%(27/30)。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妇科慢性下腹的临床治疗效果,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及疼痛,促进患者恢复良好的睡眠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妇科 慢性下腹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急性腹痛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共56例进行分析,均通过仔细检查,了解误诊的原因,总结诊断经验。结果56例患者中,误诊为胆囊炎者12例,占有率为21.43%,急性肠胃炎者18例,占有率为32.14%,消化道出血者14例,占有率为25.00%,肠梗阻者12例,占有率为21.43%。误诊原因包括患者病史收集难度大,临床症状不典型,医师对患者的询问有限、医师诊断经验欠缺等。结论为了提高消化内科急诊诊断正确率,需要临床医师充分了解并掌握各种腹痛的临床特点,诊断过程中增进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详细询问病史,配合全面检查,降低误诊率,为后期治疗提供保障作用。

  • 标签: 消化内科 急性腹痛 误诊
  • 作者: 邓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1-24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期
  • 机构:重庆市永川区妇幼保健院,重庆402160
  • 简介:儿童腹痛是儿科急诊常见疾病之一,据相关调查显示,大约9%的急诊患儿是因为急性腹痛就诊。但因为小儿表达能力欠佳,无法确切告知疼痛部位、特点,加上对于疼痛耐受较差,查体不配合,再加上小儿腹痛的原因比较复杂,且呈现多样性,导致疾病诊断十分困难。因此,在临床诊断小儿腹痛时需结合患儿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诊断。小儿腹痛有急慢性之分,不同年龄的患儿腹痛原因不同。一般而言,年龄在5岁以下的患儿多见急性胃肠炎、肠套叠、肠痉挛等疾病,而年龄在3岁及以上的患儿,则多见肠系膜淋巴炎、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等病症。随着近年来高分辨率超声和彩色多普勒的广泛应用,超声作为一项无创、无辐射的检测手段具有重复操作性好、价格低廉、家长易于接受等优点,逐渐成为小儿急性腹痛诊断的一线选择。本人根据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就超声对儿童急性腹痛鉴别诊断的三类疾病,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内科急诊的一些腹痛患者的资料与临床诊断,并根据资料探讨相关的准确率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近两年内我院所收治的50例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经过患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经过诊断之后得出患者的整体准确确诊率为96.4%,误诊率为1.7%,患者各项病例所占比例均有不同。结论由于急性腹痛是内科借鉴患者较多的科室之一,对于患者身体状况及相关应用检查等,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判断,通过正确的方法更快速,更准确进行确诊治疗,为今后的治疗提供有效数据,减少今后的误诊率。

  • 标签: 内科急诊 急性腹痛患者 临床分析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源性腹痛24例误诊误治。结果确诊脊柱结核1例,脊椎转移瘤l例,脊椎压缩性骨折4例,腰或胸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第3横突综合征2例,考虑腰肌纤维织炎4例,其余原因不甚明确。脊柱源性腹痛临床中并不少见,但由于对本症的认识不足,误诊率较高,有时甚至行不必要的剖腹探查。现就我院2015-2017年收治的24例脊柱源性腹痛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症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脊柱源性腹痛 误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通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12日-2016年4月12日之间本院普通内科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从中抽取资料完整的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参与对象。将200例急性腹痛患者采取盲选均分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性地给予多平台综合治疗方法。得出所有数据结果收集并做相关的比较分析。结果①研究组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6.00%(96/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78/100),P<0.05;②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为97.00%(97/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2.00%(82.00,82/100),P<0.05,有临床统计学差异。结论普通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采取多平台综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普通内科 急性腹痛 临床治疗 盲目均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手术类型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26例研究组和24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尝试次数、大腿内收肌阻滞前及阻滞后20min的力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前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阻滞尝试次数、阻滞后20min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穿刺成功率高,阻滞效果好于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

  • 标签: 超声 引导 神经阻滞 腹股沟径路闭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腹痛的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诊断,患者的主要病症为急性肠胃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细菌性痢疾及急性心肌梗死等。上述病症均会引起急性腹痛的症状,以急性肠胃炎和急性肠梗阻较为常见。结论产生急性腹痛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内科医生提高自身的诊断水平,对患者进行全身性检查以确定病因得到正确的诊断,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消化内科 急性腹痛 诊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疗进行分析,为其治疗提供有效支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腹痛的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从临床诊断来看,患者的主要病症是急性肠胃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细菌性痢疾、急性胆囊炎、消化性溃疡、急性阑尾炎等,这些病症都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急性肠胃炎和急性肠梗阻等。患者的治愈率是97.22%。结论产生急性腹痛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内科医生提高自身的诊断水平,对患者进行全身性检查以确定病因得到正确的诊断,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腹痛 消化内科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疗进行分析,为其治疗提供有效支持。方法主要选择的是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诊断,患者的主要病症为急性肠胃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细菌性痢疾及急性心肌梗死等。上述病症均会引起急性腹痛的症状,以急性肠胃炎和急性肠梗阻较为常见。患者临床治愈率为98.57%;死亡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为1.43%。结论分析得到,引发急性腹痛的因素非常的多并且非常的复杂,在进行诊疗中之前需要对患者的全身进行仔细的身体检查,将诱因逐步全部排除,这样才能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消化内科 急性腹痛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治疗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腹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山莨菪碱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间苯三酚与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急诊治疗急性腹痛患者中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治疗 急性腹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手术类型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26例研究组和24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尝试次数、大腿内收肌阻滞前及阻滞后20min的力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前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阻滞尝试次数、阻滞后20min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穿刺成功率高,阻滞效果好于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

  • 标签: 超声 引导 神经阻滞 腹股沟径路闭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外内环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到2017年1月接收的13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46例。其中A组患者采取疝囊高位结扎术,B组患者采用普通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双孔法),而C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腹膜外高位结扎内环术(单孔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C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而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膜外内环缝合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术式未产生较大创伤,且手术用时缩短,患者预后更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小儿 腹股沟斜疝 腹膜外 内环高位结扎
  • 简介:摘要非创伤性腹痛是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占急诊就治患者的10%以上,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1。如何快速、高效、准确分诊,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值得我们探讨。

  • 标签: 非创伤性 腹痛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检查对急性右下腹疼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5例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行超声检查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经超声显像检测诊断结果显示右侧输尿管结石49例,占57.6%;急性阑尾炎11例,占12.9%;右卵巢肿瘤蒂扭转6例,占7.1%;右侧异位妊娠19例,占22.4%。结论超声检查具有快捷、诊断率高的优点,为急性右下腹疼痛的诊断及鉴别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依据。

  • 标签: 急性右下腹疼痛 超声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山莨菪碱不同用法对于治疗急性腹痛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腹痛的患者,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38例患者为肌肉注射治疗组,30例患者为静脉滴注治疗组,32例患者为静脉注射治疗组,通过观察这100例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山莨菪碱的不同用法对治疗急性腹痛的效果。结果肌肉注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7%,静脉滴注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0%,静脉注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8%,三种不同用法治疗急性腹痛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腹痛,山莨菪碱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尤其是通过静脉注射治疗,有效缓解了病人的腹痛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山莨菪碱的不同用法 治疗急性腹痛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间苯三酚、山莨菪碱、地佐辛治疗急性内科腹痛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探寻能迅速缓解急性腹痛、安全有效,又不掩盖其症状的有效药物。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间苯三酚40mg+灭菌注射用水2ml肌肉注射),对照1组(山莨菪碱10mg肌肉注射),对照2组(地佐辛5mg肌肉注射),观察三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2组总有效率均为96%,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88%,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苯三酚治疗急性内科腹痛疗效显著,安全,无不良反应。

  • 标签: 间苯三酚 急性腹痛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急性腹痛的原因,以便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急性腹痛入院患者80例,分析误诊原因,以便提供指导。结果本研究中80例病例经病理和手术后证实15例卵巢黄体破裂、7例右卵巢囊肿蒂扭转、12例右侧输卵管炎、11例急性盆腔炎、7例盲肠炎、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例肠梗阻、4例结肠脂垂炎、4例侧输尿管结石、9例急性胆囊炎。结论配合辅助检查、提高诊断医师的诊断能力是降低急性腹痛误诊率、改善预后的关键,需在临床上引起广大医师的重视。

  • 标签: 急性腹痛 急性阑尾炎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腹腔脓肿穿刺引流术在治疗腹腔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2018年2月入我院进行腹腔感染治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CT引导下腹腔脓肿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及白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穿刺后,体温及白细胞水平与穿刺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随着时间延长,后一时间段体温及白细胞水平均比前一时间段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腹腔脓肿穿刺引流术能有效地治疗腹腔感染,具有创口小,预后效果好,安全简便的优点。

  • 标签: CT引导 腹腔脓肿穿刺引流术 腹腔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硬膜外和腹横肌筋膜组滞下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实施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患者87例作为主要探究主体,按照患者手术时间顺序将全部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4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腹横肌筋膜阻滞下实施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到达最大麻醉平面时间以及患者心率变化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到达最大麻醉平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心率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实施过程中,采用腹横肌筋膜阻滞效果确切,腹横肌筋膜阻滞具有起效快,影响小的特点,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该种麻醉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硬膜外 腹横肌筋膜 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