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下检查加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9例鼻出血患者在鼻下检查寻找出血部位,行电凝止血加选择性鼻腔填塞,以达到止血目的。结果顽固性鼻出血常见出血部位以鼻中隔嗅裂区、鼻中隔后端为主,占71.7%。患者均1次治愈。结论鼻下可准确寻找出血点并电凝止血,易于明确各鼻道及嗅区等隐蔽部位的出血点,可以边吸引边检查同时准确有效地电凝止血,有效治疗鼻出血。

  • 标签: 鼻出血 鼻内窥镜 电凝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胆、胰疾病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012年期间我院收治的胆、胰疾病患者共45例,采用治疗方法,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观察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8%。术后并发症出现2例,胆道感染1例,窦道出血1例,经过后期处理并发症得到控制。结论治疗胆、胰疾病效果良好,注重护理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内镜技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在鼻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机进行治疗的鼻出血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采取鼻进行诊断治疗,对于出血部位明确的患者,采取烧灼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出血较为严重的患者,采取丁卡因和肾上腺素的棉片进行擦拭,控制其出血,之后使用明胶海绵或者是碘仿纱条进行填塞止血。结果49例出血部位明确的患者中,有46例在鼻下采取1次灼烧或者是1次局部性填塞治疗后均治愈,其中3例在1次灼烧或者是1次局部性填塞治疗后的第2天再次出现活动性出血现象,再次采取了鼻下灼烧或者是填塞之后治愈。3例患者出血部位不明,均在鼻下采取棉片控制出血后再行填塞而治愈。随访期间均没有出现复发病例。结论鼻检查可以准确的找到患者的鼻出血部位,同时能够在鼻的直视下,对患者进行灼烧、局部填塞以及激光凝固等多种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从而提高鼻出血的临床治愈率。

  • 标签: 鼻内镜 鼻出血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下高频圈套电凝电切术及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大肠息肉应用钛夹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在电子胃肠镜中及病理证实消化道息肉后,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息肉切除术。结果对60例患者进行内下治疗胃大肠息肉后,这些患者的息肉都被全部切除,而且没有发生特别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及氩气治疗消化道息肉简单易行、安全系数高、适应范围比较广、痛苦小而且费用比较低,成为目前治疗结肠息肉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高频电凝切,氩离子凝固术,钛夹,胃大肠息肉
  • 简介:目的比较关节监视下复位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48例胫骨平台骨折。分为切开复位固定组22例(A组),其中男13例,女9例,关节监视下复位固定26例(B组),其中男15例,女11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3个月),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评价手术效果,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系统评定骨折复位满意程度,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的功能,x线评价骨折愈合效果。结果48例均获随访,切口长度A组(15.3±2.4)cm,B组(9.7±1.9)cm,住院时间A组(18.3±1.5)d,B组(11.8±2.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2,P,〈0.05;t2=3.34,P1〈0.05),术后6个月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A组优良率83.5%,B组94.9%,术后1年Rasmussen评分A组优良率82.7%,B组9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监视下复位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骨折复位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而且关节能早期发现和处理半月板及交叉韧带的损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手段。

  • 标签: 胫骨骨折 关节镜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相关影响。方法对实施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完成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的180例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分析。结果治愈率Ⅰ型94.4%、Ⅱ型74.7%、Ⅲ型63.6%。结论鼻内窥镜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有效手段,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治愈率。

  • 标签: 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窥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间50例鼻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50例患者实施手术前后的护理,所有的患者均已经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6.7±1.2)天。治疗过程中未见有嗅觉减退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较好。结论临床中合理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鼻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效果。

  • 标签: 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镜 护理方法
  • 简介:在临床中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接受诊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但因镜内部结构精细、复杂,操作过程中密切接触患者的体液、细胞或组织等,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则会造成医院感染。为了解我院内镜中心的清洗消毒效果,我们于2012年9至11月进行现场调查,观察不同清洗消毒方法对消化的消毒效果。

  • 标签: 清洗消毒方法 消化内镜 消毒效果 内镜诊疗 内部结构 密切接触
  • 简介:目的评价输尿管软联合钬激光治疗肾盏小结石的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21例输尿管软钬激光碎石病例。术前均行逆行造影检查,明确输尿管及集合系统解剖位置正常。共52枚结石,结石直径0.5~1.5cm。探查输尿管口置入斑马导丝,导丝引导下置入F12输尿管软鞘,经鞘置入日本OlympusURF-V输尿管软,抵达目标肾盏行钬激光碎石。留置5F双J管一根4周。结果2例无法置入输尿管软鞘,斑马导丝引导下置入输尿管软。钬激光碎石成功率100.0%(21/21)。4周后结石清除率为95.2%(20/21)。总的结石清除率为100.0%(81/86)。平均手术时间为42分钟(18~65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8天(3~5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软钬激光碎石治疗1.5cm以下肾多发结石安全有效。其结石排净率高、并发症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可以作为肾多发小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 碎石 结石
  • 简介:小肠出血占所有消化道出血的3%~5%,不能为常规胃镜及肠检查所发现,其定位、定性诊断给临床消化科医生带来一定的难度。随着双气囊小肠和胶囊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以往难以确诊的小肠出血病因得以明确。胶囊具有无痛苦、操作简单、无创、检查范围广等独特优点。适合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本次研究对71例小肠出血性疾病进行了OMOM胶囊检查,报道如下。

  • 标签: 小肠出血性疾病 胶囊内镜检查 内镜诊断 双气囊小肠镜 消化道出血 肠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使用鼻内窥镜低温等离子来对变应性鼻炎进行治疗,旨在分析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全新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变应性鼻炎病人,在比内窥镜的指引下使用低温等离子术对鼻腔粘膜筛前鼻丘、中鼻甲厚端以及肥大鼻甲、下鼻甲厚端、神级分布区等相关部位实施治疗。结果研究发现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近期有效率达到93%,一年之后的有效率达到87%。结论在鼻内窥镜下使用低温等离子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有着定位准确、无出血、治疗效果较好以及恢复较快、并发症少、操作较为方便等特点,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鼻内窥镜 变应性鼻炎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及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全年我院收治的进行鼻下行鼻中隔矫正手术的1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鼻中隔片曲的症状一次手术得到校正,治疗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鼻下鼻中隔矫正术不仅具有手术过程可视、操作简单、出血和并发症少的特征,而且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痛苦小等优点,该手术尤其适合对鼻中隔高位、后段不规则偏曲进行彻底矫正。

  • 标签: 鼻中隔偏曲 鼻内镜 鼻中隔偏曲校正术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辅助下松果体区表皮样囊肿的手术效果及脑功能保护。方法采用枕下幕上入路,在显微下切除大部分肿瘤,再辅助神经切除残余肿瘤,配合软观察第三脑室及中脑导水管等结构,清除脑室内凝血块及漂浮物。结果4例肿瘤成功全切,被肿瘤侵蚀或包绕的血管、神经及脑干等结构保护良好;1例因肿瘤包膜与大脑静脉粘连,残余部分电灼后未全切。术中出血量180~400ml,平均316ml;手术时间138~330min,平均253.6min。术后无菌性脑膜炎1例(复发性胆脂瘤),抗生素及腰穿置管后治愈;1例术后2周发生迟发性脑积水,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症状改善;术后无迟发性脑出血。5例随访3~12个月,平均5.8月,无复发肿瘤。结论神经辅助下松果体区胆脂瘤切除术,可以多角度环视病变,指导肿瘤切除。

  • 标签: 胆脂瘤 松果体区 神经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直径〉2em的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病理特点,评估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L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1例结直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表面形态将151例LST进行分型,统计各型LST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然后对LST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ESD治疗的切除率、手术时问、并发症和复发情况进行分析。采用K系数检验分析LST亚型一致性。结果151例患者中,结直肠LST分布依次为:直肠58例、升结肠47例、盲肠15例、横结肠14例、乙状结肠13例、降结肠4例。病变直径为(3.4±1.2)em。颗粒型结直肠LST105例,其中结节混合型75例,颗粒均一型30例;非颗粒型结直肠LST46例,其中扁平隆起型31例,假凹陷型15例。两型分型一致系数K为0.87,四亚型分型一致系数K为0.80。腺瘤伴有低级别瘤变96例、高级别上皮瘤变44例、黏膜下癌11例。腺瘤中管状绒毛状腺瘤58例、管状腺瘤33例、绒毛状腺瘤3例、锯齿状腺瘤2例。整块切除率为98.01%(148/151),完整切除率为94.70%(143/151),完整治愈切除率为90.73%(137/151)。手术时间为(52±31)min,ESD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97%(6/151),穿孔发生率为3.31%(5/151)。平均随访时间为28.6个月,复发率为0.66%(1/151)。结论直径〉2cm的结直肠LST病变存在较高的恶变潜能。ESD治疗LST病变整块切除率高,复发率较低,是结直肠LST病变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临床病理特点
  • 简介: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gastricmalignantlym.phoma.PGML)是常见的胃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之一.占胃癌以外胃恶性肿瘤的70%~80%[1]。近年来有发病率逐渐升高趋势[2]。PGML缺乏特异性,活检组织学确诊率低,易漏诊或误诊为腺癌。本次研究总结了53例PGML患者的及病理学特点,旨在提高医师对胃淋巴瘤的认识。报道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胃淋巴瘤 内镜表现 病理学 特点分析
  • 简介:2012年诊疗管理和技术交流大会于11月23~2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旨在促进诊疗和技术规范管理工作的开展,推动医师准入制度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机制的建立,搭建医师学习交流的平台。大会邀请国内外卫生机构的管理者、领域知名专家,讲解中国内规范化管理政策和中国内诊疗技术最新发展和展望,分享经验,交流成果并进行内手术演示。

  • 标签: 内镜诊疗技术 技术交流 诊疗管理 会议 医师准入制度 管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吻合器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大肠平坦型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大肠平坦型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即PPH组采用PPH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分段外剥扎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吻合器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大肠平坦型肿瘤确切,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标签: 内窥镜 黏膜环切术 大肠平坦型肿瘤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微波治疗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入住我院治疗的26例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患者,对其行经微波治疗,观察其吞咽困难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的标准积分为3.37±0.41分,治疗后为1.52±0.47分,治疗后的标准积分较治疗前有了明显下降(P<0.05),近期有效率的高达100%,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经微波治疗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疗效安全、可靠、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经内镜 微波 晚期食管癌 支架置入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远期疗效,总结手术经验与技巧。方法本科4年前33例诊断慢性泪囊炎病例(包括8例双侧眼,10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造口闭锁病例,6例泪囊造影提示管状泪囊病例),术前泪囊造影,评估泪囊大小,实施经鼻鼻腔泪囊造口术,手术后随访4年以上。结果随访33例(41侧眼),31例术后泪道通畅,溢泪和泪点流脓症状消失;1例10岁患者,术后4月泪囊造口肉芽阻塞,给予清除肉芽,泪道冲洗通畅,溢泪消失;1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二次手术病例,术后2月,造口狭窄,下咬除造口后方部分瘢痕组织,辅助泪道冲洗及鼻用皮质激素使用,泪道恢复通畅,偶有溢泪;2例管状泪囊患者出现眶筋膜局部损伤,少许眶脂肪脱出,给予转移周边鼻腔粘膜覆盖,明胶海绵压迫,术后修复良好。结论鼻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为真正微创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镜 慢性泪囊炎 鼻腔泪囊造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