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在本院接收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中随机抽取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4例,其中,应用一般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针对护理干预措施护理观察组患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皮肤损害、口腔黏膜炎、肛周炎发生率4.17%、8.33%、4.17%、4.17%、8.33%比对照组29.17%、37.50%、25.00%、33.33%、33.33%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应用针对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较好,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大剂量甲氨蝶呤 化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细胞白血患者的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2例急性细胞白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完全缓解(CR)率32.08%,总有效率47.79%;诱导期死亡率31.71%;伴MDS病史者占30.49%,其CR率低于无MDS病史者;伴淋系抗原表达者占39.02%,其CR率低于仅有髓系抗原表达者;CD34+者占42.68%,其CR率低于CD34-者的57.32%。结论通过分析急性细胞白血临床治疗资料,能够提高急性细胞白血的治疗水平,帮助患者减少痛苦。

  • 标签: 急性 髓细胞白血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与生命的疾病,死亡率极高,此发病急、时间短、并发症多。由于APL极易出血,尤其是化疗期间。要做好有关的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诊断/护理 出血/护理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123在急性细胞白血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2018年在我院入住的89例急性细胞白血患者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研究组为89例急性细胞白血患者,对照组为20例健康的志愿者。对比两组中CD123的表达情况,对研究组治疗后进行白血MRD检测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D123表达率远远大于对照组健康志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研究组的89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在进行治疗缓解后复发了,相对于未复发的67例患者,复发的患者的CD123表达率同样远远大于未复发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123在急性细胞白血患者中广泛表达,是影响患者首次诱导完全缓解以及中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的因素,对评估急性细胞白血患者MRD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CD12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RD监测
  • 简介:我科2000/2008年共救治急性白血并发脑出血患者12例,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0-50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NLL)中M11例,M22例,M33例,M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4例。本组中3例为初治患者,9例为复发患者。

  • 标签: 白血病/并发症 脑出血/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的临床疗效评估。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白血患者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化疗治疗,研究组应用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对其进行临床疗效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K细胞治疗老年急性白血可以很好的改善急性白血的症状,是目前为止最安全并且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 标签: 自体CIK细胞 化疗 老年急性白血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三氧化二砷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选取我院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的患者100例,根据使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行全反式推甲酸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全反式推甲酸基础上实行三氧化二砷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的患者中使用全反式推甲酸基础上实行三氧化二砷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推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白血运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0例2011年至2014年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白血患者,根据强化治疗阶段方案不同分为HD-Ara-c组(30例)和多药交替化疗组(30例)。将两组急性白血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急性白血患者1年、2年、3年无病生存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更高(P<0.05),两组间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数据相近(P>0.05)。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能够起到提高急性白血患者无病生存率的作用。

  • 标签: 急性髓性白血病 大剂量 阿糖胞苷 强化治疗
  • 简介:1病例报告男,42岁.2004-02初无诱因左下肢反复出现红斑及结节红斑,伴有疼痛及部分出现溃破感染,间断发热,为低热,T37~38℃.无皮肤出血点及瘙痒.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当地医院做皮损活检,组织病理改变符合Sweet综合征.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皮损好转,留下色素沉着斑.停用激素后易复发.2005-05中旬再发伴畏寒高热,左球结膜下出血,大便呈黑色.在外院查得WBC132×109/L,PLT9×109/L,外周血涂片可见大量幼稚细胞,而转至我院住院治疗.查体:T38.5℃,神志清楚,贫血貌,左侧球结膜下可见出血,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约蚕豆大小,双侧颈部可触及数枚黄豆大小肿大的淋巴结,质中,无压痛,边界清,可活动,无融合,表面光滑.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脾肋下二横指,质中,无压痛,边缘钝,边面光滑,左下肢可见一5cm×5cm的红肿感染灶,可见色素沉着及皮损,有炎渗出.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 标签: 白血病 混合细胞/诊断 Sweet综合征/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效果及安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患者,共3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应用HA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CAG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的治疗过程中,运用CAG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CAG方案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效果 安全性 分析
  • 简介:目的:应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小鼠模型研究白血发病过程中白血细胞和正常造血细胞增殖、定位和迁移的特点。方法:采用小鼠白血移植实验及流式细胞术,监测其白血发病过程中,骨髓和脾脏中白血细胞和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免疫细胞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在APL模型小鼠的白血发病过程中,骨髓中正常粒单系造血祖细胞在发病晚期呈现下降趋势,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和共同淋巴细胞在发病晚期也明显下降。与之相反,在白血发病过程中,脾脏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未见明显下降,并呈现定位迁移或代偿增生的趋势,发病晚期,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共同淋巴细胞数量均显著上升。结论:白血发病过程中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及免疫细胞细胞数量和造血器官的定位发生显著变化,提示造血微环境可能参与白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造血微环境 造血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肝癌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份至2014年3月份我院122例行根治手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数据,并进行定期回访。根据ROC曲线以NLR=2.84、PLR=138.9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84),高PLR组(PLR≥138.9),低NLR组(NLR<2.84),低PLR(PLR<138.9)组,高NLR+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PLR组(NLR<2.84、PLR<138.9)和高NLR+低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高PLR组(NLR<2.84、PLR≥138.9)。Logrank单因素分析八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导入Cox回归模型行风险分析。结果122例患者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10.2%。高NLR+PLR组55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3.5%。低NLR+低PLR组20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22.9%。两组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LR≥2.84、PLR≥138.9、肿瘤>5cm、血管侵犯、AFP≥200ng/ml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六个因素为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细胞癌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预后
  • 简介:以往诊断骨髓疾病的主要方法是骨髓活检,但活检并不能真正反映骨髓改变的全貌,且是一种有创检查。1980年磁共振成像(MRI)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其无创和对骨髓检查的敏感性,为诊断骨髓疾病揭开了崭新的一页。1984年,Cohen等首先报道了MRI在小儿白血骨髓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 标签: 磁共振 急性白血病 骨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白血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之间接收诊治的56例急性白血合并感染性休克临床诊疗情况,对患者出现休克的症状进行统计分析,检测感染病原菌,对患者进行临床抢救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在进行化疗期间出现感染性休克13例(26%),在化疗结束2周内出现感染性休克27例(54%),在复发后进行再次诱导缓解期间出现感染性休克10例(20%),患者白细胞平均计数小于10×108/L,感染细菌分析中发现革兰阴性杆菌42例(84%)、革兰阳性杆菌3例(6%)与真菌5例10%),临床较强抗生素应用症状缓解45例(90%),死亡5例(10%)全部为主动放弃治疗患者。结论急性白血患者在化疗期间与化疗后出现感染性休克的几率较大,对患者进行抗感染与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控制患者休克情况,临床应用强。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感染性休克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将其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3例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69例,贫血43例,淋巴结肿大39例,肝肿大39例,脾肿大30例,骨关节疼痛8例。56例(77%)患者出现皮肤瘀斑,69例(95%)患者出现各部位出血情况,其中尤其以皮肤黏膜出血最为常见,发生率为86%(63/73),51例(70%)患者出现了弥散血管内凝血。73例患者中,低危患者10例,中危患者40例,高危患者23例。73例患者中16例死亡,57例完全缓解,其中复发12例,持续完全缓解45例。低、中危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82%(41/50),高于高危患者的70%(16/23),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73例患者接受治疗后1年无事件生存率为70%(51/73),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63%(46/73),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2%(38/73)。高危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39%(9/23),中危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8%(23/40),低危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60%(6/10)。结论出血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最常见也是最显著的临床症状,临床上运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早期病死率。可根据患者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等临床预后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存活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特点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沈阳市三所三级医院HIV抗体阳性患者CD4+与CD8+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HI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与白细胞的关联。方法将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为阳性的患者的全血标本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CD4+与CD8+T淋巴细胞检测和白细胞数量检测,根据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大小将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并将CD4+与CD8+的比值和白细胞的数值分组进行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研究CD4+与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和白细胞数值的相关。结果三组分组数据提示CD4+与CD8+T淋巴细胞数的比值和WBC数量两变量间有相关,且为正相关。结论白细胞数量与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成正相关,白细胞减低可更简单直观的作为HIV感染患者的监测和判断免疫功能的指标。

  • 标签: 艾滋病患者 T淋巴细胞 白细胞 感染监测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G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AML)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选择老年AML患者31例,治疗组19例应用CAG方案,对照组12例应用DA、HA或MA方案。结果治疗组第一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26.3%,有效率68.4%;第二疗程和第一疗程累计CR率为36.8%,有效率为89.4%。对照组第一疗程CR率为25.0%,有效率为66%。第二疗程和第一疗程累计CR率为33.3%,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第一疗程CR率、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疗程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髓恢复时间、所需浓缩红细胞及单采血小板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方案治疗难治老年人AML较其他普通化疗方案疗效肯定,同时较普通化疗方案骨髓抑制时间短,输血量减少。

  • 标签: CAG方案 老年 急性 髓系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医院内部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行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心理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结果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组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针对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增加其对治疗的依从,适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 标签: 心理护理 白细胞去除术 高白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