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骨髓(bonemarrow,BM)和脐带(umbilicalcords,UC)是治疗用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主要来源.本研究旨在比较骨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和体外免疫抑制能力.采用相同培养条件,原代扩增培养UC-MSC和BM-MSC,比较它们的生长动力学、细胞表型和免疫抑制能力.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这两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基因组差异.结果表明,UC-MSC与BM-MSC在细胞形态和细胞表型上相似,但UC-MSC生长更快,可以在体外培养30代以上并不发生可见的形态改变,而BM-MSC生长缓慢,在培养6代以后倍增时间就显著增加.UC-和BM-MSC均可抑制PHA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其中BM-MSC的抑制能力稍强.基因芯片显示,BM-MSC表达更多的免疫相关基因,而UC-MSC高表达的基因更多地集中于器官发育和生长类基因方面.结论:UC-MSC的高增殖率、低HLA-ABC表达和免疫抑制能力促进了其在细胞治疗中的潜在应用.BM-MSC和UC-MSC差异表达的基因是由它们的组织来源决定的,这将影响在细胞治疗中的选择.

  • 标签: 骨髓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 基因表达芯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临床上牙性上颌窦病变的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今后临床上治疗牙性上颌窦病变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从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牙性上颌窦病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3例单侧牙性上颌窦囊肿,6例单侧牙性上颌窦炎,了解患者在鼻内镜结合上颌前庭沟小切口入路术后治疗效果。结果19例患者在术后治疗效果良好,症状基本消除。结论对于牙性上颌窦病变的患者在运用手术治疗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牙源性 上颌窦病变 分析
  • 简介:摘要急性胆性胰腺炎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出血性坏死胰腺炎,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根据统计以往急性胆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以及治疗数据,以了解该病患者在临床中的发病特点、病因以及相应的治疗方式。为临床中该病的治疗提供有用的临床数据和资料。研究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临床效果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37例急性胆性胰腺炎,对其临床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采用禁食、补液、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治疗,2~4周其中7例作胆道手术;2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4例早期手术治疗,6例择期手术治疗,其中1例感染并发症。37例患者病情均治愈,治愈者1年后随访无复发。结论对于急性胆性胰腺炎的治疗,应根据临床分型、有无梗阻及患者状况制定具体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痊愈率。

  • 标签: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笔者通过对64例确诊因为脊髓损伤而导致神经性膀胱尿道发生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患者对于康复护理的依从程度细分为完全依从组和部分依从组两组,并对其康复治疗2年后的2组患者中参与尿量、尿路感染以及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关键词护理依从性;神经性膀胱患者;泌尿系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BP外科治疗的护理程序,研究ABP外科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62例A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细致的饮食护理、全面的心理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抑制胰腺分泌及预防并发症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手术患者53例(其中,包括11例早期手术,42例延期手术),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出院时间为8.3d,术后随访未发现复发现象;非手术患者9例,1例死亡,2例术后随访复发。结论有预见性的,细致全面的护理对急性胆性胰腺炎患者的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急性胆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120例急性胆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使用生长抑素治疗6-9d,观察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性。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组死亡7例,对照组死亡9例。结论生长抑素在治疗胆性急性重症胰腺炎时,具有良好的临床

  • 标签: 生长抑素 急性胆源性 胰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寻求理想的护理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已达到良好的效果。方法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抽样选取132例相关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均分为两组,即正常组进行正常化的护理,实验组还要在护理的基础上配以风险管理进行治疗,比较血透室其前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对此次治疗满意的有61人(占总数的92.42%),发生风险事件2起;正常组对此次治疗满意的有47人(占总数的71.21%),发生风险事件11起、其中包括晚上发生的6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配以恰当的风险管理是能够消除血液透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其病人的治疗及其预防都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护理 预防 血透室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产科护理的风险及相应的管理策略,并观察该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9年我院产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于2010年实施该风险管理策略,并予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2009年(实施前),且护理差错、投诉及风险事件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风险管理实施前。结论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差错、投诉及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产科护理的风险

  • 标签: 产科护理 风险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及采取的管理措施。方法先针对性提出急诊护理风险问题及采取的管理措施,制定并规范工作流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制度,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急诊专科知识的学习,取得医院多部门的协作。同时培训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操作和管理。结果我科能有预见性的识别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护士的对待风险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护理工作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工作安全。结论强化急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是减少急诊护理工作风险问题的关键。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 管理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门诊护理风险管理,降低门诊护理风险,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处理的50例门诊护理纠纷,探讨风险管理的对策结果通过分析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因素、医院管理存在因素、工作质量和法制观念因素以及缺乏风险意识等结论通过总结风险因素,制定管理对策措施,提高门诊护理的质量,促进医患关系

  • 标签: 风险管理门诊护理管理应用 风险意识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的急诊科护理的调查,加强对其风险管理的认识。方法以本院的急诊科为研究对象,抽查护理过程中的风险认识、预防措施及部门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在提高本院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后,提升了医护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和业务水准,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了急诊科的护理满意度。结论将风险管理引进医院的急诊科护理中,是一个重大尝试,也是大势所趋,既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也降低了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风险管理 医疗事故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护理风险指的是病人在接受医院护理中发生的一切有可能的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贯穿于在一切护理活动中。急诊护理的工作量大,护理人员要面对不同疾病患者,所以出现护理风险的概率相对较高,为了有效降低急诊护理风险必须要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作为急诊护理人员针对急诊护理的特点要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护理知识和技能,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在护理中耐心、热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本文对医院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做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管理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椎间盘性腰痛实践过程中采用不同椎间盘内注射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椎间盘性腰痛患者204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法一周后,总有效率组间比较,B组患者总有效率水平略高于A组患者总有效率水平,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法一年后,总有效率组间比较,B组患者总有效率水平显著高于A组患者总有效率水平,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针对椎间盘性腰痛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椎间盘内注射亚甲兰进行治疗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是临床治疗椎间盘性腰痛的可靠选择。

  • 标签: 椎间盘内注射 椎间盘源性腰痛 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