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种药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效果。方法将86例高血压急症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尼卡地平组和乌拉地尔组降压效果优于硝酸甘油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乌拉地尔组低于另2组(P<0.05)。结论乌拉地尔对高血压急症的疗效显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急症 尼卡地平 乌拉地尔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除了这四大运动症状外患者还会出现嗅觉减退、失眠、抑郁、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常见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据调查迄今为止全球约有620万帕金森病患者,其中我国有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约270 万,约占全球总发病率的44%,预计中国到2030 年帕金森病患者将高达500万。目前上没有有效方法可以治愈帕金森病,但是可以通过药物或者康复手段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改换患者的生活质量。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无创性脑刺激,具有价格低廉、副作用少等优势,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就tDCS在PD治疗中的一些主要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 经颅直流电 帕金森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康复治疗对意识障碍患者促醒和改善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1年4月在入院的42例意识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是否给予患者tDCS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DCS,阳极置于左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阴极置于右肩部,刺激电流强度2mA,20min/次。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d,共治疗6周。2组治疗前后采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者右侧屈肘肌肌张力的改变。结果::治疗前2组CRS-R和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而且观察组CRS-R和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反应者为13例(61.90%),无反应者为8例(38.10%);对照组反应者为2例(9.52%),无反应者为19例(90.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右侧屈肘肌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屈肘肌的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屈肘肌的M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屈肘肌M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水平和痉挛状态。

  • 标签: 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 联合康复治疗 意识障碍研究
  • 简介:【摘要】经颅直流电刺激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是一种非侵袭性,利用微弱电流 (1-2mA)调节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活动的技术 [ 1 ] 。共济失调是脑卒中,尤其是小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 2 ] 。本文简要回顾其起源、发展和机制,着重其综述在共济失调型吞咽障碍 的研究进展。介绍经颅直流电刺激利用微弱的直流电( 1—2mA)来调节皮质神经元活动,阳极小脑 tDCS可以上调小脑 -大脑抑制 。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共济失调 吞咽障碍 综述
  • 简介:摘要:脑瘫是脑性瘫痪的简称,一般情况下是指婴幼儿出生前或者出生一个月内,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同时还有可能会伴随着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精神障碍等等。我国脑瘫疾病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目前针对脑瘫这一疾病,临床上并没有根治的方法,常用的一般是康复或者预防手段。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经颅直流电疗法在脑瘫儿童康复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分析经颅直流电疗法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经颅直流电疗法 脑瘫儿童康复 应用现状
  • 简介:目的:观察直流电导入转移因子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直流电导入转移因子疗法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并与口服息斯敏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直流电导入转移因子疗法较口服息斯敏效果好,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直流电导入转移因子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无痛苦,见效快,治疗彻底,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变态反应性鼻炎 直流电导入转移因子疗法 疗效观察 息斯敏 治疗
  • 简介:摘要: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近年来在神经科学和临床医学中逐渐受到关注的非侵入性神经调节技术。本文主要探讨了tDCS在治疗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此外,还讨论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安全性和潜在风险。研究表明,tDCS在改善这些精神疾病的症状上显示出潜在的疗效,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传统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然而,该技术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精神疾病 神经调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眼底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6年 2月 -2017年 1月期间收治的 58例眼底出血性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的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中药液,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在 58例( 75眼)患者中,经过 3个疗程的治疗后, 16眼( 21.33%)显效, 41眼( 54.67%)有效, 18眼( 24.00%)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 76.00%( 57/75)。眼底存在水肿、渗出、出血等症状的患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结论 在治疗眼底出血性疾病中使用直流电离子导入中药液,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各种症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直流电离子导入 明目中药液 眼底出血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70例(2023年1月至12月),随机分为感觉功能训练的对照组(35例)与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的观察组(35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MA本体感觉、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MBI评分高,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感觉功能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提高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感觉功能训练 脑卒中 感觉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在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ASA评分、Barthel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ASA评分(86.4±4.7)分、Barthel评分(84.2±6.2)分和治疗有效率(95.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数据(73.2±4.5)分、(73.8±6.1)分和(78.2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疗法,能够提升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吞咽能力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喹硫平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 7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5 例,其中对照组 35 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 35 例采用 喹硫平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方式,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研究组 35 例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5 例患者,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时,采用喹硫平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有着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症带来的困扰,值得临床全面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喹硫平 经颅直流电刺激 抑郁症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脑卒中肢体障碍时应用经颅直流电配合功能电刺激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治疗联合功能电刺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经颅直流电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治疗效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治疗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时,应用经颅直流电配合功能电刺激能够将治疗效果提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颅直流电 功能电刺激 脑卒中肢体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预后作用。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MSE、ADL、MoCA评分及血清MMP-9与TIMP-1水平。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MMSE、ADL、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语言情态激活法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在失语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治疗的失语症患者1例,分别在治疗前、ABC期后评估患者言语表达能力,其中A期行常规的言语治疗;B期在常规的言语训练基础上增加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C期则在常规治疗语言治疗中采用创新手段语言情态激活法(MODAK)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每期治疗2周。结果:言语训练前患者自发言语表达、复述、命名能力、书写和计算能力受损较严重;A期后患者听理解能力文字阅读理解能力提高;B期后患者听理解、复述能力改善较明显;C期后患者的自发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和计算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语言情态激活法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能有效提高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

  • 标签: 失语症 经颅直流电刺激 语言情态激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同步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时的实施效果和实施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数为231例,均来自于2018-2022年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将2018-2020年编为对照组,2021-2022年编为观察组,并对两组患者的BBS评估和步态特征参数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BBS评估更高,包括步频、步宽及步速在内的步态特征参数改善更好。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同步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其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行走功能,提高患者的步态,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偏瘫 平衡 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