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病例报告患者男,59岁,间断性头痛1年余。无明显恶心、呕吐及其他自觉症状。近1月来四肢麻木、无力,以双下肢明显,行走费力。神经系统检查:颈2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四肢肌力减退,以下肢明显。肌张力增高。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n征、Babinski征(+)。血常规、血沉检查均正常。腰穿压力、脑脊液常

  • 标签: 肥厚性硬脊膜炎 病例 诊断 治疗
  • 简介:慢性脑膜下血肿病人,年龄较大,外伤史大多较轻,临床上体征也较模糊,所以病史与体征的不典型使诊断与鉴别诊断常带有一定的困难。我们从1998.11~2001.2收集了14例慢性脑膜下血肿病人的脑电图资料,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4例均为男性,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2.9岁;均无明显外伤史(8例有外伤史者是在诊断明确后再追问病史而获得)。所有14例病人均有明显的头痛症状,12例伴有呕吐。6例意识清楚,7例不同程度的意识模糊,另1例表现为欣快。

  • 标签: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脑电图分析 病人 患者 体征 不典型
  • 简介:外伤导致急性膜下血肿在短期内快速自然消散,以往国内外只有少量个例报道,近年来随着头颅CT追踪扫描及MRI的临床应用,报道逐渐增多。我科从2000年5月至2006年3月共发现10例急性膜下血肿在48小时内自然消散,报告如下。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治疗
  • 简介:1资料与方法癌症末期的疼痛患者,硬膜外腔注入盐酸吗啡获得显著的止痛的效果。癌症患者9例,男6例,女3例,直肠癌3例,肺癌2例,其它癌症4例。方法:与持续性硬膜外阻滞的情况相同。根据疼痛的部位选择穿刺的部位,然后插入导管,依穿刺部位分颈部1例,胸部2例,腰部6例。以局麻药作实验性阻滞,肯定不是蛛网膜下腔以后,将盐酸吗啡0.2mg/ml生理水稀释液,依照疼痛范围注入5~10ml。注入吗啡的体位没有特殊的规定。依患者的自由选择。全部病例,从初次注入时开始,在注入后1h,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时常调正吗啡浓度0.1mg/ml,再观察止痛的效果。2结果全部病例注入吗啡后2~3mi

  • 标签: 硬脊膜外腔注入 盐酸吗啡 硬膜外阻滞 运动麻痹 镇痛作用 硬膜外吗啡
  • 简介:1990~2000年收治的重度烧伤417例中合并脑外伤膜血肿2例。例1.男,27岁。从12m高水泥窑顶坠落,致全身重度热粉尘烧伤(深浅Ⅱ度76%),右颞部皮肤裂伤,深达颅骨外板。按重度烧伤给予相应的处理。入院后46h,自诉头部剧痛,呕吐,烦躁不安,颈强直,并有一过性昏迷。CT检查诊断为右侧硬膜外血肿。于相应部位锥孔,注入尿激酶后引出血液液体52ml,并置管引

  • 标签: 重度烧伤 脑外伤 硬膜血肿 合并症 CT检查
  • 简介:慢性膜下血肿锥颅引流,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是一种引流彻底、置管时间短、降低感染率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9年2月~2002年4月共收治28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锥颅血肿 碎吸引流 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目的观察异体脊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方法一期修复鞘管区屈肌腱损伤21例26指,术中用酒精保存的异体脊膜修复腱鞘,并向修复段鞘管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溶液0.2ml~0.4ml,缝合皮肤,术后24小时开始行功能锻炼.结果经6~28(平均13月)个月随访,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5腱,良9腱,中2腱,优良率为92.3%.结论异体脊膜与透明质酸钠联合使用有较好的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

  • 标签: 异体硬脊模 肌腱粘连 临床应用 透明质酸钠 手外科 手术方法
  • 简介:本院自1998年至2002年,共收治慢性膜下血肿(CSDH)36例,占同期颅脑损伤4.9%,占同期颅内血肿5.8%.双孔钻颅、膜下血肿冲洗后,单孔引流术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双孔钻颅 单孔引流 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目的:探索输尿管镜临床运用技术。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132例。结果:一次性结石粉碎率为85.6%(113/132),并发症发生率为3.8%(5/132),主要是输尿管穿孔。结论:该碎石方法安全、效果确切、微损伤,如与ESWL等方法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碎石术
  • 简介:目的研究肝复康临床治疗肝炎和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将四川省部分市、地、县及军队医院临床应用肝复康的资料进行小结和分析。结果应用肝复康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44例,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甘草甜素对照组的85.0%(P〈0.05);且肝复康组HBV标志改善率、化验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家医院临床应用肝复康治疗各种肝硬化共459例,总有效率92.4%;治疗三月后,大多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化验指标等显著改善。结论肝复康对乙型肝炎和各种肝硬化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 标签: 硬肝复康 肝炎 肝硬化 临床治疗
  • 简介:等密度的慢性膜下血肿(CSDH),是指CT上膜下血肿的密度,与相邻脑实质,主要是脑皮质密度相近,边界不清的病例.其临床上外伤史不明确或仅有轻微外伤史,症状及体征均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尤其是双侧等密度CSDH者更容易误漏诊.本院在1997年10月至2001年10月间,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双侧等密度CSDH14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人 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 影像学检查 钻孔冲洗引流术 前额锥颅排气
  • 简介:为了开发新的抗偏头痛药物,用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和辣椒素静脉注射刺激的方法,造成大鼠脑膜内血浆蛋白渗出,建立神经原性炎症动物模型。本实验观察到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增加了刺激侧脑膜内~(125)Ⅰ-HSA的渗出,而非刺激侧~(125)Ⅰ-HSA的渗出水平未发生明显波动。另外观察到抗偏头痛发作药物二氢麦角胺具有减少血浆蛋白渗出的作用。

  • 标签: 偏头痛 神经原性炎症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观察0.25%左旋布比卡因在外麻下乳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与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在外麻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病人9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左旋布比卡因(LB组),对照Ⅰ组为罗哌卡因(R组),对照Ⅱ组为布比卡因(B组)。所有患者外均接受0.25%局麻药浓度。观察各组麻醉起效时间T0、完全起效时间T1、麻醉持续时间T2、总用药量、双上肢Bromage评分、双上肢运动完全恢复时间T3。结果T0、T2、T3及Bromage评分LB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但与R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1及总用药量LB组与B组、R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0.25%左旋布比卡因可为外麻下乳腺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其麻醉作用与布比卡因相似,而较相同浓度罗哌卡因强。

  • 标签: 乳腺手术 左旋布比卡因 硬膜外麻醉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麻醉方法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995年7月至今采用经皮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联合应用舒治疗中晚期肝癌35例,治疗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4~72岁。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0~71岁。方法:对照组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采用F6.S导管,在X线电视引导下,插至肝固有动脉或肝总动脉,灌注化疗药物(F-Fu800~1000mg丝裂霉素10~20mg表阿霉素30~40mg)。术毕,拔出导管,加压包扎,抗生素3~5d,间隔3~4周再灌注1次,连续3次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应用舒12~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点,10次为1疗程,连续使用2

  • 标签: 肝动脉灌注 中晚期肝癌 临床观察 化疗药物 联合应用 岩舒
  • 简介:目的采用气相色谱的方法,研究海藻提取物海藻硫酸多糖蛋白复合物中藻糖与半乳糖的摩尔比。方法首先对海藻硫酸多糖蛋白复合物进行乙酰化处理,然后上气相色谱仪检测。结果海藻硫酸多糖蛋白复合物中藻糖与半乳糖的比例为0.202±0.043(n=4)结论建立了衍生化处理后多糖蛋白复合物中单糖组成的检测方法。

  • 标签: 海藻硫酸多糖蛋白复合物 气相色谱 摩尔比
  • 简介: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腰联合麻醉应用于中下腹部手术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择期和急诊的中下腹部手术病人90例,随机分为3组,Ⅰ、Ⅱ组行腰联合麻醉,分别采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Ⅲ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3组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最大阻滞时间、麻醉效果、用药量以及麻醉前后呼吸循环的变化等。结果Ⅰ组和Ⅱ组均较Ⅲ组起效快、用药量少、麻醉阻滞完善、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小。结论罗哌卡因腰联合麻醉可安全用于中下腹部手术,且效果确切。

  • 标签: 罗哌卡因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 中下腹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