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 D- 二聚体 (D-D)的检测,在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 109例对照组与 346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 D-D,并分析血浆 D-D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等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 D-D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肝硬化死亡组血浆 D-D显著高于存活组 (P< 0.01);肝硬化肝功能 B级组血浆 D-D显著高于肝功能 A级组 (P< 0.05), 肝功能 C级组血浆 D-D显著高于肝功能 A级组 (P< 0.01)与 B级组 (P< 0.01);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组血浆 D-D显著高于未并发肝性脑病组 (P< 0.05)。结论 肝硬化病人血浆 D-D明显升高,并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是否并发肝性脑病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血浆 D-D 肝硬化 预后 肝功能损害程度 肝性脑病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D-二聚体检测在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于2018.01-2019.12期间,择取骨折患者126例,按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分成甲(是)、乙(否)2组,各63例。均予以D-二聚体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评价二者诊断价值。结果 ①D-二聚体水平,术前组间比较(P>0.05);术后1d、3d、5d:乙组>甲组(P

  • 标签: []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为上述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60 例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 30 例作为研究资料,其中 30 例患者为脑出血,作为脑出血组, 30 例患者为脑梗死,作为脑梗死组, 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 D-二聚体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 PT、 APTT和 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脑梗死组患者的 Fib和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脑出血组患者的 PT、 APTT、 TT和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脑出血组患者的 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脑梗死和脑出血组患者 PT、 APTT、 TT、 Fib和 D-二聚体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 D-二聚体与健康人群具有明显的组间差异,且两种疾病上述指标水平也具备其各自特点,可作为脑出血和脑梗死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段,提高疾病的早期确诊率。

  • 标签: 脑梗死 脑出血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与糖尿病住院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共185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分为有并发症组(n=90)和无并发症组(n=95),并选取同期9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有并发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并发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病理性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状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并及时给予抗凝药物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糖尿病 预后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在糖尿病 肾病 患者中采取健脾益肾化瘀通络法治疗的效果。 方法: 从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 肾病 患者中抽选 146 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 74 例,接受健脾益肾化瘀通络法治疗,对照组 72 例,接受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 PLT 、 MPV 、 PDW 、 PCT 等血小板参数以及 D- 二聚体指标 无明显差异, P>0.05 ;治疗后,实验组 PLT 明显高于对照组, MPV 、 PDW 、 PCT 、 D- 二聚体指标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糖尿病 肾病 患者中采取健脾益肾化瘀通络法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健脾益肾,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脾益肾化瘀通络法 糖尿病 肾病 血小板参数 D- 二聚体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享受生活的方式也越发丰富。尤其是3D电影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喜欢。人们在看3D电影的同时必须佩带3D眼镜,但经调查发现,3D电影的大部分消费群众并不知道3D眼镜对人体的危害,也不知道科学的3D眼镜佩戴及使用方法。科学实验证明,3D眼镜的使用可以引起或诱发很多眼部疾病。尤其对于青少面危害更大。所以提高全民科学使用3D眼镜意识十分重要。

  • 标签: 3D眼镜 眼疾 青少年 科学使用 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 D缺乏与早发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9年 6月至 12月在某三甲医院连续纳入了 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非冠心病患者 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及测定的血清维生素 D值。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 D缺乏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血清维生素 D平均水平为( 18.4±10.2) ng/mL,对照组为( 20.4±10.9) ng/mL,两组中血清维生素 D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5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 BMI、糖尿病、血脂紊乱和高血压后,维生素 D缺乏者和严重缺乏者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分别是维生素 D正常者的 2.05倍 (OR=2.05,95%CI: 1.10~ 5.12)和 2.23倍 (OR=2.23,95%CI: 1.05~ 5.92)。 结论 维生素 D缺乏和严重缺乏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补充维生素 D有助于治疗和预防冠心病。

  • 标签: 维生素 D缺乏 冠心病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   [ 摘要 ] 目的 探讨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6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我院骨科收治的 102 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51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恢复效果、各项恢复指标、并發症总发生率、疼痛及肺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 96.08% ,高于对照组的 80.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恢复时间、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恢复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百分比( MVV%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胸痛持续时间,加快呼吸功能的恢复,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关键词 ] 多发性肋骨骨折 ; 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 ; 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mory alloy rib encircling device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rib fractures.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9 , 102 patients with multiple rib fractures treated in orthopaedic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 with 5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given memory alloy frame around treatment. The recovery effect of fracture , the recovery index ,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 pain and pulmonary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ate of excellent and good treatment was 96.08% , higher than 80.39% in the control group ,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0.05 ) . The recovery time of respiratory rate ,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 SaO2 ) recovery time , chest pain relief time ,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0.05 ) .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0.05 ) . After treatment ,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 )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and the percentage of maximum ventilation per minute ( MVV% )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0.05 ) . Conclusion The memory alloy rib enclasp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rib fractures , which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chest pain ,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 promote the early healing of fracture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 and has positi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我国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医疗水平也在逐步的发展,大幅度的减轻了临床治病困难的现象。本文以 3D打印技术为例,在 3D打印技术的运用下,技术含量较高,而且速度较快,质量保证。通过在生物医学领域当中的应用,能够对整个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下通过对 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当中的应用与发展展开分析,具体如下。

  • 标签: 3D打印技术 生物医学领域 应用与发展
  • 简介:摘要:心外膜脂肪组织是心血管疾病( CVD)风险评价和防治研究的热点。脂肪可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主要调节非颤抖性产热,白色脂肪组织主要作用是贮存能量。维生素 D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还可调节脂肪组织分化。

  • 标签: 维生素 D 心外膜 脂肪组织
  • 简介:摘要: 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应用不同的手段,使用可粘合材料逐层构造物体的新型快速成型技术,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 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的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行业。专培医师通过 3D打印模型、术前虚拟手术教学,能在短时间内理解复杂的正常脑部解剖、复杂脑血管疾病解剖、复杂肿瘤空间三维关系特点,能够较好理解术中解剖及手术方案。

  • 标签: 3D打印技术 神经外科 教学 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3D 打印膝关节模型在关节外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在医院临床科室进行实习的安徽中医药大学骨伤班本科生,共 46 名同学,随机将他们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 24人,对照组 22人。试验组采用 3D打印膝关节模型结合 PPT教学法,对照组采用 PPT教学法。课程结束前对所有参与研究的实习同学进行理论和操作测试,测试内容为对膝关节解剖结构的识别和定位,测试总成绩为 100分,理论和操作测试各 50分。课时结束后对参与该研究的 46名实习同学进行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两项调查内容评分满分均为 10分。 结果 两组同学均独立完成课后考核,其中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 < 0.01);试验组同学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试验组同学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将 3D 打印膝关节模型应用到膝关节临床教学中提高了实习同学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 标签: 3D打印技术 教学 临床医学 膝关节 临床实习
  • 简介:摘要:心肺康复是指通过康复评定,在生命体征监测下的各种 运动训练、生活方式指导和接受健康教育等手段,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最大限度的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中医强调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将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强调辨证论治,这与现代心肺康复的实施有着十分相似的内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心肺康复 在整合中医整体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发展形成。

  • 标签: 中医理论 心肺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134 例,均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磁共血管成像栓查,统计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磁共摄血管成像单一及联合检查诊断脑血管缺血的结果。结果: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63 例,共血管成像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56 例,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72 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准确性 97 . 76% 、特异性 96.72% 、灵敏性 98.63% ,较单一检查高,联合检查误诊率 3.28% 、漏诊率 1 . 37% ,较単一检查低( P<0.05 )。结论;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减少误诊及漏诊,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

  • 标签: 缺血性血管疾病 三维动脉自标记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3D打印个体化模型技术在脑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科 2017年 04月 -2019年 04月运用 3D打印个体化模型指导下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的 43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 CTA检查,并采用 CTA数据建立 3D个体化模型,指导动脉瘤手术方案选择,手术入路及手术过程模拟,并分析患者预后。结果 43例 3D打印颅内动脉瘤模型所属动脉瘤大小、位置、毗邻关系与术中所见一致,手术入路设计与术前模拟相同,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复查动脉瘤夹闭完好,随访 12个月动脉瘤均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3D打印个体化模型技术对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手术方案、手术入选择路及手术过程模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且安全可靠。

  • 标签: 3D打印 颅内动脉瘤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从临床医学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 3D打印与解剖学教学相结合模式对提升医学生人体解剖学学习的影响。方法 招募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在校医学生 66名,分为 3D打印模型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 33人。两组学员在年龄、性别、学习时长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传统教学组由教师主导,采取常规教学手段进行学习; 3D打印模型教学组结合基于人体影像学数据制作的三维重建文件以及 3D打印模型进行学习。结果 两组教学模式解剖学理论考核成绩比较显示, 3D打印模型教学组学员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 P<0.001);两组教学模式学习兴趣及学习满意度调查显示, 3D打印模型教学组的学习兴趣( P<0.001)及学习满意度( P<0.001)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解剖学教学能提高临床医学生学习效果,值得发展。

  • 标签: 3D打印 解剖学 教学 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医院医嘱管理系统用于规范临床医务人员在医嘱发布和执行过程中的行为,以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电子医疗保险制度的规范实施,使医务人员高度重视电子医嘱存在的问题,强化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有效地避免了不规范医嘱的产生和实施,保护了患者的权益,避免了医疗差错的发生。

  • 标签: 电子医嘱 医院HIS系统 规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电子处方不合理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从每个月的第一张电子处方开始抽取,每隔10张抽取一张处方,每个月抽取300张处方,共抽取2020年1-3月900张电子处方,对其合理性进行点评。结果 900张电子处方中使用存在问题的有64张,占总处方比例为7.1%。使用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用法用量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和适应症不适宜等 结论 我院门诊电子处方基本合理,但个别科室开具处方不合理现象严重,需要及时进行交流和整改。

  • 标签: 处方点评 处方合理性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科技的快速进步,医疗器械的迅速发展已是必然。传统的血压计由于误差造成因素多、操作麻烦、不便捷等等原因正在逐渐被电子血压计给替代。但是科技永远是在进步的,仅仅用来测量血压的电子血压计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被新一代的血压计所取代,所以我们需要紧更时代的步伐让血压计进化成多元化的医疗产品。本文主要是对电子血压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前景进行探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