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引发院内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疗器械进入人体后其表面滋生的细菌,其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医用高分材料抗菌表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表面的抗菌性能,因此本文主要对医用高分材料抗菌表面构建及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提供一点参考价值。

  • 标签: 医用高分子材料 抗菌表面 医疗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小夹板外固定与石膏外固定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高分石膏夹板固定治疗。两组分别进行腕关节Cooney评分、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以及治疗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固定治疗并获得至少3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小夹板组腕关节Cooney疼痛、功能、伸屈、把持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高分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高分子石膏固定 小夹板固定
  • 简介:目的构建一种DR5mAb-载替加氟主动靶向载药高分微球,并鉴定其理化性质和体外寻靶能力。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替加氟载药微球,以碳二亚胺法和生物素-亲和素法将DR5mAb与载药微球连接,构建DR5mAb-载替加氟主动靶向载药高分微球。检测载药微球的一般性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抗体连接率,并对比碳二亚胺法和生物素-亲和素法的连接率;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株L02为实验对象验证其体外细胞靶向性。结果生物素亲和素法的载药微球抗体连接率高于碳二亚胺法(P〈0.05);靶向载药微球-7721组的细胞表面及周围有大量微球聚集,非靶向载药微球-7721组和靶向载药微球-L02组的细胞表面及周围均无明显微球聚集。结论DR5mAb-载替加氟主动靶向载药高分微球可与肝癌细胞SMCC-7721主动靶向结合,有望为肝癌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思路。

  • 标签: 载药微球 替加氟 主动靶向 肝肿瘤
  • 简介:摘要:医疗领域的3D高分材料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技术可以用于仿制人体器官和组织,定制医疗器械和辅助器具,设计药物传递系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体验。其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挑战与机遇以及未来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拓展,3D高分材料打印技术将为医疗领域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推动医学领域向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发展趋势 打印技术 医学领域 3D高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用高分凝胶头圈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俯卧位脊柱手术的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在手术中使用医用高分凝胶头圈,对照组未使用医用高分凝胶头圈。对比两组患者的头面部压疮发生率、压红发生率以及充血压迹的消退时间。结果研究组压红发生率为5%,压疮发生率为0%,充血压迹的消退时间为(0.68±0.13)小时,对照组压红发生率为20%,压疮发生率为10%,充血压迹的消退时间为(1.16±0.57)小时,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俯卧位脊柱手术使用医用高分凝胶头圈可以预防压红、压疮的发生,缩短充血压迹的消退时间。

  • 标签: 医用高分子凝胶头圈 俯卧位 脊柱手术 应用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压疮预防中使用高分凝胶体位垫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58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者手术患者给予普通的软枕体位垫,而实验组手术患者则给予高分凝胶体位垫,对比两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压疮发生率及手术体位摆放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压疮发生率及手术体位摆放评分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手术患者(P<0.05)。结论对于广大手术患者群体,使用高分凝胶体位垫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高分子凝胶体位垫 手术患者 压疮
  • 简介:目的探讨携紫杉醇和Herceptin高分造影剂(Pac-PLGA-HER)的体外寻靶能力及体内肿瘤药物含量。方法通过双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Pac-PLGA-HER,观察其与乳腺癌细胞MCF-7的结合能力。将25只种植有乳腺癌细胞MCF-7的裸鼠分为单纯紫杉醇(PTX)组、单纯载药微球(Pac-PLGA)组、单纯载药微球+超声(Pac-PLGA+US)组、靶向载药微球(Pac-PLGA-HER)组及靶向载药微球+超声(Pac-PLGA-HER+US)组,根据微球载药量调整到相应药物浓度,经尾静脉注入裸鼠体内,观察各组在荷瘤裸鼠肿瘤内药物含量情况。结果Pac-PLGA-HER平均粒径为(777.40±65.90)nm,包封率为(65.84±2.25)%,载药量为(6.58±0.23)%,体外寻靶实验可观察到Pac-PLGA-HER与乳腺癌细胞MCF-7大量结合。体内药物释放实验显示Pac-PLGA-HER+US组在裸鼠肿瘤内药物浓度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Pac-PLGA-HER与乳腺癌细胞MCF-7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体内药物释放实验中Pac-PLGA-HER+US组在裸鼠肿瘤内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 标签: 紫杉醇 靶向 超声学
  • 简介:目的探讨可生物降解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80∶20)三维多孔支架生物相容性及用于构建组织工程鼻软骨可行性,为临床鼻软骨缺损的修复提供新来源.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兔关节软骨细胞,采用计算机形态分析和MTT法检测兔软骨细胞在PLGA膜和支架表面粘附、扩展和增殖情况.将培养扩增的兔软骨细胞,按6×106cels/ml浓度接种于预加工的人鼻软骨外形PLGA多孔支架内,抗坏血酸体外诱导培养4周,形成软骨样组织,倒置显微镜、组织切片、扫描电镜观察人工软骨的组织形态结构.结果培养开始阶段,软骨细胞在PLGA膜表面粘附较差,以后逐渐增高,24小时接近于对照组;MTT法结果显示,软骨细胞在PLGA支架内培养7天时细胞绝对数量明显增加,而相对增殖率逐渐下降.肉眼观察,培养物为人鼻软骨外形的透明软骨样组织,具有一定弹性和硬度,表面有大量软骨基质形成;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人工软骨周围有大量软骨细胞聚集和细胞外基质形成.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分析,多孔支架材料的网孔不完整,孔内有大量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可见典型软骨陷窝样结构.结论可生物降解PLGA制备的三维多孔支架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和可塑性,可用于组织工程鼻软骨体外构建,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可降解高分子 丙交酯 乙交酯共聚物 三维支架 细胞相容性 软骨组织工程
  • 简介:欧盟委员会对于纳米材料的定义为一种由基本颗粒组成的粉状或团块状的天然或人工材料,这一基本颗粒的一个或多个三维尺寸在1~100nm之间,并且这一基本颗粒的总数量在整个材料的所有颗粒总数中占到50%以上~[1]。与宏观材料相比,纳米尺寸的物质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在声、光、磁、热等方面,纳米材料与普通材料性能迥异,因此应用于肿瘤诊疗有很大的优势~[2]。

  • 标签: 纳米材料 膀胱癌细胞 量子限域效应 三维尺寸 小尺寸效应 颗粒组成
  • 简介:随着纳米材料在医药领域应用的发展,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虽然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风险因素亟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通过分析关于纳米材料的吸收、生物效应、对生物体损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了风险评估,同时对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纳米材料 生物安全性 风险评估
  • 简介:本文采用水热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不同形貌的氧化锰。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和电池测试分析研究了样品的物相和晶体结构�

  • 标签: 制备锂电 纳米材料制备 锂电性能
  • 简介:摘要:龋病是最常见、最广泛的口腔慢性疾病。由于缺乏防龋性能,传统的龋齿充填材料很容易引起继发龋,导致治疗失败。纳米材料可以干扰细菌的新陈代谢,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减少脱矿,促进再矿化,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龋病治疗策略。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对再矿化纳米防龋材料进行综述。

  • 标签: 龋齿 纳米材料 抗菌 再矿化
  • 简介:摘要: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与技术已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他们在口腔医学中的使用更改了原来原材料的成分和特性,开拓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治的有效途径,提升了医疗水平,产生了口腔医学改革创新和作用发展的新突破,呈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致力于探讨纳米材料的使用优点,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详细使用和市场前景。在阅读文章各种各样参考文献和研究基础理论的基本上,根据查看和汇总,从纳米材料的有关简述下手,对纳米材料的使用实现了探讨。纳米材料在口腔医学中的运用达到了诊疗要求,不但达到了大家对审美的追求,并且具备积极主动而重要的应用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纳米材料 口腔医学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制备万古霉素(VA)纳米颗粒涂层薄膜材料并检测其抗菌性。方法:利用多孔微米玻璃(SPG)膜乳化法制备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纳米载体,将其与万古霉素(VA)相结合。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物理表征。结果:通过SPG膜乳化制备完成的PNIPAAm纳米载体,具备有良好的稳定性及较为统一的孔径,在电镜及粒径下的分析中,其未载药前直径约1.4μm,而在载入万古霉素(Vancomycin,VA)之后,其直径变为约358nm。结论:我们制备的PNIPAAm-VA纳米载体,可作为抗感染载体,用于治疗软组织组织及骨的感染。

  • 标签: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万古霉素 感染
  • 简介:摘要: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纳米诊断技术以及纳米再生医学三个方面,探讨了纳米生物技术与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纳米诊断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实时监测;纳米再生医学可以促进组织和器官的修复与再生。尽管纳米生物技术和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 标签: 纳米生物技术 纳米材料 医学应用 药物递送 诊断技术 再生医学
  • 简介:摘要:纳米材料是在上世纪末诞生的。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从我国的生物医学领域的实际情况看,纳米材料同样有所渗透,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纳米材料的概念与特征,重点探讨三种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纳米材料 生物医学 纳米技术
  • 简介:随着纳米材料功能化研究的深入与纳器件制造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纳米材料小尺寸、高灵敏度和特殊性能的新型纳米器件相继问世,并在能量转换和信息传感等新型电子器件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发展新的表征手段和测试方法,发现和揭示纳米材料与纳器件基本结构单元在服役条件下的结构与性能演变规律,进而归纳和总结纳器件服役行为成为纳米材料与器件走向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ProbeMicroscopy,SPM)、扫描电子束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等传统表征技术与微纳加工技术、电学测量系统相结合,精确模拟纳米材料的服役条件,实现对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物性演变规律的原位研究,是揭示纳米材料的损伤与服役行为的新方法。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采用SEM和SPM表征手段下原位研究一维ZnO纳米材料在力学、电学及力电耦合效应下的损伤与服役现象、性能演变规律及损伤基本机理。

  • 标签: 一维纳米材料 氧化锌 损伤与服役行为 原位研究
  • 简介:热蒸发Zn与醋酸锌(ZAc)混合物,在650℃,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备了四针状氧化锌(T-ZnO)纳米材料,通过调节Ar与O2气流量,在不同条件下能得到不同形貌的T-ZnO纳米结构。HR-TEM研究显示T-ZnO纳米结构的每个针体沿[0001]方向生长。探讨了T-ZnO的生长机理,其生长过程中存在自催化的过程,ZAc的存在起到了良好的催化效果。

  • 标签: 四针状氧化锌(T-ZnO) 醋酸锌(ZAc) 制备 生长机理
  • 简介: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率高,预后差,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氧化应激治疗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纳米Se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目的:观察多孔纳米复合材料Se@SiO2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活性氧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索抗氧化应激效应在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机制。方法:(1)体外实验:提取、培养并鉴定大鼠软骨细胞,采用多孔纳米复合材料Se@SiO2进行干预培养抑制活性氧产生;(2)体内动物实验: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激素诱导组和实验组均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联合肌注甲强龙诱导股骨头坏死,实验组在诱导后第7天给予腹腔注射多孔Se@SiO2干预治疗,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诱导坏死后第8周取双侧股骨头行MicroCT扫描分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与结论:(1)活性氧检测和TUNEL实验显示:Se@SiO2干预后大鼠软骨细胞中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P〈0.05);(2)MicroCT扫描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激素诱导组及实验组骨密度、骨体积、骨表面积/骨体积、骨小梁数、骨小梁分离度、骨小梁厚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股骨头表面光滑,骨细胞、软骨细胞、骨小梁正常,空骨陷窝和脂肪细胞少见;激素诱导组骨小梁断裂、脂肪细胞肥大融合、出现大量空骨陷窝,有明显骨坏死表现;实验组较激素诱导组股骨头坏死明显好转;(4)结果表明多孔纳米复合材料Se@SiO2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能够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并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氧化应激 软骨细胞 纳米材料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