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应用 不同浓度的 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 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在 2016 年 5 月至 2017 年 5 月给予 全身 麻醉 手术的 患者共有 9 0 例,将其按照 随机数字列表法 分成对照组 ( 30 例) 、 0.1 组( 30 例)与 0.3 组( 30 例)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 舒芬太尼的 浓度为 0 , 0.1 组 的患者给予 舒芬太尼的 浓度为 0.1 u g/ml, 0.3 组 的患者给予 舒芬太尼的 浓度为 0.3 u g/ml,比较三组患者的意识消除用时、 丙泊酚效应浓度以及 BIS 指数 。 结果 0.3 组患者的 BIS 指数比对照组与 0.1 组 的患者显著增加( P < 0.05 ); 0.1 组和 0.3 组患者的 丙泊酚效应浓度与意识消除用时均比对照组的患者显著减少( P < 0.05 )。 结论 应用浓度为 0.3 u g/ml 和 0.1u g/ml 的舒芬太尼能够有效地提高 丙泊酚的镇静作用 ,两者存在一定的协同 效应。

  • 标签: 舒芬太尼 BIS 指数 镇静作用 丙泊酚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丙戊酸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血浆用正己烷提取,经2-溴-对硝基苯乙酮衍生后浓集进样,采用C18柱(150×4.6mm,5/μm),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环已烷羧酸为内标物,在波长252nm处测定。结果丙戊酸的线性范围为10.14~202.8μg/mL,平均回收率大于99.53%。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 标签: 丙戊酸 血药浓度 血浆 药物监测 临床治疗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布洛芬家兔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研究。方法:采用正己烷—乙醚(8∶2)混合提取液提取,Ca柱,以甲醇—0.05mol/LK2HPO4(70∶30;pH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5nm,柱温50℃,以消炎痛为内标物进行测定。结果:布洛芬最低检出浓度为0.1μg/ml,线性范围是1—48μg/ml,相关系数r=0.9996。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布洛芬血药浓度的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布洛芬 血药浓度 药动学参数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普通浓度、高浓度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麦粒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 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进行麦粒肿治疗的研究,将38例该病病例随机分组,患者均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19例)选择低浓度治疗方法,观察组(19例)采取高浓度治疗方法,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疾病改善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以高浓度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麦粒肿,对疾病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可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不会较低浓度用药更高,因此,用药安全性可得到保证。

  • 标签: 麦粒肿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不同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血药浓度监测在轻中度肝硬化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于2011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将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60例轻中度肝硬化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纳入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伏立康唑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未监测血药浓度,仅参照药品说明书进行给药,观察组采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实时监测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伏立康唑给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真菌感染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肺部真菌感染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3%,对照组则为73.33%,经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则为20.00%,经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应用伏立康唑治疗轻中度肝硬化患者合并的肺部真菌感染中,对患者的血药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可对其药物治疗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抗真菌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确保伏立康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轻中度肝硬化 肺部真菌感染 伏立康唑 血药浓度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较低浓度碘对比剂(320mg/m1)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方法】对比剂选择碘氟醇320(320mg/m1)和碘普罗胺370(370mg/m1)。体外实验:2种对比剂分别于生理盐水按1:16、1:32、1:64、1:128稀释,各取5m1分别注入直径10mm塑料试管内,每个稀释比例3支试管,封闭后CT扫描,测量CT值。临床观察:同期行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随机分为碘氟醇320组(320组,32例)和碘普罗胺370组(370组,31例),2组对比剂注射方式及总容量相同,扫描方式相同。观察内容:(1)血管强化程度评价。测量感兴趣区cT值,测量点包括:左冠状动脉主干(1eftmainartery,LM)、左前降支(1eftanteriordescendingartery,LAD)、左回旋支(1eftcircumflexartery,LCX)、右冠状动脉(rightcoronaryartery,RCA)。测量点为近段10mm以内部分?(2)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价。成像质量分优良(充盈良好,管壁清晰锐利,对比良好,3级以上分支显示清楚,满足诊断要求)、一般(充盈尚可,管壁可辨认,对比一般,3级以上分支显示不清,可进行大致诊断)、差(充盈差,管壁模糊,对比差,诊断困难)3个等级。【结果】体外实验:4种稀释比例所测得CT值碘普罗胺370组均高于碘氟醇320组,差异具显著性。两种浓度对比剂CT值250HU以上的稀释比例范围均为l:16~1:32。临床观察中,各感兴趣区所测得CT值370组均高于320组,统计学处理显示,差异具显著性(P〈0.05,P〈O.01)。2组病例冠脉成像质量基本都达到了诊断要求,320组良好率为71.875%,370组良好率为77.419%,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19〈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较低浓度对比剂320mgI/ml达到有效血管强化程度的比例与370mg/ml对比剂基本相同,能在基本满足诊断需要的同时降低总碘剂量,�

  • 标签: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和不同浓度舒芬太尼配合应用于产妇硬膜外麻醉对其分娩时镇痛的影响作用。方法对本医院收入分娩的120例产妇实行研究,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试验1组用0.1%罗哌卡因加0.2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试验2组用0.1%罗哌卡因加0.4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试验3组用0.1%罗哌卡因加0.6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比对三组临床指标。结果试验2组和试验3组疼痛缓解用时、疼痛评分分数低于试验1组指标数值,显示数据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病人自控镇痛给药频率、病人自控镇痛总用量低于试验1组指标数值,显示数据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药物不良反应总计率比较后,未显示数据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娩产妇采取0.1%罗哌卡因加0.4μg/mL或0.6μg/mL舒芬太尼比0.1%罗哌卡因加0.2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更优。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产妇 分娩 镇痛
  • 简介:全凭静脉麻醉(TIVA)是目前临床运用最多的一种麻醉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丙泊酚靶控输注(TCI)为核心的全凭静脉麻醉应用广泛,和传统麻醉方式相比,TCI-TIVA能够更好地维持血流稳定,有效降低术中知晓率,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1]。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丙泊酚 靶控输注 七氟醚
  • 简介:目的:获得较为明确的环孢霉素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更好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有关临床报道听资料进行考察、比较、分析、统计。结果:各医院报道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基本接近,大致为术后1月557-283ng/ml,1-3月375-225ng/ml,3-6月257-165ng/ml,6-12月150-120ng/ml,12月以上165-50ng/ml。结论:环孢霉素全血浓度调整到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毒笥反应均减少。

  • 标签: 全血浓度 环孢霉素 血药浓度 调查 毒性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用药复杂度的不断增加,血药浓度检测对提高药物应用安全性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目前,临床上血药浓度的检测手段与技术越来越丰富,如何在技术检测中提高血药浓度检测水平,是众多研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围绕当前血药浓度检测技术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药物安全性应用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 标签: 血药浓度 检测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测定血清中硝基安定浓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甲基睾丸酮为内标,经YWG-C18色谱柱(4.6mmi.d.×200mm,5μ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甲醇(1∶2,v/v)]-水(58∶42,v/v),265nm波长处二极管阵列检测品检测;13例服药患者,设定时间抽血,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在45.4~454μg*L-1浓度范围内硝基安定和内标的色谱峰高比与浓度呈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2.08%(RSD=2.30%,n=9);最低检测限为25μg*L-1.13例服药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平均值为98.90±36.74μg*L-1,其中5例连用卡马西平,8例连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者,其抗癫痫药的有效治疗浓度均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本法测定硝基安定的血药浓度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临床的常规监测.

  • 标签: 硝基安定 高效液相色谱 血药浓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地高辛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均相酶标放大免疫分析法(MEIT)监测我院128例住院患者应用地高辛后的血药浓度,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128例患者中,其浓度测定值在治疗浓度0.8~2.0ng·ml-1的共有74例,占57.81%%;低于治疗浓度的有22例,占17.19%;高于治疗浓度的有32例,占25.0%。其中,性别和年龄因素为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结论进行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监测,对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确保其临床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地高辛 血药浓度监测 临床疗效 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62-01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普遍采用蓝光照射,通过光照的作用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但传统长时间的蓝光照射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临床上关于蓝光照射治疗的时间与次数存在较大争议,为了探讨不同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本研究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比观察传统连续蓝光照射和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血清胆红素
  • 简介:摘要:药品生产过程中会经过多个环节,在生产的每一环节都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导致药品出现质量问题,当前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国家严把药品质量关,所以很多企业为了适应当前发展形势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但是就目前的企业药品监督来看并没有让监督的效果充分发挥,所以必须强化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方面管控,保证药品生产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本篇文章首先就质量风险管理就改成药品监督质量作用进行分析,然后立足实际探讨具体应用,希望为以后的监督管理提供借鉴。

  • 标签: 质量风险管理 改善 药品监督质量 作用
  • 简介:摘要:胸外科患者在临床上常见,病情复杂,应给予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上运用频繁,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理念,可促使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有效提高,可有效满足患者护理需要。

  • 标签: 胸外科 护理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患者地高辛(digoxin)血药浓度,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年龄对血药浓度有显著影响,随着年龄增大,地高辛血药浓度呈增高的趋势。结论及时有效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确保临床疗效,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对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地高辛 血药浓度 监测
  • 简介:目的:研究地高辛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38例心衰患者分成有效组,无效组与中毒组,应用酶标法对稳态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同时观察疗效。结果:平均血药浓度有效组为(1.12±0.46)ng/ml,有效组为(1.47±0.84)ng/ml,中毒组为(2.78±0.72)ng/ml,中毒组与有效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有效组与中毒组之间在剂量与单位剂量方面均差异显著(P<0.05),有效组剂量与单位剂量分别为(0.174±0.077)mg及(0.0028±0.0012)mg·kg^-1·d^-1,中毒组分别为(0.292±0.177)mg及(0.0043±0.0022)mg·kg^-1·d^-1。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可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但必须结合临床疗效综合考虑。

  • 标签: 地高辛 血药浓度 监测 临床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120例服用地高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共进行189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89例次的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中,有100例次血药浓度测定值在治疗浓度0.8-2.2ng/ml内,占总例次的52.91%,有66例次血药浓度测定值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即小于0.8ng/ml,占总例次的34.92%,有23例次血药浓度测定值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即大于2.2ng/ml,占总例次的12.17%,研究显示,性别对于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影响不明显(p>0.05)。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地高辛血药浓度呈上升趋势。结论经过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本院对于地高辛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对于老年患者应适当减少用药量。

  • 标签: 地高辛 血药浓度监测 临床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氟康唑浓度的方法,用于临床患者使用氟康唑后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方法以非那西丁为内标,采用AgilentZORBAXSB-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水-乙腈(78:2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0nm。结果当氟康唑血药浓度在0.5-1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n=7,r=0.999);低、中、高3个浓度的绝对回收率分别为89.44%、94.02%、83.59%,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5.46%、104.81%、110.52%;日内、日间精密度和短期、长期稳定性的RSD均小于10%,样本提取后及2次冻融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回收率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 标签: 氟康唑 HPLC 血浆浓度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