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双支卷筒状吸管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的要求进行验证。结果:验证中所有试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在50%~200%范围内,采用常规法即可检出大肠埃希菌。结论:该方法有效可行,可用于指导双支卷筒状吸管微生物限度的日常检测。

  • 标签: 双支装卷筒状吸管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菌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后治疗患者疼痛的护理策略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2019年1月-2021年1月进行,入组60名患者,均为宫颈癌后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入组观察对象平均分组,共两组,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下展开管理: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主诉疼痛度指标(VAS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评分值(1.14±0.23分)低于对照组患者(3.06±1.18)分,(p<0.05);患者心理状态(焦虑、抑郁)指标值(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后治疗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其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宫颈癌 疼痛 护理策略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行腔内后及体外照射放疗的宫颈癌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优质护理。结果:护理前2组QLQ-C30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低P>0.05,护理后QLQ-C30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6.67%,P<0.05。结论:对于接受腔内后及体外照射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运用优质护理可和谐护患关系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宫颈癌 体外照射 腔内后装 放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宫颈癌腔内后放疗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7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宫颈癌腔内后放疗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n=35),常规护理(对照组,n=35),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价总依从度97.14%(34/35)高于对照组患者82.86%(29/35),(p<0.05)。结论:在宫颈癌腔内后放疗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效果显著。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宫颈癌 腔内后装放疗 治疗依从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宫颈癌腔内后放疗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治疗依从性观察组为97.37%,对照组为86.11%,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10.53%,对照组为25.00%,P<0.05。结论:对宫颈癌腔内后放疗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并可降低不良反应率。

  • 标签: 宫颈癌 放疗 临床护理路径 依从性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