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正>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指将他人的具有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及肾脏等器官移植给患者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技术。其中,尤其肾脏移植技术最为成熟,自1974年成功移植了第1例肾脏,肾移植在我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到2000年有108家医院开展肾移植,肾移植数达4830例,尽管如此,肾

  • 标签: 尸体肾移植 肾脏移植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移植技术 组成结构
  • 简介:本研究旨在评价供者纯化的CD34+细胞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poorgraftfunction,PGF)的疗效及安全性.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0例allo-HSCT后继发PGF的患者,均给予G-CSF动员后的供者纯化CD34+细胞治疗,观察输注后相关并发症及患者生存情况.细胞分选采用cliniMACS系统,计算并统计分析分选纯度和CD34+细胞回收率.结果表明:纯化后的CD34+细胞纯度为(89.31±1.73)%,回收率达到(93.27±8.14)%,在10例患者输注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映,均获得造血恢复,没有加重感染和GVHD等合并症的发生.结论:利用CliniMACS系统进行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分选,所得CD34+细胞纯度、回收率均满意.供者纯化的CD34+细胞是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功能不良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功能不良 纯化CD34+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十细胞(Humanumbilical—cordmesenchymalstemcells,hUMSCs)治疗小脑萎缩(Cerebellaratrophy,CA)的临床疗效。方法健康新生儿脐带中分离MSCs,连续体外扩增,采用鞘内注射(2.5×10^7/5mL)结合静脉滴注(7.5×10^7/100mL)的方法,治疗57例小脑萎缩患者,每次治疗剂量为1.0×10^8个细胞?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治疗3个月后有效率为72.0%,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为79.0%,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hUMSCs治疗小恼萎缩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小脑萎缩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对自体真皮瓣的的特点,讨论其在治疗唇裂继发上唇凹陷的应用,并评价分析其修复效果。方法通过分析91例患者(真皮脂肪瓣移植来源不同)的病史资料,观察并记录在术后其上唇红唇的外翻情况和自体真皮脂肪瓣的吸收和成活情况,并对于修复后的上唇部前凸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机访问,对其真皮瓣的成活状况及其修复区上唇部外翻情况。随机抽取76名进行访问,有61例患者移植的复合自体真皮瓣成活良好,对于修复效果满意,9例上唇外翻不足,2例真皮瓣组织填充较多,4例真皮瓣吸收较为严重,经再次修复后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自体真皮脂肪瓣移植对于修复局部缺损凹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个自体真皮脂肪瓣 唇裂 移植 畸形修复
  • 简介:肝静脉流出道狭窄是肝移植术后较为罕见的并发症,在活体肝移植中发生率为2%~4%。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2例接受右肝活体肝移植的患者术后出现肝静脉流出道狭窄,接受保守治疗或介入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术后疗效显示:保守治疗肝静脉流出道狭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介入肝静脉造影、球囊扩张以及金属支架置入能有效诊断和治疗肝静脉流出道狭窄。

  • 标签: 肝静脉流出道狭窄 肝静脉 活体肝移植 球囊扩张
  • 简介:移植作为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的一种治疗手段,近年来开展逐渐增多。2012年11月解放军第四医院收治1例肝移植术后肝泡型包虫病复发的患者。该患者于2006年因肝泡型包虫病行肝移植术,2012年11月检查发现胰头、右肺泡型包虫病复发灶,肝功能不全。经行保肝治疗肝功能好转,现仍行包虫病药物治疗中。总结该例患者的治疗经验,对符合下列情况的晚期肝泡型泡虫病患者可行肝移植:(1)严重肝功能不全。(2)无法行根治性切除。(3)无肝外转移灶。同时在肝移植术后至少正规服用阿苯达唑2年,并持续行包虫抗体监测及影像学检查10年,做到复发后早期处理。

  • 标签: 肝泡型包虫病 肝移植 复发 诊断 治疗
  • 简介:<正>患者,男性,56岁。2012年11月5日于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移植肾与右侧髂外动脉端侧吻合,术后恢复良好。2013年3月27日来我院行彩超复查时发现移植肾动脉主干收缩期最大流速(Vmax)为73cm/s,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为0.79,叶间动脉Vmax为39cm/s,RI为0.75(略增高),肾盂轻度分离,肾门处无回声,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肾动脉主干 髂外动脉 覆膜支架 移植肾 肾移植术后
  • 简介:<正>对于胸主动脉病变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至今仍存在争议[1]。胸主动脉病变的开放手术常较复杂,需胸骨切开、左肺萎陷、主动脉置换以及腰动脉和肋间动脉的重建,增加了内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缺血、失血性休克等的风险,对于高龄(>65岁)及存在如冠心病、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并存病的患者难以耐受。即使是术前评估手术耐受能力较好的患者,胸主动脉病变开放手术也存在很大的

  • 标签: 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病变 腔内移植物 急性主动脉夹层 开放手术 胸主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后并发高尿酸血症及急性痛风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至今在我院本科室住院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者100例。观察患者对自身病症的认知情况以及对护理干预的配合程度,并对综合治疗前后血压和尿酸水平进行记录。结果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不实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效果。结论恰如其分、方法得当的护理方法对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在治疗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移植后并发高尿酸血症 急性痛风 护理干预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泪腺变化。方法对50例72只眼病人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1d,BUT为(8.15±3.61)s,术后1mo,BUT为(10.05±3.03)s,术后2mo,BUT为(10.50±4.26)s,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手术治疗 泪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肝硬化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34例,手术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后,总胆红素、血浆白蛋白以及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后,体力改善、腹胀改善、是与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体内骨髓源性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肝硬化对于患者的肝功能以及主观感受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

  • 标签: 骨髓间充质 肝硬化 干细胞移植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BMSCs)肝移植对肝硬化模型猪并发心电生理和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湖北白猪(3~4月龄)60头,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2头)普食喂养;实验组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建立猪肝硬化动物模型(48头)。自体BMSCs采集、分离与移植;在BMSCs肝移植前后对肝硬化模型猪进行心电图检测。结果①模型猪肝脏超声体积缩小、呈结节样改变,肉眼观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镜下观假小叶形成,判定猪肝硬化动物模型制作成功;②48例肝硬化模型猪BMSCs肝移植前出现心电图异常27例(56.25%),其中异常心电图以长QTc间期发生率37.03%(10例)为最高;③BMSCs肝移植后12周,心电图异常14例(占29.17%),长QTc间期发生率4例次(占28.57%)。结论肝硬化模型猪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升高,主要表现为QTc间期延长,且随肝损害严重程度加重而延长;BMSCs肝移植后,心电图异常率以及长QTc间期发生率明显下降,心电生理得到改善;BMSCs肝移植本身可诱发肝硬化模型猪出现暂短心电生理紊乱。

  • 标签: 模型猪 肝硬化 骨髓干细胞 肝移植 心电图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多功能引流管减少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采用多功能引流管作为肾移植术后的引流方法,观察21例肾移植患者术后留置多功能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期间及拔管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与19例普通引流方法比较。结果应用本方法引流的所用患者均能保持良好的引流效果,与普通引流法相比本法引流管堵塞或伤口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普通引流法。结论肾移植术后应用多功能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能有效观察和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肾移植术后引流方法。

  • 标签: 肾移植 引流 并发症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蓬勃发展,荆门市医疗临床用血100%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但是,采血小板发展不平衡,由于设备和场地的限制、采集时间长等影响,给招募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现阶段采集与临床需求出现了一些矛盾。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这一矛盾已得到了很好地解决,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公众 机采血小板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创伤感染患者呼吸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例腹部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呼吸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氧分压、PH、二氧化碳分压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例患者中,14例抢救成功,6例抢救失败死亡,死亡病例死于心、脑、肾和其他器官衰竭。结论及早发现腹部外伤感染引起的呼吸衰竭和正确的呼吸治疗是抢救腹部外伤感染患者的最重要手段。

  • 标签: 腹部外伤 感染 呼吸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肌皮瓣移植治疗难治性小腿和足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小腿和足部创伤后骨髓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清创加开放式的植骨术对发病部位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游离肌皮瓣移植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疗效的进行比较,并在随访过程中对疗效更进一步的观察了解。结果在术后1至5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游离肌皮瓣移植的机制主要是利用血运组织的丰富对创伤面覆盖,消灭不容易清理的部位的病变组织,对于难治性小腿和足部创伤后骨髓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游离肌皮瓣移植难治性小腿和足部创伤后骨髓炎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1978~2011.6)、CNKI(1979~2011.6)、MEDLINE(1950~2011.6)、PubMed(1950~2011.6)、EMbase(1970~2011.6)和TheCochraneLibrary(2011年第3期),收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P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个RCT,共计68例DPN患者、136条患肢,但大多数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差。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使肢体疼痛、麻木、冷感、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显著好转甚至消失;与常规治疗相比,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DPN可显著提高双下肢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5.75,95%CI(3.86,7.64),P〈0.00001]及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D=4.04,95%CI(0.90,7.18),P=0.001],也能显著提高腓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7.47,95%CI(4.00,10.94),P〈0.0001]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D=3.83,95%CI(0.07,7.58),P=0.05],且无不良反应报告。结论现有证据显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DPN有一定疗效。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RCT支持,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RCT加以验证。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自体造血干细胞 细胞移植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3月,选择76例OPCAB,于手术当天清晨及术毕进入恢复室时取静脉血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分析,术后血样处理选用含肝素酶的测定杯消除残余肝素对结果的干扰,观察TEG中的R时间,K时间,α角,MA,A30,CL30,LY30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前后K时间和α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R时间、MA、A30和CL30均减小,而LY30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均未出现死亡,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无二次开胸探查,术后出院顺利。结论OPCAB患者术后呈高凝状态,且纤溶过程相对亢进。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