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前期实验自行研发了一种可进行成骨及成软骨双向诱导分化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目的:探索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力学刺激能否提高组织工程骨软骨修复山羊膝关节缺损的效果。方法:取青山羊12只,制作双侧后肢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缺损处均植入在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成软骨、成骨诱导2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复合体,不同的是实验组将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置于磁力搅拌仪上给予力学刺激,对照组未给予力学刺激;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置。植入后12,24周进行大体观察,Masson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新生软骨与骨组织生成,实验组修复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无新生软骨生成。表明通过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阶段的力学刺激,可以改善以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物对膝关节缺损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Β-磷酸三钙 生物反应器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利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构建大段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方法把在体外培养扩增的第三代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大段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复合。将细胞/支架复合体放入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连续灌注培养。28d后,检测细胞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同时对培养后的细胞/支架复合体进行组织学检测及形态学计量,用以评价体外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以静态培养作为对照组。结果培养28d后,灌注培养组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静态培养组。灌注培养组细胞的ALP活性显著高于静态培养组。静态培养组细胞仅在多孔β-TCP支架周缘增殖,形成的新骨量较少。灌注培养组细胞在整个β—TCP支架内增殖,形成的新骨量较多。结论利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的灌注培养,可以使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大段β-TCP载体内增殖并形成新骨,使体外大段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成为可能。

  • 标签: 生物反应器 组织工程 骨髓细胞 β-磷酸三钙支架
  • 简介:输液,输血,静脉高营养是与外科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密切相关,尽管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很多已采用一次性,闭式输液。然而开放式输液仍是不可缺少的尤在基层医院。临床输液反应中发生率最高的是热原反应,常延误治疗。在药品制剂,输液器具处理及临床输液操作任何一个环节均可引起热原反应,而其中输液处理尤为关键。

  • 标签: 热原反应 处理预防 输液器具 除热原 临床输液 胶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1例血透病人低血压伴透析首次使用综合征反应的护理体会。通过对该病人透析中出现3次低血压,1次透析透析反应,经过综合分析,该患者系体液丢失过多,血容量不足,引发的3次透析中低血压。前3次透析运用湿膜透析均平稳,第4次透析出现低血压,予以补液后好转,再上机又出现低血压,原因不明。第5次透析仍然出现相同情况的低血压,考虑透析透析反应引发的低血压。第6次透析经过更换透析,患者主诉全身瘙痒并极度烦躁。考虑透析透析反应。科室进行病例讨论后决定再次更换透析及管路,考虑患者自身病情的原因,体液丢失过多。透析时进行湿接,不排废液,以防引起血容量不足,并且透析过程中进行持续补液3小时。透前30min运用抗组织胺药物。上机引血后,予以闭路循环30min再次上机.结果 加强床边观察护理,透析患者透中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病人安全下机。结论 新入的透析患者,综合分析病情,查找低血压原因,出现透析反应。改用生物相容器高的透析和预处理管路,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护理观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确保血透病人治疗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低血压 透析器 首次使用综合征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宫内节育已成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在我国采用IUD避孕的妇女约占采取避孕措施人群的50%左右,但因节育反应的发生率高,而影响IUD的使用率。导师应用原国家级名老中医丁启后经验方“环宁安冲汤”灵活加减治疗节育反应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环宁安冲汤 节育器副反应 案例
  • 简介:摘要:微生物转化反应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能力使有机化合物发生结构改变的一种方法。在有机药物合成中,微生物转化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述微生物转化反应在有机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深入了解和研究微生物转化反应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有机药物合成技术的发展,为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更多可能性。

  • 标签: 微生物 转化反应 有机药物合成
  • 简介:目的探讨喉镜法与引光气管插管时对心血管应激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腹部及脑肿瘤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喉镜插管(对照组)32例;引光气管插管(观察组)32例。两组麻醉诱导均用咪唑安定0.1mg/kg、利多卡因1.5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5μg/kg及丙泊酚1mg/kg。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肌缺血阈值(RPP)、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变化。结果两组诱导后SBP、DBP、RPP均下降(P〈0.01),而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即刻较诱导后,对照组SBP、DBP、RPP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也增快(P〈0.05),观察组SBP、DBP、HR、RPP无明显变化(P〉0.05);插管后5min,对照组SBP下降明显(P〈0.05),DBP、HR、RPP下降幅度大(P〈0.01),而观察组除HR下降明显(P〈0.05)外,SBP、DBP、R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光气管插管对心血管刺激较小,尤其对血压影响小,降低RIP,插管期间心血管功能较稳定。

  • 标签: 气管插管引光器 喉镜 气管内插管 心血管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透病人透析首次使用综合征反应防治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首次使用透析的血透的患者64例,对首次使用综合征的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分析防治措施和护理体会。结果首次使用透析血透的64例患者中,仅有5例患者出现首次使用综合征,经改用生物相容器高的透析和预处理管路和新透析后,患者症状逐渐减轻,甚至消失。结论血透病人首次使用透析时,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护理观察,尽早发现首次使用综合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确保血透病人治疗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透析器 首次使用综合征 防治和护理
  • 简介:[摘要]合成生物学技术中的生物传感应用逐渐趋于成熟,其为医药行业带来的推动力不容小视,本文拟从生物传感研究进展方向为其在医药领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合成生物学 生物传感器 医药应用 文献综述
  • 简介:急性排斥反应(acuterejection,AR)是肾移植的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就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有关免疫生物学指标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诊断指标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专门用于腰椎椎体间后斜向植入的解剖型融合,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评价。方法:采用6具小牛标本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正常的腰椎功能节段(FSU)、切除左侧小关节及椎板的FSU、植入单枚解剖型融合的FSU及同侧附加椎弓根螺钉的FSU分别测定纵向压缩、屈曲、侧方弯曲及伸展的刚度,进行生物力学特性分析,自身对照比较。结果:①腰椎椎间盘摘除与小关节突切除后其强度和刚度分别比正常标本下降69%和44%(P<0.05);②采用单枚斜向植入椎间融合加强了腰椎的稳定性,能使损伤标本的强度和刚度提高55%和28%(P<0.05),但仍比正常标本差4%—20%;③采用椎间融合附加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提高腰椎的17%强度和50%刚度(P<0.05)。结论:经侧后方斜向植入的单枚解剖型椎间融合在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能提供足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如辅以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则更为牢固。

  • 标签: 单枚解剖型椎间融合器 设计 生物力学 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制备新型钛基材料过程中,纳米银颗粒载入反应时间对其体外抗菌性能和细胞相容性等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聚合作用以多巴胺在纳米孔钛表面构建聚多巴胺(PDA)膜层,通过调节纳米银颗粒载入反应时间(15min,30min,60min),得到不同纳米银颗粒浓度的聚多巴胺修饰钛。利用扫描电镜(SEM)、细胞黏附、细胞毒性及杀菌率等检测方法,对载不同纳米银颗粒浓度的聚多巴胺修饰钛进行体外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能评价。结果载入纳米银反应时间为30min的钛基材料较其他反应时间的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细胞黏附能力、较低的细胞毒性和满意的抗菌性能。结论通过调整纳米银沉积反应时间,可调节材料表面银离子释放量,可得到既有良好细胞相容性,又有较强抗菌能力的聚多巴胺/纳米银修饰多孔钛。

  • 标签: 多孔钛 聚多巴胺 纳米银颗粒 生物学性能 反应时间
  • 简介:本文综述了金表面自组装技术固定生物分子的方法及其在核酸传感和免疫传感中的应用.包括金表面自组装技术的原理:金硫键的形成;金电极及金膜的沉积制作技术:热蒸发沉积、电子束蒸发沉积、飞溅沉积等;金表面Piranha溶液的清洁与处理;自组装常用试剂:含巯基或二硫键的化合物;金自组膜单层的取向度特性、针眼对固定生物分子的影响;自组膜活泼尾基的活化方法及偶联生物分子的方法;金自组装技术在核酸传感及免疫传感中固定核酸、蛋白质的应用,包括在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石英微天平、光学波导测定等核酸与免疫传感中的应用.

  • 标签: 金自组膜 核酸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
  • 简介:双硫仑样反应是急诊科门诊可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它是一种应用某些头孢菌素或甲硝唑或优降糖等药物的患者饮酒后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在诊断治疗过程中经常误诊,误治.本文就此类不良反应做综合报告.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的鉴别与处理。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我院诊治的患者,出现突发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的患者共60例,对突发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进行鉴别区分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根据临床症状计算个情况的比例、两者之间的区分。结果:60例患者突发输液反应与药物过敏反应不同表现的例数,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发输液反应与药物过敏反应有青铜点,也有不同点,通过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症状、病史及预后情况能够进行区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症状、病史及预后情况,对突发输液反应及过敏反应进行鉴别,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增加过敏反应及输液反应临床上的认知,减少突发输液反应或者过敏反应的医患纠纷之间发生。

  • 标签: 突发输液反应 过敏反应 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