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哮喘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门诊收治的27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入院后给予对症常规疗法,在此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呼气流峰值平均值、第1秒用力呼气量平均值与治疗前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5.6%。患者在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雾化吸入治疗具有作用直接、快捷、患者耐受性强,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对于及早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重症哮喘 雾化吸入 呼吸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窒息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实施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后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窒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护理干预 观察
  • 简介:摘要儿科是一个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科室,因为这个科室接收的都是年龄较小的儿童,许多儿童因为年龄过小,自身的病痛无法使用语言进行描述,只能选择用哭泣进行表达,这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本文就护患沟通上的一些使用技巧进行了论述,仅供护理工作人员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护患沟通 儿科护理 使用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预防护理。对两组护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其中观察组出现护理纠纷1例,护理差错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4例,护理差错3例),P<0.05。结论通过加强妇产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水平,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教育及精神教育,可以有效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常见风险 预防及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呼吸内科在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78例患者,对其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和主治医师以及责任护士一起探讨感染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结果老年患者主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同时也存在其他部位感染的情况,如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心理、生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结论对于老年呼吸内科的感染必须采取措施进行严格的预防,同时应该加强呼吸内科的管理,尽可能的防止药物滥用的现象出现。此外,对于抗生素的使用也应该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加强治疗以及护理管理的水平,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造成精神病原因含有后天刺激以及先天因素。神经病患者当中,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是后天刺激所引起的,其能够利用后期治疗来进行康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同时由于各类环境因素,进而造成了我国的精神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精神病是一个神经系统疾病,当患者受到比较大的刺激时候将会造成神经中枢功能比较絮乱。随着病情不断严重,患者对自己的心理、思想以及行为等方面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差,比较容易出现过激的行为。现阶段,精神病治疗大多数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作为辅助。因此,选取于2018年2月到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20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利用了一般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利用一般措施的前提下,增加了心理护理,对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治疗康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现对此次研究做如下报道。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科 治疗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18例,并11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健康教育组各59例,观察以上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并比较。结果健康教育组患者中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3.2%,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72.9%;同时健康教育组患者在胰岛素注射、血糖仪使用以及尿糖测定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确切,对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糖尿病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口腔科门诊医院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护理管理控制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口腔科预防感染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口腔科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自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口腔科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试验组,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护理管理方案控制感染的临床效果。结果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后,试验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9.34%)明显优于对照组(23.4%),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手卫生、医疗废物的处理等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口腔科门诊医院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护理管理可显著改善医院感染情况,并有助于各项卫生指标的合格情况,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口腔科 感染 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临床药学服务对合理用药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与观察组(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对照组未实施临床药学服务,观察组实施有临床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为94%,相较于对照组81%,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3%(P>0.05)。结论使用头孢菌素类临床药学服务,不合理用药情况减少,依从性有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大为降低。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临床药学服务 合理用药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14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模式,比较2组临床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推广使用。

  • 标签: 眼科手术 循证护理模式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观察按对象,选取的患者均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然后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分为A组和B组,病例数A组=B组=30例。在治疗方案上也有所不同,A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B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结果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7%(29/30),而采用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1/30),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开腹手术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均较好,但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有效率更高,并且手术时间更短,降低了患者的出血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显著特点,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治疗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宫外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甲状腺肿行微型腔镜下切除术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统计我院2015.6-2016.1共收治28名甲状腺肿患者,其中10名患者由于自身原因选择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另外18名患者均采取微型腔镜下肿物切除并将其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各9例,A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的术后护理,而对B组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B组,相比之下,B组效果更好(P<0.05)。结论对甲状腺肿物经微型腔镜下切除的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配合有效的心理疏导,对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与并发症情况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物 微型腔镜 切除术 围术期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末梢血和静脉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2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血液样本提供者,按照其体检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每组均105例。严格按照采血规范分别选取静脉组研究对象的肘部静脉采集静脉血2ml,选取末梢组研究对象的左手无名指采集末梢血100ul,在血液样本采集完成后的2h之内对其实施血常规检验。以血常规检验标准值作为标准,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与血常规检验标准值相比,静脉组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血小板计数(PLT)值,较末梢血组更加接近血常规检验标准值。结论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比末梢血更高,可作为临床首选的血常规检验样本,但对于新生儿、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抽血困难或需要进行反复抽血检验的患者实施血常规检验时,则要考虑应用末梢血实施血常规检验更为稳妥。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医的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100例、2016年12月22日-2017年11月20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给予基础性护理、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肺功能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病死率。结果①观察组FEV1为(1.84±0.51)L、FVC为(2.39±0.55)L、FEV1/FVC为(68.88±8.98)%,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有2例,病死率为1例,数据与对照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COPD II型呼吸衰竭 护理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将相应的防范对策提出。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4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34例为观察组给予防范性护理,分析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了医院环境、护理人员、患者自身这几个方面。针对以上各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水平,保证护理安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