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骨科手术内植物术后感染在临床上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一旦发生常非常严重,而且处理时间越晚,对周围正常组织破坏越大,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故而骨科手术内植物感染的早期诊断变得尤为重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骨科手术内植物置入术后感染的传统诊断方法,如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近年来用于术后感染早期诊断的新方法,主要集中在核医学、分子生物学、新型血清标志物等领域,以18F-FDGPET/CT、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为代表。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在未来联合应用这些新型诊断手段并且建立标准化骨科内植物术后感染早期诊断流程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 标签: 骨科 内植物 感染 早期诊断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天竹植物甙、丹皮酚以及 天竹植物甙与丹皮酚复配 3 种溶液对昆明小鼠的抗炎止痛效果 。 方法: 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 1 : 选取 体型体重较为一致、雌雄各半的 健康昆明小鼠,分为 4 组, 每组 10 只,分别为阴性组( DMSO)、天竹植物甙组、丹皮酚组,丹皮酚 +天竹植物甙组,进行抗炎效果对比实验;热板法试验 2 :将筛选合格的 昆明小鼠 40 只,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10 只, 在给药后 0.5 h 置于 热板( 水温恒温 55±0.5℃) 上,记录小鼠因热刺激产生疼痛反应的潜伏期 ,进行止痛效果实验 。结果: 抗炎效果实验显示 天竹植物甙组、 丹皮酚组以及 天竹植物甙 +丹皮酚组对昆明小鼠致炎耳朵的 肿胀抑制率分别 为( 10.2±2.2) %、( 18.5±3.1) %和 ( 26.5±4.3) %。天竹植物甙 +丹皮酚组的肿胀抑制率与天竹植物甙组的肿胀抑制率、丹皮酚组的肿胀抑制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同时止痛效果实验显示 天竹植物甙组、丹皮酚组以及 天竹植物甙 +丹皮酚组昆明小鼠的 痛觉潜伏期分别 为 7.2±0.9s、 7.4±0.8s和 12.6±1.1s。天竹植物甙 +丹皮酚组痛觉潜伏期与天竹植物甙组痛觉潜伏期、丹皮酚组痛觉潜伏期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

  • 标签: 天竹植物甙 丹皮酚 抗炎 止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肾内科患者中采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将本院100例肾内科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从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将治疗方式作为100例患者的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价值。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对比结果数据得知,实验组患者BUN、SCr各项指标明显较低,且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实,在肾内科患者治疗中,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可降低生化指标,并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肾内科患者 持续血液净化 临床效果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竹植物甙与丹皮酚复配型牙膏用于牙龈肿痛患者的实例效果情况。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选择具有牙龈肿痛的志愿者60名,按双盲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30人,实验组使用天竹植物甙与丹皮酚复配型牙膏,对照组使用市售普通牙膏(不含药物成分),经统一刷牙方法训练后,分别于使用牙膏前、使用1周后,对2组志愿者牙龈肿痛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志愿者使用天竹植物甙与丹皮酚复配型牙膏刷牙1周后的疗效有效率为86.67%,极显著大于使用普通市售牙膏的33.33%(p<0.01)。结论天竹植物甙和丹皮酚复配而成的牙膏较普通市售牙膏,对牙龈肿痛人群具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天竹植物甙 丹皮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使用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患者66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单纯内科治疗,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帕罗西汀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在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治疗结合帕罗西汀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患者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植物神经紊乱 帕罗西汀 内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OD植物复合粉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服用SOD植物复合粉每天两次,每次一包,另一组睡前服用艾司唑仑1~2mg,疗程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SR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的分值比较,SOD组较艾司唑仑组分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D植物复合粉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23.3%),艾司唑仑组为17例(5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D植物复合粉组的TESS评分显著低于艾司唑仑组(P<0.05),艾司唑仑组出现头昏头晕、嗜睡、头痛症状的例数明显高于SOD植物复合粉组(P<0.05)。结论SOD植物复合粉在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上与艾司唑仑相当,但其不良反应少且症状轻,是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的植物提取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方法在2017年5月-2017年7月间,对本校60例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研究观察,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30)、干预组(n=30),对所有学生均进行《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实验教学,常规组进行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干预组进行教学实验方案改进,分析两种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学生自评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提升率及学习兴趣良好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改革可改善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及学习兴趣。

  • 标签: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实验教学 现状 对策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纠正功能性植物神经紊乱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单一的利培酮进行治疗,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利培酮的同时结合自我松弛音乐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PAN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在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变化较明显,对照组PANSS评分变化不明显,实验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结合自我松弛音乐疗法对纠正功能性植物神经紊乱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植物神经紊乱 音乐疗法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LPPS与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晚期肝癌患者10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选用ALPPS治疗,对照组选用TACE治疗。对照2组患者临床治疗状况与各项指标达标情况,查看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肝功能改善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有2例死于肝癌,3例发生经常性腹胀,研究组没有发生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研究组比对照组更能改善患者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症状恢复,降低病患痛苦。

  • 标签: 晚期肝癌 ALPPS与TACE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OD植物多酶粉对减轻晚期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SOD植物多酶粉治疗,对比两组毒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33.3%,对照组有效率为3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II-IV级肝功异常、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0.0%、16.7%,对照组分别为13.3%、33.3%、43.3%,治疗组III-IV级肝功异常、骨髓抑制、胃肠反应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D植物多酶粉对于晚期恶性肿瘤化疗疗效的改善与常规治疗无异,但在减轻不良反应方面有明显优势,尤其对III-IV级化疗不良反应减轻效果显著。

  • 标签: SOD植物多酶粉 晚期恶性肿瘤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遵医行为的改善作用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按护理手段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71例患者)与实验组(71例患者),观察组与实验组患者入院后分别给予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较低,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遵医行为 焦虑抑郁 冠心病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6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鼓膜穿刺治疗,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安全性好,适于广泛推广。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中耳炎,咽鼓管 鼓膜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