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及推广使用确定手动压吸引器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用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对比,以及寻找试点获取临床反馈的方法确认使用效果.[结果]该手动压吸引器的实验数据与理论值较为接近,且临床使用效果明显.[结论]该手动压吸引器无需用电,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便,产生吸引压力快,且较为安全,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手动 负压 吸痰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颈部肿瘤的术后压吸引器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42例应用压吸引器护理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在患者切口处放置引流管,并注意敷料细节,及时报告运用压力与成功率,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6.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4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后的压吸引器护理中,在专业医疗护理基础上,再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医护关系。

  • 标签: 头颈部 肿瘤 术后 负压吸引器 护理
  • 简介:背景:通常评价关节置换患者出血量主要是记录置换中的出血量和置换后的引流量,这些只是显性失血量,研究表明隐性失血量可达到并超过总量的50%。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高压引流和普通压引流失血量,评价高压引流对全膝关节置换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60例单侧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根据置换后采用的压吸引不同分为高压引流组和普通压引流组(对照组),每组30例。通过Gross方程推算,对膝关节置换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最)和输血量进行分析,并对两组置换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高压引流组患者总失血量为(646±184)mL,隐性失血量为(215±128)mL;对照组患者总失血量为(867±296)mL,隐性失血量(457±268)mL;高压引流组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高压引流组平均输血量224mL,对照组平均输血量467mL。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采用高压引流,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置换后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尤其是隐性失血量的减少,有利于病情的观察、处理,规避潜在的风险,有利于置换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负压引流 手术后出血 隐性失血 输血
  • 简介: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人民医院545400摘要目的研究观察鼻压吸引冲洗疗法在婴幼儿鼻窦炎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98例婴幼儿鼻窦炎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设置为实验组,另外一组设置为对照组,实验组婴幼儿鼻窦炎患者食用鼻压吸引冲洗疗法,对照组婴幼儿鼻窦炎患者则以传统中药和雾化联合疗法来治疗,两组患者均以8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结果实验组患者痊愈为40例,有效为7例,无效2例,痊愈率为81.63%;对照组患者痊愈为26例,有效为18例,无效5例,痊愈率为53.06%。结论采用鼻压吸引冲洗疗法治疗的婴幼儿鼻窦炎患者的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鼻负压吸引 冲洗疗法 婴幼儿鼻窦炎
  • 简介:目的探讨一件式造口袋连接压吸引装置在大便失禁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对危重患者大便失禁肛周皮肤保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9月本院126例大便失禁的危重患者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实验组采用一件式造口袋连接压吸引装置收集粪便并保护肛周皮肤,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保护肛周皮肤。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程度肛周刺激性皮炎治疗效果、平均每天护理费用、平均每天护理时间。结果实验组病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肛周刺激性皮炎治疗效果分别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每天护理费用、平均每天护理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一件式造口袋连接压吸引装置收集大便失禁危重患者的粪水,能预防肛周皮肤损伤,促进肛周刺激性皮炎的愈合,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了护理成本,效果满意。

  • 标签: 造口袋 负压吸引装置 大便失禁 危重病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深筋膜下应用封闭式压引流术(VSD)对切口脂肪液化裂开再缝合后愈合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涿州市医院收治的切口脂肪液化裂开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单纯行二期清创缝合75例(对照组)。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二期缝合的基础上,在深筋膜下行VSD术63例(观察组),用中央吸引器对切口持续压吸引5~7d,观察二组患者的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口继发感染和再次裂开二种症状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13.07,P=0.0054、0.0002)。结论在深筋膜下使用VSD技术,压吸引对于切口脂肪液化裂开的术后处理有积极意义,而且方法简便易行,缩短愈合时间。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引流术 筋膜
  • 简介:目的探讨缺陷型与非缺陷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关联性变(CNV)的特征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NihonKohden脑诱发电位仪,运用预警-命令联合刺激序列检测60例非缺陷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非缺陷组)、50例缺陷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缺陷组)及60名正常对照(对照组)的CNV,并比较3组间差异;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组精神症状,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定总体功能;控制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分析CNV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同对照组比较,缺陷与非缺陷组的波幅B均降低(F=27.38,P=0.00),反应时间均延长(F=50.30,P=0.00),缺陷组的PINV时程缩短,而非缺陷组的PINV时程延长(F=15.32,P=0.00);同对照组比较,仅缺陷组的A点潜伏期延迟(F=61.01,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的A-S2’面积(F=2.34,P=0.10)和PINV面积(F=1.07,P=0.3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缺陷组的波幅B和PINV时程与其PANSS阴性量表分呈负相关(r=–0.94,–0.89,P〈0.05),而非缺陷组的波幅B与其PANSS阳性量表分呈负相关(r=–0.87,P〈0.05),PINV时程与其PANSS阳性量表分呈正相关(r=0.88,P〈0.05);缺陷组的A点潜伏期与其GAF呈负相关(r=–0.48,P〈0.05)。结论缺陷型及非缺陷精神分裂症的CNV均存在异常,前者可能受损更重;缺陷型CNV的A点潜伏期可能可以预测其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缺陷型 非缺陷型 关联性负变
  • 简介:目的:探讨一期内固定结合置管冲洗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对2008-05-2010-05我院收治的27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行一期清创,骨折采用髓内钉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伤口内置管冲洗,创面用VSD材料封闭,持续压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做好术前护理、术后一般护理、保持冲洗及引流通畅和有效压吸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中19例术后创面获得一期愈合,8例患者行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获得愈合,25例患者获得随访,通过6~18个月的随访,23例患者如期愈合,2例延迟愈合,无一例发生骨髓炎。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能确保一期内固定结合置管冲洗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Ⅲ型)的成功。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内固定 开放性下肢骨折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