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ESR-30全自动血沉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简称ESR)结果与魏氏法的相关性和线性进行比较,评价其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及住院病人160例,分别应用ESR-30全自动血沉仪及手工魏氏法同时测定ESR,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r=0.997。结论ESR-30全自动血沉仪检测ESR与魏氏法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种快速、准确检测ESR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红细胞沉降率 全自动血沉仪 魏氏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空洞型肺结核患者血沉(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检测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7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及50例健康者的ESR、CR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0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ESR以及CRP显著升高,与健康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沉和C-反应蛋白检测对空洞型肺结核患者辅助诊断和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空洞型肺结核 血沉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沉、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急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8-2022.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按照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18例)和非感染组(62例),另外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感染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血沉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沉、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急性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急性肺炎 血沉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骨性关节炎(KOA)、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KOA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标准为正处于缓解期的患者共计38例,观察组标准为正处于活动期的患者42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ESR、CRP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KOA活动程度、ESR、CRP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SR、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C反应蛋白 血沉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病情诊断时,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检测的效果。方法:62例受检者分别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实验组,n=31)和体检健康者(参照组,n=31),均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沉检测,对两组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并分析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实验组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活动性肺结核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分别为100.00%、90.32%。结论: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或血沉检测活动性肺结核,能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病灶活动性,但是单一检测的特异性不高,存在一定不足,更推荐联合检测,以此能够更加精准的为临床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提供相关依据。

  • 标签: 活动性肺结核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沉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湿泻浊汤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疗效及对血沉、尿酸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82例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研究时间段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研究开始前将患者基本资料集中后进行规范化分组,即治疗组与比对组,将单纯西药治疗应用于比对组,将利湿泻浊汤治疗应用于治疗组,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沉、尿酸指标改善情况。结果:(1)对比治疗效果数据,比对组较治疗组偏低,P

  • 标签: 急性痛风关节炎 利湿泻浊汤 临床疗效 血沉 尿酸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降钙素原(PCT)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和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初次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8例,年龄35-65岁之间,平均年龄50.5岁,其中男40例,女18例。结果患者术后1天、3天、6天、9天、12天血清CRP、PCT与IL-6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均在第三天达高峰(CRP110.2±38.6mg/L,PCT0.5±0.11ng/ml,IL-645.21±19.2pg/ml),而后下降,第12天时PCT与IL-6回到正常水平(IL-64.25±2.1pg/ml,PCT0.04±0.01ng/ml),CRP仍高于正常(6.5±17.2mg/L)。结论IL-6是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检测的敏感指标,动态观察IL-6、CRP及PCT变化,可以帮助评估患者术后是否存在术后感染,以此提高膝关节术后的早期感染的诊断率。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血沉 降钙素原 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旨在探究埋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解放军第251医院接受的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11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6例,其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穴位埋线治疗的手段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对血沉、C反应蛋白的相应变化情况。结果通过不同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出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高,并且关节功能活动、疼痛肿胀方面均好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血沉、C反应蛋白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使用穴位埋线技术进行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相对于药物长期治疗更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穴位埋线 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血沉 C反应蛋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