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激光出现之后,立即为生物学和医学所用。近年来,随着应用的推广和研究的深入,激光所致生物效应及其机制越来越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低强度激光(LowIntensityLaser,LIL),其相应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尚不很清楚,但在临床工作中确有广泛应用且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就低强度激光作用机制,应用及存在争议进行了总结,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 标签: 低强度激光 生物效应 临床应用 皮肤病学 心血管疾病 激光血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水盐限制联合利尿治疗对CAPD患者容量超负荷的疗效.方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净化中心CAPD5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水盐限制,B组在水盐限制的基础上,加服速尿120~240mg/日,分2次口服,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体重、平均动脉压、尿量、超滤量、浮肿程度、心胸比例等变化.结果①较治疗前相比,A组的体重、平均动脉压、心胸比例均有所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尿量和平均超滤量无变化.B组的体重、平均动脉压、平均尿量、心胸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体重和平均尿量在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两组的水肿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B组更为明显.③A组总有效率为53.8%,B组总有效率为84.7%.两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限制水盐摄入或联用利尿治疗均能改善CAPD患者容量超负荷状况,但后者的效果更明显,水盐限制基础上加用利尿是治疗CAPD患者容量超负荷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腹膜透析 容量负荷 利尿 水盐限制
  • 简介: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技术属于高温治疗范畴,也称聚焦超声外科术(focusedultrasoundsurgery,FUS)或超声消融术(ultrasoundablation),是利用超声波的可聚焦性和组织的可穿透性等物理特性,将体外大范围较低能量的超声聚焦在体内靶区处,通过焦域区高能量超声产生60℃以上的瞬态高温、空化效应、机械效应等作用杀死靶区内细胞,以达到无创局部切除病灶的目的.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非肿瘤性疾病 列腺增生症 心脏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FEP-BY01肿瘤热治疗机治疗腹部实体肿瘤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应用FEP-BY01肿瘤热治疗机治疗腹部各种实体肿瘤29例,并将其分成空腔脏器肿瘤和实质脏器肿瘤两组,分别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空腔脏器肿瘤7例,肿瘤部分消失率为6/7,NC为1/7;实质脏器肿瘤22例,显效率40.9%(9/22),有效率45.5%(10/22),无效率13.6%(3/22).全组治疗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高强度体外聚焦超声技术对治疗腹部肿瘤,是一项效果明显又十分安全的新型局部治疗技术.

  • 标签: 超声疗法 腹部肿瘤 高强度体外聚焦超声
  • 简介:目的 观察飞行训练员被试者在缺氧与高温负荷下智能功效的改变及航宝营养液的抗心理疲劳作用。方法 受试者为15名健康青年飞行训炼员,随机分为试验组(10名)和对照组(5名)。试验组航宝营养液10ml,bid,po,共服30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方法同试验组。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30d接受高温舱(38℃)低氧混合气(14%氧氮混合气,相当于3000m高度)试验,检测暴露于该负荷下10min和60min时的人体功效指标。结果 试验组用药后暴露在高温与缺氧复合负荷下10min和60min的双手组合操作按键正确次数为50.92%±15.93%、50.40%±13.40%,明显高于用药前29.19%±8.36%、28.49%±7.74%(P<0.01);二维补偿跟踪试验成绩为22.20±6.37、17.00±7.16,亦比用药前15.00±7.42、11.20±6.31有改善,但不及双手组合操作明显。而对照组用药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航宝营养液具有一定提高机体缺氧耐力和抗心理疲劳的作用。

  • 标签: 航宝营养液 缺氧耐力 智能功效 高温负荷 飞行员
  • 简介:目的了解平原进入云南亚高原地区士兵一年后与本地同年入伍士兵训练强度及耐力差异及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极量运动试验,测定运动不同时期心肺功能指标及血乳酸含量变化,了解两组间运动耐力和强度差异.结果平原入伍的士兵进入亚高原地区生活、训练一年后,其运动强度和耐力与世居亚高原的士兵无明显差异.结论平原士兵进入亚高原地区一年后,可与世居当地士兵进行同样强度和耐力的训练.

  • 标签: 运动心肺功能 士兵 负荷运动 亚高原地区
  • 简介:为预防铝中毒,应避免常规服用铝制剂,透析液中铝浓度应低于10μg/L(证据)。应用铝制剂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应同时服用枸橼酸盐(证据)。为评估铝暴露和铝中毒的风险,应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铝水平,对于服用含铝制剂的患者应每3月检测1次(观点)。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临床实践指南 铝中毒 过度负荷 患者 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