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76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38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的口腔正畸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样进行常规的口腔正畸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心情愉快,分析对比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时,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患者的良好心理状态有助于治疗的展开,保证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正畸 心理状态 心理干预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的160例精神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8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两组患者护理12个月之后的效果和IPROS评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治疗和护理前,两组患者的IPROS评分没有差异性(P>0.05),在治疗和护理之后,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患者进行护理,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观察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调查患者的心理问题,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调查显示患者主要出现恐惧、焦虑、紧张、悲观抑郁、逆反、易激惹、孤独、猜疑以及依赖性强等心理问题。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对心脏介入手术知识的掌握和熟悉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医学科学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明显加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水平,有助于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 标签: 老年人 心理健康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8例重症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护理,总结出急救护理要点。结果经严密观察,精心护理,8例患者康复出院。结论正确控制抽搐、及时抢救、严密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精心护理是重症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及早康复的关键。

  • 标签: 重症 癫痫持续状态 护理
  • 简介:咬手指是有心理问题吗?问:我半岁时就被送到乡下的奶奶家,上小学时才回到父母身边,直到现在还感觉和父母一点都不亲,甚至有点恨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喜欢咬手指,现在都18岁了还是改不了,我的手指现在都惨不忍睹了.我该怎么办呢?答:咬手指是一种焦虑情绪下的无意识行为,看来你已经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并决意改变了.

  • 标签: 官兵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答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分娩时对产妇进行积极正确的心理护理,保证母婴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方法通过医护人员的语言、态度、行为及形象来完成的。结果消除了产妇紧张、恐惧、不安的心理,稳定情绪,减轻痛苦。结论使产妇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保证胎儿安全娩出,使他们顺利度过这一难关。

  • 标签: 分娩 孕妇 产程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精神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1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出院后自愿参加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1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2例在院内康复基础上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系统康复,对照组49例采用院内康复,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心理社会维度、动力和精力维度得分、精神残疾与社会功能得分和家庭社会关怀指数,然后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心理社会维度、动力和精力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精神残疾与社会功能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家庭社会关怀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HO-DSAⅡ与SQLS得分呈正相关,APGAR得分与SQLS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精神康复模式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其康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医院-社区-家庭 精神康复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程度。结果进行心理干预的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好于对照组。结论对烧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健康有明显促进作用。

  • 标签: 烧伤 心理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营养状况不良的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探讨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以及儿童营养不良与神经精神发育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状况进行分析。按照国际标准所确定的儿童营养不良的标准,对儿童的具体营养状况作出评估。主要的评估指标包括体重低下、生长迟缓和消瘦。神经系统的发育评估主要采用的是心理发育检查的相关评分标准。评估结果主要以发育商表示。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还要对相关的社会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营养状况不良的儿童平均发育商处于正常偏低的水平。与对照组的儿童相比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显著性,P<0.01。引起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有喂养不当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结论营养不良对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产生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影响了儿童的体格发育。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调查显示喂养不当和社会因素影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营养不良 儿童 神经精神发育 影响
  • 简介:摘要乳腺癌患者常存在负面情绪,悲观心理抵消患者生活积极性。乳腺癌患者康复期心理状况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情况,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乳腺癌患者负面情绪,缓解患者对癌症恐惧程度,促进病情康复。我对在康复护理的整个过程中着重附加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确保患者心理健康恢复,提高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患者依从性以及改善心理状态,并且降低患者SAS、SDS评分,使患者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保持稳定,心情舒畅乐观。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乳腺癌 康复期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儿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住院治疗患儿52例,护理人员首先了解掌握患儿的心理特征,然后将专业护理与心理护理结合起来,积极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安抚患儿的情绪,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护理。然后观察患儿配合治疗的情况以及临床恢复效果。结果经过临床的专业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有95%的患儿能够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大大降低了哭闹、不合作的现象。结论对住院患儿进行心理与专业相结合的护理有利于消除患儿的不良心理情绪,促进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 标签: 住院患儿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恙虫病合并神经精神症状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临床恙虫病患者14例,均合并神经精神症状,分析临床诊治措施的实施,并对比之前常规治疗的另14例患者,比较两组间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恙虫病这一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医护救治能力。结果综合治疗的观察组在治愈效果、死亡率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综合全面的诊疗措施可以极大的改善恙虫病合并神经精神症状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恙虫病 神经精神症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精神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85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185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发现50例次临床不合理用药。临床不合理用药分布为31例次安定类药物,11例次抗精神病药物,3例次安坦类药物,3例次抗生素类药物,2例次其他药物。结论精神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值得引起广大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不合理用药即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还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值得精神科医务工作者注意。

  • 标签: 精神科 临床不合理用药 用药分布
  • 简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不同阶段会伴有各种焦虑状态,主要表现为头晕、心急、呼吸困难、运动不安等症状。尤其治疗阶段所产生的消极情绪是影响疗效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安神定志丸临床辅助干预治疗,探讨中西医结合改善患者焦虑状态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消极状态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两种方法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40例维持性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患者,改用HFHD10个月,分别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电解质水平,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及食欲评分。结果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HFHD治疗前后,Alb分别为(38.2±4.4)g/L、(41.5±7.2)g/L,Hb(77.12±4.63)g/L、(101.4±8.67)g/L,iPTH为(654.3±750.1)ng/L、(304.7±898.9)ng/L,血磷(2.34±0.51)mmol/L、(1.68±0.45)mmol/L,SGA评估及食欲评分治疗前较治疗后显著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HD能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纠正贫血,降低iPTH及血磷水平,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滤过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是不可或缺的,心里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性。方法对收集80例心血管疾病的病患进行病情回顾,其中有不同年龄的病患,患有不同类别的心血管疾病,经过心理护理的干预手段,心血管疾病的好转率高达90%。资料分析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的干预治疗后,患者的情绪变化和治疗的效果。结果收集的80例病患分别患有的心血管疾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1例,风湿性心脏病18例,高血压病38例,肺原性心脏病7例,其中治愈的有32例,好转有39例,通过干预的心理护理,起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理护理 治疗
  • 简介:摘要21世纪是一个老龄化的社会。作为老年人,虽然理解衰老是生物体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他们都希望能健康长寿,同时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衰老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于是在社区,康复病区的存在就能为老人解决既能长期住院又能安详养老的问题。老年人一般都易于生病,心理上也会变得很脆弱,而这都不利于老年人疾病的康复。如何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心理特征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使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缓解压力,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因此,做好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 标签: 长期住院 老年患者 心理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