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和比较不同程度运动运动性心理疲劳电的影响。方法运用《运动员疲劳问卷》筛选出运动性心理疲劳的运动员40名,根据其不同的运动强度分2组,2组分别是弱运动组和强运动组,比较2组脑电波变化,分析其影响。结果通过对弱运动组和强运动组的脑电图结果比较,弱运动组放电率为55.7%,非特异性异常率为13.3%,总异常率为69.0%;强运动组放电率为66.6%,非特异性异常率为16.7%,总异常率为83.3%。强运动组放电率、总异常率均明显的高于弱运动组的放电率、总异常率,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不同程度运动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电有影响,大量高强度运动会使运动员容易发生运动性心理疲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运动强度的安排。

  • 标签: 不同程度运动 运动性心理疲劳 脑电
  • 简介:编辑同志:我今年22岁,出于工作原因,必须天天盯着电脑屏幕看,明显感觉到眼睛很疲劳。我本身视力没问题,不用戴眼镜。现在睡眠、作息是正常的,但是眼睛特别累。请问:有什么可以缓解眼睛疲劳且有益于护眼的方法吗?

  • 标签: 眼睛疲劳 缓解 电脑屏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 10 多年来 ,由于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研究技术的发展 ,加速了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使运动性疲劳和消除再一次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提高运动能力是我们研究运动性疲劳和消除的关键,通过对人体动能的决定性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深入人体组织变化以及运动后的表现,全面更详细的展现出运动性疲劳的后期变化,将身体结构上的变化及组织器官上的能力反应,做出科学有效的鉴别方案,通过不同的反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 标签: 运动性疲劳,消除方法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以小气道的进行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呼吸衰竭是导致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呼吸肌是呼吸运动的动力泵,膈肌是最主要的呼吸肌,在呼吸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约占全部呼吸肌的60%~80%[1].1977年,Roussos[2]等人首次证实了人体膈肌在阻力呼吸状态下会发生疲劳,从膈肌疲劳的角度对COPD患者通气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近些年来,有关膈肌疲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拟对此做以简要综述.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膈肌疲劳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股骨疲劳骨折 CT、 MR影像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70例股骨疲劳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 CT、 MR检查,对其影像特点展开分析探讨。结果 70例患者 CT扫查影像显示均存在花边样或层状的骨膜增生的现象;其中骨折线位于股骨后内侧 33例,密度呈现水平低;影像结果显现为存在成形的骨痂状 20例,在股骨的骨髓质中发生高密度的硬化 16例,其中局部有囊变的征象; CT影像显示可见清晰、明显骨折线 14例,其中骨折表现显著 13例。 70例患者经过 MR扫描后影像呈现出骨折线的信号较低,具体的表现为不等片状的征象或不等线状的征象,同时亦或存在少量关节腔积液,在 T2WI中表现呈现强低信号的现象;影像显示清晰骨折线 28例,其存在清晰骨痂轮廓及层状或花边状骨膜增生,其中 T2WI的抑脂序列表现呈高信号特点;在 T1WI及 T2WI中抑脂序列分别呈现为低信号及高信号;经影像进一步显示,存在软组织及骨挫伤等现象 45例。结论 股骨疲劳性骨折可应用 CT、 MR实施诊断,通过强化对 MR和 CT的影响特点研究,可提升股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

  • 标签: CT 股骨 疲劳性骨折 MR
  • 简介:摘要体能训练量大的人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及疲劳性骨折是活动联系中的多见和时常发生的病。本文就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及疲劳性骨折受伤特性、病因与病理改变、症状分析及临床诊断、骨折治疗与训练以及训练者日常活动中疲劳性骨折的有效预防等内容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旨在为训练者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胫骨疲劳性骨膜炎 疲劳性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领域对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的日益深入,也由此引发了关于大脑网络分析的热议,揭示局部性损害对结构和功能网络的影响,阐明局部性损害后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脑网络的变化模式以及这些模式是否能作为预后判断的影像学标志。本报告就对核磁共振技术中有关结构像与功能像的现状研究及其在疾病领域的应用展开综述。

  • 标签: 局部脑损害 脑网络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眼睛视物疲劳为眼科病人的常见症状,可因眼的因素如调解衰弱、调解麻痹致调解性炎疲劳;辐揍功能不全引起辐揍性炎疲劳;眼外肌力量不平衡引起的肌性眼疲劳;两只眼屈光差异大引起屈光参差性炎疲劳;神经功能紊乱或,某些全身疾病引起的神经性眼疲劳;眼或某些疾病引起眼部症状性疲劳;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视物疲劳等等。它是以自觉眼的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性。常称为眼疲劳综合征,属心身医范畴。由于病因较复杂,分析其原因有利于临床医生全面考虑,鉴别其为眼部本身的疾病,还是由身体其它疾病在眼科的表现,以便正确作出诊断和处理。

  • 标签: 眼睛疲劳 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是“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过程,不及时消除疲劳则会导致过度疲劳的产生,进而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运动损伤。竞技体育对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不断提高,大众体育在社会的开展范围扩大,这都对疲劳的恢复手段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和分类进行简单的阐述,重点对消除疲劳的恢复手段,既包括传统的按摩手段、营养手段、中医手段等恢复手段,也包含了新兴的浸泡手段、光疗手段、器械手段等恢复手段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在竞技体育中对提高运动成绩、避免运动损伤以及为大众体育科学和安全的进行起到参考和指导作用。

  • 标签: 运动性疲劳 恢复手段 消除疲劳
  • 简介:摘要疲劳是一种疲倦乏力的感觉,会给从事体力、脑力劳动的劳动者带来潜在的安全威胁。

  • 标签: 飞行人员 飞行疲劳 疗养
  • 简介:目的研究基于主观感觉疲劳评估量表和客观测量指标变化相结合的腹部术后疲劳监测调查情况。方法采用量表调查形式,使用VAS和ICFS,对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外科行四级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同时进行血液标本、优势手握力、BMI测定,综合评测以围手术期疲劳评测量表为基础,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术后疲劳评价方法。结果ICFS与CRP、SOD、PA、优势手握力结合可以方便、快捷、经济、高效地检测术后患者的疲劳。结论采用基于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建立的判别函数能够对术后疲劳进行经济、高效、客观的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全凭主观判断所造成的误差。

  • 标签: 围手术期疲劳评测量表 术后疲劳 腹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额颞叶挫裂伤并内血肿合并疝的手术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额颞叶挫裂伤并内血肿合并疝患者,将40例采用额骨去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40例采用额骨保留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患者GC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额骨保留术在额颞叶挫裂伤并内血肿合并疝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额颞叶脑挫裂伤 脑内血肿 脑疝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亚低温在脓毒症保护方面的疗效评定及不良事件评估。 方法 2012 年 2 月至 2015 年 6 月我科收治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患者 64 例,随机分为 2 组,两组患者均按照 2012 年脓毒症拯救指南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 48 小时;每日监测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和动脉血乳酸水平。 结果 亚低温组和常温组脓毒症病发生率分别为 37% 和 51%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凝血功能、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 亚低温能够降低脓毒症病发生率,应用安全简便,具有一定治疗价值。

  • 标签: [ ] 亚低温 脓毒症脑病 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患者疲劳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2例肿瘤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疲劳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15例,有效13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0.3%,29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3.5%;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10例,护理总有效率为67.7%,22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1.0%。由此可见,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的疲劳予以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的整体效果,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 疲劳 护理
  • 简介:近年来。部队训练中军体科目有所增加,军体训练伤也明显增多,尤其胫腓骨疲劳性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为探索军体训练致疲劳性骨折的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我们于1991年7月对18个全训连进行了专题调查;并针对原因.于1992年1月始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疲劳性骨折,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疲劳性骨折 发病调查 预防 流行病学 军体训练伤
  • 简介:摘要针灸疗法在防治运动性疲劳上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笔者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认为针灸疗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并且不涉及兴奋剂等问题,在消除运动性疲劳、改善机体运动能力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 标签: 针灸疗法 运动性疲劳 综述
  • 简介:摘要:褪黑素( melatonin, MLT)是一种高亲脂性神经内分泌激素化合物,它是位于丘脑后上部的松果体分泌的主要激素,在人体中发挥着广泛的生理作用。大量研究显示,褪黑素在人体的神经系统中有调节生物节律性睡眠障碍、抗抑郁、抗惊厥等作用,此外它还在抗衰老、抗肿瘤发生以及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产生作用。有最新研究显示,褪黑素还可以显著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和纤维化标记物,预防、减轻甚至逆转多种类型的疼痛。本文从运动后恢复能力的角度阐述褪黑素与抗氧化、细胞凋亡、运动性免疫抑制以及生物节律之间的关系,指出褪黑素能对抗运动性疲劳、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调理运动性免疫抑制,且在调控生物节律与睡眠方面有良好表现,证明了褪黑素对运动后机体的恢复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褪黑素 运动后恢复 抗疲劳 抗氧化 生物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