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患者治疗期间,图片式体位解释内容、应用效果及对体位配合程度、并发症影响。方法:研究患者于本院收治,病例数总计54,选取随机抽样法方式,对其分组,具体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入院时间开始于2020年1月,结束于2021年8月,且均行手术治疗;该阶段内,单纯语言方式解释手术体位用于对照组,图片式体位解释用于观察组,前者、后者收纳手术室患者以27例为准,比较最终效果,内容包括:临床指标(体位配合程度、体位舒适度),并发症(腰背痛、血管受压、呼吸受阻、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情况。结果:关于体位配合程度、体位舒适度,评分相较对照组,观察组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中,观察组(7.41%)VS对照组(29.63%),数据低,P<0.05。结论:图片式体位解释,既可在其体位配合程度、舒适度方面进行有效改善,又能避免手术室患者一系列并发症,降低发生率,安全性高,可推荐、使用。

  • 标签: 手术室患者 体位配合程度 体位舒适度 并发症 图片式体位解释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肿瘤发生与多种基因的表达及相互作用有关。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项技术已应用于肿瘤的分子遗传研究。本文就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从cDNA或mRNA水平入手)包括差异显示PCR、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抑制消减杂交、cDNA微阵列等概述其原理、技术路线、各自优缺点及在肿瘤中的应用。

  • 标签: 肿瘤学 差异表达基因 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 肿瘤发生 分子遗传学 CDNA微阵列
  • 简介:图像后处理是数字成像设备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是由病人参与实施的操作结束后,由计算机对获取的图像,进行信息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更大限度地满足诊断要求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后处理的方式、种类、速度等代表着设备计算机的功能,是数字成像设备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 标签: 医学影像 科技术语 术语解释 图像后处理 边缘增强 对比增强
  • 简介:[摘要]传染病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属于内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是医学生临床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各临床和基础医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具有其特殊性,传染病临床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临床处理的基本技能,为毕业后从事医疗工作奠定基础。目前,医学院校的传染病教学内容较陈旧并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落后,给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医学人才造成了一定的障碍[1]。为寻找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方法,适应当前医学教育的特点,笔者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引入我院传染病临床教学之后显示,此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法更易被学生接受,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对病例综合分析的能力,有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 标签: []  病例导入教学  传染病学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乙肝病毒血清效果的提升将能够有助于对乙肝患者的确诊,以及康复阶段的复查,提升血清检验的准确性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医学价值。目的通过比较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在乙肝病毒血清中对于准确检验乙肝携带者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了2015年期间我院收治的246例被判断为患有乙肝疾病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以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方式采用两种检验方法的检测。结果经研究显示,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拥有差异,其中化学发光无论是在阳性检出率,还是在重复性检测便利程度上均相对于酶联免疫拥有好的检测效果。结论鉴于化学发光所拥有的优质检测特性,可让检验区域的范围拓宽,提升该方法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将更加便于乙肝病毒的诊疗。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病毒 血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联合酶联免疫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下简称乙肝)患者开展研究工作,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比组与观察组,各组60例,对比组实施酶联免疫检测,观察组实施化学发光检测,对比两种方法乙肝病毒的检测结果以及不同的浓度时的灵敏度。结果:观察组的乙肝检测阳性率高于对比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处于不同浓度下其灵敏度均高于对比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检验中实施化学发光的检测阳性率更高,且不同浓度下的灵敏度均更高,值得推荐。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检验 检验阳性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浆膜腔积液细胞诊断中使用传统涂片、细胞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浆膜腔积液108例,均于2021.09-2023.11期间,在我院收集,分别进行传统涂片、细胞块诊断,比较研究诊断结果。对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细胞块的诊断符合率高于传统涂片,差异性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细胞块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传统涂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浆膜腔积液细胞诊断中,采用细胞块进行诊断,效果优于传统涂片,可获取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传统涂片法 细胞块法 浆膜腔积液 细胞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乙肝病毒血清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09月间,在本院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检验的66例疑似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此次入院患者均实施乙肝病毒血清检验,并采取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进行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率。结果:经检测,化学发光对多种乙肝病毒标志物——HBeAb、HBeAg、HBcAb、HBsAb、HBsAg的检出率分别为57.58%、40.91%、59.09%、62.12%、42.42%,相对比酶联免疫的33.33%、22.73%、39.39%、43.94%、24.24%,均有明显提高(P

  • 标签: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检查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Torch血清检测阳性结果的含义。方法 选取720例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妇女均给予Torch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育龄女性Torch筛查阳性率明显低于不良妊娠女性,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育龄妇女Torch检测可明确孕妇是否存在Torch病毒感染,保障优生优育,避免怀孕风险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Torch血清检测 阳性结果 解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形态检查对临床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接受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的正常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将同期检测结果异常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体检者皆给予血细胞形态检查检测,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出异常者有13例,正常者有5例,假阴性率为27.8%;对照组检出异常者为1例,正常者为17例,假阴性率为5.5%,观察组的13例患者中白细胞异常、红细胞异常、细胞形态异常、存在寄生虫患者分别有4例、6例、2例与1例。结论血细胞形态检查可以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准确的证据,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细胞 形态学检查 临床疾病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病例分析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4级藏医临床本科班中,选择2个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人。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教学。结果观察组期末考试成绩、2次标本辨识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学习能力的问卷调查各项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系统解剖教学中实施临床病例分析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

  • 标签: 临床病例分析法 系统解剖学 传统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乙肝病毒血清检验采用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5月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中疑似乙肝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和酶联免疫检测,观察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结果采用化学发光检测的32例疑似乙肝患者中,阳性乙肝患者为17例,阴性患者为15例,化学发光阳性检出率为51%,显著高于酶联免疫的36%,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血清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检验结果阳性率高,提高临床对乙肝患者确诊率,能够准确地对乙肝患者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对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检测结果的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的疑似乙肝病毒携带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静脉血样采集,并采用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对其乙肝病毒标志物进行血清检查,对两组患者检出的阳性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采用化学发光对疑似乙肝病毒患者的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之后,检出的阳性率为72.09%,采用酶联免疫对疑似乙肝病毒患者的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的阳性率为54.69%,说明实验组患者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化学发光对疑似乙肝病毒患者进行检测,相对于采用酶联免疫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在医学临床领域广泛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病毒 血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分别实施快速血清检测与微生物培养检测,对比检验诊断所发挥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研究对象是82例确诊患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检测方式是快速血清标志物检验,对照组的检测方式是常规微生物培养检测,对比检测准确率。结果:检测准确率:观察组是97.56%,对照组是87.8%,组间对比存在统计意义。结论:快速血清标志物检验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疾病检验诊断发挥的检测价值更高,优势是便捷快速,准确率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快速血清学检测法 微生物培养检测法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运用盲手触识骨的效果。方法:通过将本学校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验方法的不同将这些学生分为对比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0名,对比组学生使用传统教学法学习骨学知识,试验组学生使用盲手触识骨的方法学习骨学内容,比较两组学生的平均成绩。结果:试验组考试成绩(95.294±1.458)分高于对比组(76.168±1.102)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盲法手触识骨 实验教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