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直足底叩击对改善儿童长短腿疗效观察。方法对20例无髋关节半脱位,经NAS测量1有双下肢不等长的儿进行垂直足底叩击,他们治疗前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时机及疗效。结果经过1个月康复治疗后,20名患儿长短腿均有很大改善.结论垂直足底叩击对改善儿童长短腿有巨大疗效

  • 标签: 长短腿原因 NAS测量方法 垂直足底叩击
  • 简介:目的探讨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invasivedirectcoronaryarterybypass,MIDCAB)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9月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80例左胸前外侧小切口MIDCAB资料,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A、B、C、D四个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获取乳内动脉时间、吻合时间及总手术时间,术后当日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将手术例数取对数作为自变量,以获取乳内动脉时间、总手术时间分别为因变量进行拟合得出学习曲线。结果各组术前资料无统计学差异。80例均顺利完成MIDCAB手术,无中转正中开胸,无死亡,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获取乳内动脉时间B、C、D组较A组显著缩短[(53.7±19.2)min、(50.2±17.7)min、(43.2±10.3)minvs.(77.0±30.0)min,P=0.001、0.000、0.000],B、C、D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手术时间B、C、D组较A组显著缩短[(128.7±21.7)min、(129.0±33.3)min、(112.2±14.5)minvs.(165.2±41.8)min,P均=0.000],B、C、D组无显著差异(P〉0.05)。学习曲线相关模型为:获取乳内动脉时间(min)=113.77-16.869×ln(手术例数),总手术时间(min)=220.281-25.276×ln(手术例数)。结论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学习曲线约为20例。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学习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患者中进行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乳腺癌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几率进行对比,研究组的肿瘤复发和转移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0%),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进行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手术,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明显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了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保留胸前神经 保留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
  • 简介:1995年以来,作者在骨钉牵引的基础上增用叩击复位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在预防髋内翻畸形、促进骨折愈合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对照组62例,男24例,女38例。年龄:58~85岁,平均71岁。AO分型[3]A1:37例,A2:22例,A3:3例。治疗组89例,男32例,女57例。年龄:55~87岁,平均68岁。AO型A1:52例,A2:34例,A3:3例。方法:(1)对照组按照Russell骨钉牵引方式,首先将患肢行牵引后内旋、外展复位,再将患肢放置于托马氏架上,置患肢于外展中立位,行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钉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5,牵引时间为6~8

  • 标签: 股骨粗隆 髋内翻 防治中 骨折后 移位应力 促进骨折愈合
  • 简介:分析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我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采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不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传统乳腺癌根治术。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复发及转移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较传统乳腺癌根治术有诸多优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胸前神经 肋间臂神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4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者例数是2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但术中不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给予观察组患者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且术中尽量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术后均得到有效保留,复发率较低,转移率显著更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转移率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根治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入选的84例患者根据随机、单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根治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患者2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34/42)。对比两组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根治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保留胸前神经 肋间臂神经 早期乳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21年8月-2023年8月间住院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心脏介入治疗。将两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另一组给予心脏康复治疗。并对两组间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护理前后,实验组 SAS和 SD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 P<0.05。结论: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病人的消极情绪,从而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脏康复护理 心脏介入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救治急危重患者心脏急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72例伴发多种类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动态心电监测下采用床旁经静脉穿刺法行心脏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入管路径依次为双侧锁骨下静脉276例次、右侧颈内静脉190例次、右侧股静脉6例次。评估临床可操作性、应用指针和范围、起搏后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并发症处理等。结果:459例次经床旁盲插导管成功,成功率97.25%。平均操作时间3~10min。应用于心脏疾病及心脏疾病以外因素导致的心律失常的急救,导管插入成功都能正常起搏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起搏应用过程中发生室颤、心脏穿孔、血气胸、导管脱落、感知起搏不良等相关并发症21例,占4.45%。结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纠正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快捷、损伤小、灵活性高、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特点,在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中优势明显。

  • 标签: 心律失常 危急重症 临时心脏起搏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脏淀粉样变患者心脏超声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03月-2014年05月在我院接受心脏淀粉样变治疗的患者38例,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超声心动图特点以及心电图特点。结果经超声检测发现,38例患者均表现出室间隔以及左心室后壁出现向心性增厚现象,左心室的容积状态正常;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舒张功能不全症状,且有36例患者出现心房增大的现象,占94.74%;38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心内膜下心肌出现颗粒样的反光增强现象,占84.21%;有21例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心包积液现象,占55.26%。心电图检测显示结果38例患者经心电图肢体导联检测,有20例患者的电压较低,占52.63%;有17例患者出现假性梗死Q波,占44.74%。结论临床治疗中若患者出现不明情况的心力衰竭症状,经心脏超声检测,若出现心室肌肥厚症状,且患者的容积状态正常,伴随心内膜下心肌出现颗粒反光增强症状,经心电图检测出现肢体导联的低电压或非梗死性Q波时,要考虑患者发生心脏淀粉样变性的可能。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进一步检查,做到早确诊、早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

  • 标签: 心脏淀粉样变 超声检查 心电图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1-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价值。方法:从2020年3月~2021年4月间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资料库中,选出84例作为样本来用于课题探讨。将所有患者按照双盲法原则划分成为不同组别,各组42人,并开始分别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对照组(心电图)、研究组(心脏超声),最终从两组的检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诊断方式后可知,研究组在各病症上的检出概率均更高,优势更明显,P<0.05。结论:心脏超声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而言,意义深远。它能更为准确地检出其病症类型,敏感度高,且本身无创伤、可重复、出结果快,因此值得被广泛运用。

  • 标签: 心脏超声 高血压性心脏病 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