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第二信使调节混合物(thrombosol:阿米洛利、硝普钠、腺苷)各组成成分及其浓度变化对血小板冻存后计数的影响。方法第一阶段将新鲜浓缩血小板分为6组,分别应用2%DMSO、6%DMSO、2%DMSO+thrombosol和2%DMS0+thrombosol中1种组分为低温保护;第二阶段将新鲜浓缩血小板分为10组,分别应用2%DMS0、6%DMSO、2%DMSO+thrombosol和2%DMSO+不同浓度组合阿米洛利和硝普钠为低温保护。各组分于-80℃保存1周和1月后,复温血小板并计数。结果第一阶段:2%DMSO+腺苷组血小板冻存后计数与2%DMSO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或P〈0.01);第二阶段:2%DMSO+1/2thrombosol中浓度(阿米洛利+硝普钠)组血小板冻存后计数显著高于2%DMSO组(P〈0.01),与6%DMSO组和2%DMSO+thrombosol组相当(P〉0.05)。结论就保护血小板冻存后计数降低而言,2%DMSO+1/2thrombosol中浓度(阿米洛利+硝普钠)作为低温保护的效果与6%DMSO或2%DMSO+thrombosol的相当,优于其他各组。

  • 标签: 血小板 冰冻保存 第二信使调节剂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内心体验,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医护人员作为社会上的一种角色,时常可能有不顺心、不愉快的时候,势必影响医护人员的情绪,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情绪变化,对患者及家属有直接地感染作用[1].其情绪变化不是个人行为,要求医护人员心境不佳时要随时加以调节,以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面对医疗护理工作.作者通过对多年临床工作中如何改善不佳心境的应对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 标签: 情绪 调节 医护人员
  • 简介:在临床上,各种不能由口腔进食,昏迷患者及早产婴儿等,大多通过鼻饲来供给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以保证病人摄入所需的营养物质。护士在鼻饲后,通常使用夹子或纱布将硅胶胃管末端反折用胶布固定,以避免空气进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将输液调节器用于鼻饲操作中避免空气进入的方法,效果好。

  • 标签: 调节器 鼻饲
  • 简介:大家都知道,凡是经过加工的食品或多或少都会使用添加,食品添加按其用途可分为香精、香料、色素、抗氧化、杀菌、增香、甜味、漂白、疏松和营养强化等不同种类,它们具有提高食品质量稳定性、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和改善食品性状的作用。在所有的食品添加中。防腐可能是最为人们关注、争议也最大的一个品种。近年来,大多数消费者都认为防腐对人体有害。

  • 标签: 食品防腐剂 食品添加剂 营养强化剂 质量稳定性 抗氧化剂 腐败变质
  • 简介:烧伤、烫伤、术后感染等原因,往往会造成组织细胞的损伤,在受伤部修复过程中局部肉牙组织的纤维化而形成瘢痕,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 标签: 氟尿嘧啶 哈西奈德 霜剂 瘢痕
  • 简介:目的对湿疹喷雾提取方法进行优选,以保证制剂质量达到标准。方法选择渗漉法、回流法、浸渍法、超声法研究方中徐长卿、黄芩、紫草等六味药材的最优提取方法,并运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优选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丹皮酚、黄芩苷的含量,以此作为评价工艺的指标。结果回流法提取徐长卿、黄芩等五味药材最优工艺条件为:不浸泡,加醇量6倍、4倍.回流时间60min和40min,黄芩苷、丹皮酚浸出量分别可达401.86、97.93mg;而渗漉法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粉碎度20目,渗漉速度3mL/min,浸渍时间24h.加醇量为10倍,黄芩苷、丹皮酚浸出量分别可达332.04、92.27mg。紫草单独用超声法提取,加min时吸光值最大,为0.676;而用浸渍法则需36h吸光值才达到最大,为0.492。结论徐长卿、黄芩等五味药材采用回流法较渗漉法提取效率高,紫草采用超声法较浸渍法提取效率高。

  • 标签: 湿疹喷雾剂 提取方法 正交设计试验 黄芩苷 丹皮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制备一种外用酮康唑的新剂型-凝胶,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以控制制剂质量。方法:用卡波姆-940作基质制备酮康唑凝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酮康唑含量。结果:制剂稳定,无刺激性;含量测定线性关系(4~12μg)良好(r=0.9999,n=5)。其平均回收弦为99.65%,RSD为0.53%(n=6)。结论:本制剂设计合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

  • 标签: 酮康唑 凝胶剂 制备 含量 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PlasmaSintering,SPS)这一目前国际上正在兴起的粉末烧结新技术的内在机制。方法:选用纯金属铜粉作为烧结原料,在分析烧结曲线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烧结实验,研究不同烧结阶段的显微组织、烧结体晶粒尺寸分布、致密度及上述参量的演变特征。结果:根据对烧结体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定量分析,提出了SPS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的“自调节机制”,并发展了烧结体致密度变化的分析模型。结论:显微组织演变的“自调节机制”揭示了制备高致密度、均匀、细晶材料的SPS技术优势的内在机制;分析模型可用于各种工艺条件下SPS致密化过程的定量预测。

  • 标签: 放电等离子烧结 显微组织 自调节机制
  • 简介: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化疗后,用中药进行补中益气,活血化瘀,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扶正去邪是传统中医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用胃癌细胞株及结肠癌细胞株分别制成荷瘤小鼠的动物模型,连续服用扶正中药组方15天后,进行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AS)、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Ⅱ(IL-12)测定,以了解该中药组方对荷瘤小鼠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 标签: 荷瘤小鼠 口服 药理 中药扶正方 免疫调节作用
  • 简介:本文作者研制了氧氟沙星凝胶,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含量,初步建立了质量控制方法,该制剂工艺简单,临床疗效好,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适于医院制剂。

  • 标签: 氧氟沙星 质量控制 研制 制剂 氧氟沙星凝胶剂
  • 简介:目的探讨芫花根总黄酮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的分泌、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生成,以及小鼠Ts细胞亚群等指标评价芫花根总黄酮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剂量为12.5~50mg·kg-1·d-1的芫花根总黄酮,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免疫功能的增强和减弱均有显著的下调和提升作用;浓度为125~500μg·ml-1的芫花根总黄酮,可促进腹腔巨噬细胞分泌IL-1;剂量为3.125~25mg·kg-1·d-1的芫花根总黄酮,可显著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IL-2的分泌,并呈剂量依赖性的量效关系;单独使用25~50mg·kg-1·d-1的芫花根总黄酮,可显著减弱超适量2,4-二硝基氯苯诱导的小鼠的免疫耐受,与环磷酰胺合用能增强超适量2,4-二硝基氯苯引起的小鼠免疫耐受.结论芫花根总黄酮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 标签: 芫花根总黄酮 小鼠 细胞免疫功能 调节作用 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HBsAg疫苗对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HBsAg疫苗两次免疫小鼠后,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ELISA方法分别测定免疫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含量及血清中抗HBsIgG2a阳转率。结果:大剂量HBsAg疫苗单次免疫后,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比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Tb1型细胞因子IL-2、IFN—γ显著增高。(P均<0.05);抗HBsIgG2a阳转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P<0.01)。加强免疫后,各项指标增高更显著,小剂量组才呈现有意义增高。结论:大剂量HBsAg疫苗可诱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使细胞免疫趋向Th1型。

  • 标签: 大剂量 HBSAG疫苗 小鼠 细胞免疫应答 调节作用 氚-胸腺嘧啶核苷
  • 简介:目的:研究替硝唑涂膜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方法:选用卡波普为成膜材料,按药剂学原理制备替硝唑涂膜,建立了质量控制方法,并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本品制备工艺简便,质量控制方法可行,临床疗效可靠。结论:本品符合涂膜质量标准和要求,可供临床应用。

  • 标签: 替硝唑 制备方法 临床应用 替硝唑涂膜剂 药剂
  • 简介:目的获得表达人血栓调节蛋白的CHO-TM细胞,以便研制临床诊断治疗制品。方法重组表达质粒pTh402提纯后利用lipofectamine脂质体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C418筛选后对阳性细胞用蛋白质印迹术(Westemblorting)定性检测人血栓调节蛋白(hTM)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栓调节蛋白成功导入宿主细胞CHO并获得高效表达。结论获得高效表达hTM的细胞CHO-TM,为进一步研究临床诊断治疗制荆创造了条件。

  • 标签: 血栓调节蛋白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表达 鉴定
  • 简介:中药注射在临床实践和运用中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但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从临床验证及临床报道反应的情况看,使用中药注射时尽尽量单纯配用,确需复合用药时,应谨慎配伍,避免药液混合后内毒素增加及微粒增多等不良现象,同时应具备一定的中医辨证常识,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否则不但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目的,甚至会使病情加重。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