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真空采血针和软连接采血针在使用过程中的采血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0年8月的300例需静脉采血的健康体检者随机使用真空采血针和软连接采血针,并对其进行统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使用软连接采血针;试验组:使用真空采血针。采血后,比较两种采血针的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疼痛程度、医疗废物处理与适宜血管的情况。结果采血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试验组VAS、采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医疗废物更易处理,且试验组采血适宜粗深血管,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真空采血针临床使用频率高,疼痛减少,方便快捷。

  • 标签:   真空采血直针 软连接式采血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胸椎小关节紊乱,,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笔者在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推拿门诊,对临床上12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确诊患者运用俯卧冲压的推拿手法对其进行治疗。治疗结果医患双方都满意。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100%,其中治愈率达100%。

  • 标签: 按法 理法 小关节紊乱
  • 简介:摘 要:本文深度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人脸检测与识别模型在身份认证上的准确性和嵌入系统算力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嵌入系统的人脸监测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人脸检测、人脸姿态优选、人脸识别以及人脸监测系统设计四个方面,研究成果在医院病人行踪溯源中进行了应用。

  • 标签: 人脸检测 人脸识别 身份认证 姿态优选
  • 简介:目的分析骨水泥注入椎体强化方法在体外提高螺钉稳定性的效果。方法采用新鲜尸体脊柱标本共24个椎体,一侧椎弓根采用注入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作(试验组),另一侧椎弓根采用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照组),两侧进行最大轴向拔出力试验、最大旋出力矩试验、周期抗屈试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两组测试结果。结果骨水泥强化组中螺钉的稳定性均显著强于单纯常规椎弓根螺钉组(P〈0.05)。结论应用PMMA行椎体强化椎弓根钉固定有利于增强对椎弓根钉的把持力,可有效防止椎弓根钉的松动及脱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骨水泥强化 椎弓根钉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肌隧道腹膜外结肠造口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两家医院207例行Miles术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98例,开腹手术109例;经腹肌隧道腹膜外结肠造口(腹膜外组)79例,预置补片腹膜内结肠造口(预置补片组)36例,腹膜内结肠造口(腹膜内组)92例。观察其各种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半年患者造口排便情况。结果各组中发生造口缺血坏死、狭窄、回缩、皮肤黏膜分离、黏膜脱垂、肠梗阻的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外组1例(1.27%)发生造口旁疝,预置补片组未发生造口旁疝,腹膜内组15例(16.30%)发生造口旁疝;腹膜外组和预置补片组造口旁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腹膜内组(P〈0.05)。半年后造口排便功能,腹膜外组(1~4)次/d,预置补片组(5~6)次/d,腹膜内组(5~7)次/d,腹膜外组造口功能明显好于预置补片组和腹膜内组。结论经腹肌隧道腹膜外结肠造口可较好的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造口术 造口旁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简化用血报销手续,最大化地提升献血者的献血积极性,进而为解决“血荒”这一老大难的问题打下坚实基础;方法实地考察,理论研究;结论血液费用医院报是可行的。

  • 标签: 血站 医院 血液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腹肌分离症患者给予推拿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9年6月-2020年7月我院接收的60例产后腹肌分离症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研究组(n=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推拿治疗,对照组(n=30例)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及自主功能锻炼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等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依次为(2.1 0.7)分、(3.5 1.2)分,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症 推拿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产后腹肌分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的分宜县人民医院内产后42天产妇140例作为探究对象,根据检测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指宽测量法,观察组采用超声测量法,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检测效果。结果:临床采取超声检测产后腹肌分离检出率显著高于指宽检测法(P

  • 标签: 超声诊断 指宽测量法 产后腹直肌分离 价值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缝合关闭疝缺损对术后血清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7月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普外科住院的腹股沟疝(单侧)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其手术方式均为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根据术中对疝缺损缝合关闭及不予处理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关闭缺损组)和对照组(不关闭缺损组)。对照组对疝缺损不处理。试验组将疝囊在疝缺损处完整剥离,关闭腹横筋膜并固定于耻骨梳韧带、腹肌下缘及腹壁其他坚韧组织处,或仅做疝环腹横筋膜的缝合关闭。术后采用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比较术后7天、1个月及3个月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对照组(75%、46%、21%)明显高于试验组(24%、8%、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血清肿的积液量方面,术后7天、1个月时,对照组(26.91±11.61、16.35±5.23)ml明显高于试验组(12.85±8.20、9.32±3.52)m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血清肿的积液量,试验组(8.65±0.61)ml与对照组(9.14±3.32)ml比较,其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试验组(68.00±11.27)min明显高于对照组(48.96±8.60)min,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试验组(24%)明显高于对照组(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急性疼痛VAS评分试验组(4.75±1.30)分与对照组(4.50±1.12)分,其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疼痛及疝复发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  结论    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术中关闭疝缺损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该方法安全有效,不增加术后慢性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股沟 直疝 疝修补术,腹腔镜 血清肿
  • 简介:摘要:了解单向直供集中供液CCDS(central concentrate delivery system)系统在临床的实际应用情况、特点、运行原理。结果 我院自2020年5月份投入使用东丽A/BHI-701集中供液系统以来;设备运行良好、稳定;微生物、内毒素、电导率、电解质均达到使用要求,并且基本达到超纯透析液标准。结论 单向直供集中供给浓缩液能减少微生物的繁殖、碳酸氢根离子的挥发,可以达到超纯透析液的要求,对进一步提高透析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单向直供 集中供液系统 CCDS 超纯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腹肌分离运用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腹肌分离患者170例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并接受腹部肌群的自主训练,持续两周,每日一次。观察组基于此接受电刺激治疗,持续两周,每日一次。结果:治疗前,两组腹肌分离,脐上围、脐围和脐下围不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电刺激来治疗腹肌分离,可显著减少分离距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腹直肌 分离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