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我院1980~1998年收治腹部损伤50例,现将我院处理腹部外伤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临床资料腹部损伤共50例,其中开放性损伤19例(38%),闭合性损伤31例(62%)。空腔脏器损伤27例(54%),实质脏器损伤23例(46%)。交通事故伤21例(42%),坠落撞击伤9例(18%),斗殴凶器伤20例(40%)。脾破裂10例,肝破裂5例,后腹膜血肿4例,胰腺损伤2例,胃12指肠损伤4例,小肠损伤11例,

  • 标签: 腹部损伤 诊治分析 胰腺损伤 多发性损伤 实质脏器损伤 后腹膜血肿
  • 简介:腹部损伤的发病率,在平时约占各种损伤的0.4%~2.0%[1],死亡率平均约5%~8%[2].本院自1998年4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腹内脏器损伤156例,均经手术证实,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腹部损伤 诊断 治疗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我科收治6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患者中54例行手术治疗,7例行保守治疗治愈,2例死亡。结论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尽快明确诊断及选择合理治疗措施,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闭合性腹部损伤急诊诊断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2月来我院检查的68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腹部CT检查,确诊后给予急诊手术治疗。结果:68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中56例进行急诊手术治疗,12例进行保守治疗,治愈62例,死亡6例。结论: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从而提高生存率。

  • 标签: 闭合性腹部损伤 急诊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者对该院近十年来收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人3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其损伤的534个脏器中。实质性脏器损伤256例,占47.94%,空腔脏器损伤158例,占29.58%。认为早期正确诊断、及时适当的处理、积极防治并发症是降低腹部闭合性损伤死亡的关键。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脏器损伤 手术治疗 出血 腹腔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灌洗术在腹部闭合性空腔脏器损伤中的早期诊断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4月~2007年4月期间收治的腹部闭合创伤术前考虑有腹部空腔脏器破裂患者的病例资料(n=63),将运用诊断性腹腔灌洗术,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与红细胞计数的比值≥1作为剖腹探查指征的22例患者作为治疗组(A组),而因运用传统的方法,出现明显腹膜炎、发热、腹腔诊断性穿刺有肠内容物或脓液膈下游离气体等手术指征而剖腹探查作为对照组(B组1共41例,对比两组病人非手术治疗术前所费的时间、剖腹探查阳性率、患者的住院费用与预后。结果剖腹探查阳性率两组无显著差异,运用了腹腔灌洗术早期诊断而立即手术的病人,术前非手术治疗的时间要短,住院费用与出现并发症均要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诊断性腹腔灌洗在腹部闭合性空腔脏器损伤的早期诊断中,优势具有普遍意义,适于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腹部闭合性肠损伤 腹腔灌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部创伤后内脏血管损伤较为少见,多表现为失血性休克,可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抗休克治疗、急诊手术血管修复、吻合或结扎可提高患者生存率,血管介入技术对血管损伤的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和肠系膜上动静脉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提高腹部创伤救治能力,降低内脏血管损伤患者死亡率,本文对该类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损伤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腹部创伤 血管损伤 肠系膜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术式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损伤控制手术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体温( 4.6±0.6) h恢复、乳酸( 11.9±0.1) h清除、 APTT( 4.9±0.2) h恢复、 PT( 3.8±0.3) h恢复、死亡率 0、并发症发生率 4.2%、满意度 95.8%。对照组体温( 10.8±1.0) h恢复、乳酸( 25.8±0.6) h清除、 APTT( 20.7±1.4) h恢复、 PT( 24.1±1.5) h恢复、死亡率 20.8%、并发症发生率 25%、满意度 62.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实施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可有效促使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症状缓解,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升满意度。

  • 标签: 损伤控制 护理配合 急诊外科 腹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术式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损伤控制手术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体温(4.6±0.6)h恢复、乳酸(11.9±0.1)h清除、APTT(4.9±0.2)h恢复、PT(3.8±0.3)h恢复、死亡率0、并发症发生率4.2%、满意度95.8%。对照组体温(10.8±1.0)h恢复、乳酸(25.8±0.6)h清除、APTT(20.7±1.4)h恢复、PT(24.1±1.5)h恢复、死亡率20.8%、并发症发生率25%、满意度62.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可有效促使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症状缓解,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升满意度。

  • 标签: 损伤控制 护理配合 急诊外科 腹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腹部损伤患者,分析对其开展护理配合与损伤控制工作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外科近半年收治的76例腹部损伤患者展开研究,随机抽取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实施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死亡率比较,观察组

  • 标签:
  • 简介:腹部外科手术术中大血管损伤伤情凶险,处理不当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病死率较高。我院1990年1月—2009年12月处理医源性腹部大血管损伤25例,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5例医源性腹部大血管损伤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8-72岁。

  • 标签: 腹部手术 医源性损伤 血管 修复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疗的不断进步,损伤控制性手术逐渐被应用于腹部损伤的临床治疗中,有效地提升了腹部损伤患者救治率,关于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越来越多。本文即立足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文献研究,对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发展与理论依据、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适应证以及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临床实施步骤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腹部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 理论依据 适应证 实施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