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有很多病症,需要以病理切片作为诊断治疗的参考依据,在病理制成片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关事项,使制片内容完整、清晰可见,还要保证一定的精准度,如此高质量的病理制片才能说明患者身体的真实状况,才能使医务人员轻易发现病症,采取的治疗措施才叫对症下药。所以医院的相关人员在常规病理制片中,一定要对其质量进行控制

  • 标签: 常规病理 制片质量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由于实验环境、设备仪器等的限制,实验检测的结果,不可避免的具有某些误差。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有效,需要进行实验室内的质量,减少实验过程中不必要误差的产生,并针对实验结果寻找实验过程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有针对性的该减少误差的发生。本文通过对实验室内的质量概述、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探讨实验内的质量的常规方法,更好的将质量运用到实际检测的操作中,从而有效的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策略。方法以2016年7月-2017年02月内本血站收集到的800份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质量手段,观察组采取改进的质量手段。利用血液抽检,从多个角度出发比较两组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的优劣。结果观察组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落实血液成分制备过程时,应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血液成分制备过程、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等角度出发,提高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控制,如此才能够提高血液质量,促使血液成分制备契合血液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需求。

  • 标签: 血液成分制备 血液质量安全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对于现阶段职业卫生检测环节中出现采集样品操作不规范,检测设备不健全,检测人员技术程度不高的实际状况,结合与之相关的检测方法中技术标准以及检测方法,同时提出了主动针对职业卫生检测质量方法实施分析的建议,从而提高职业卫生检测中每一个实际操作流程整体性水平,帮助职业卫生检测人员提高检测质量1。

  • 标签: 职业卫生 质量控制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学临床检验中的标本细菌控制措施以及影响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笔者就职医院各科送检的所有细菌检验标本。结果9762例样本中,总合格率达92.37%,其中9017例样本质量达标为优秀或者合格。送检样本中痰液的合格率最低为84.99%,外伤组织以及脓肿的标本合格率最高,可达98.02%,其他样本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血液标本、生殖分泌物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其中痰液标本的合格率与其他标本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临床标本的细菌检验的质量措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标本的保存运输、标本的分离培养以及检验科的鉴定水平。其中任意环节的失误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错过,因此进行有效的质控措施,能有效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提高细菌检验水平。

  • 标签: 医学临床 细菌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临床检验涉及内容多,比如免疫学、病理学、生物学等,具备一定的综合性。临床检验的对象有排泄物、分泌物等,通过不同设备进行检验,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质量检验控制指标直接影响着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利用该指标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检验问题,故加大质量指标的分析力度非常重要。下面,本文从临床检验质量出发,总结质量指标现状和完善措施。

  • 标签: 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指标 现状
  • 简介:摘要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系统发明于1972年,为提高了临床诊断和肿瘤预后评价,由起初的X-CT发展至现今64排螺旋CT、双元螺旋CT、320排螺旋CT,从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与之相伴的质量问题(如额外医疗辐射,图像质量欠佳,提高疾病阳性诊断率,避免如CT产生伪影导致疾病的误诊、漏诊)也逐渐受到业内的重视。CT设备质量(QualityControl,QC)就是保证设备在临床应用中的高效率和安全型。CT设备应用质量参数主要包括剂量指数、图像性能参数和机械性能参数。CT剂量指数(CTDoseIndex,CTDI)直接影响图像质量

  • 标签: 医学装备 质量控制 CT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质量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30例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样检验,并采用随机的数字检验血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法进行检验,观察组采用质量法进行检测。然后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CEA、Ca199、Ca125、C-肽以及AEP变异指数总体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样本检测过程中,无论检验前、检验中还是检验后,使用质量监控法都能够最大程度的消除一些可避免因素对于血液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从而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能够有效提高,使得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更为可靠。

  • 标签: 质量控制 血液检测 影响
  • 简介: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市场上经常出现,比如,苏丹红、三鹿奶粉以及地沟油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以及稳定,因此,加强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研究是目前应当采取的措施。本文主要是分析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对策。

  • 标签: 食品理化 检验技术 质量控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检验的流程质量问题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的100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输血检验流程来进行输血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输血检验流程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各流程实施的质量问题进行输血治疗,将两组患者医患纠纷发生状况以及输血性传染病发生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患者输血性传染病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两组患者医患纠纷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输血患者的输血检验流程进行严格质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了医患纠纷以及输血传染病的发生率,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者关系,保障了患者的输血安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流程 检验 控制 输血 病患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精夜分析前禁烟禁酒干预对检验质控工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的160名有烟酒嗜好的男性志愿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自愿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各80名,对照组不作任何要求,干预组则要求禁烟禁酒不少于72d,对比两组受试者精液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与a+b精子占比更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与0.5h时相比,观察组2h、3h时的精子活率明显降低,1h、2h、3h时的a+b精子占比明显降低,各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精液分析前质控环节与因素较为繁杂,标本采集运送以及受试者烟酒嗜好均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建议检验人员应审慎对待各个环节,确保精液分析参数的可靠性。

  • 标签: 精液分析 实验室分析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端技术设备逐渐应用到医疗领域中,为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的物质基础。而由于医疗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与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直接联系,更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等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本文就医疗设备的安全应用和质量展开了详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医疗设备 安全应用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进行探讨。方法借助管理有关工具对医疗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购置及维修等方面实施质量管理。结果通过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实施质量管理,设备运作正常,未发生安全事故。结论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采取相关的质量管理,可以确保医疗设备的良好运作,有效的减少医疗安全事故和设备维修成本,为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值得推广采用。

  • 标签: 大型医疗设备 质量控制管理 配置
  • 简介:【 摘要 】血液检验是 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 ,其检验结果受到 多个环节、不同因素的影响 。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 ,必须强化血液检验的质量 ,提升各个检验环节的质 量,提高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 。

  • 标签: 」血液检验 质量控制 影响
  • 简介:摘要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对提高急诊急救病人的抢救、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为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对策;制定质量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 标签: 急诊质量控制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分别从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质量、室内质量及室间质量等方面,探讨有效提升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具体对策,以期为相关实践应用提供些许参考。

  • 标签: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微生物实验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Rh阴性血液采用深低温保存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用ACD抗凝剂作抗凝处理,对除去添加剂全血离心或Rh阴性红细胞悬浊液或血浆浓缩红细胞置于4℃条件下保存,时间为6天,用浓度为40%的甘油对红细胞进行处理,置于零下80℃条件下保存,如果有临床需要则对红细胞用37℃水进行解冻处理,并分别用NaCl羟乙基淀粉溶液(9%)、NaCl羟乙基淀粉溶液(0.9%)、NaCl(0.9%)各洗涤1次。对于红细胞悬浮,通过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溶液进行处理。结果32袋去除甘油后的解冻红细胞回收率平均为(81.2±18.4)%,残留甘油量平均值为5.35g/L,游离血红蛋白平均值为(0.62±0.15)g/L,体外溶血试验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增加率为25.20%。结论对Rh阴性血液采用深低温保存在解冻之后,去除甘油质量,红细胞各指标均符合国家要求标准,在临床输用上也取得良好效果,具备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深低温 保存 Rh阴性血液 质量
  • 简介:摘要成分血已经是临床输血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现在我国在成分血制备上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统的方法,而科学有效的血液成分制备对于血液有效利用及血液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血液成分制备的主要场所是血站,当前血液制备的方法已经非常完善,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的最主要控制对象就是控制血站工作人员操作方式的科学及正确,因此我们要从两方面对血站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及培训,一方面是要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能够熟练掌握各项血液成分制备的技术并正确使用相关仪器,另一方面是要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得他们可以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尽最大努力控制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

  • 标签: 血站 血液成分制备 质量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