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农民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平衡量表对湖南省益阳市南县140位农民进行调查。结果①农民症状自评量表阳性检出率较高(61.4%),各因子分基本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②农民的生活满意度一般(17.57±6.73),正性情感体验得更多(2.64±1.20),而体验到较少的负性情感(1.63±1.41);③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在主观幸福感的负性情感成分上有显著差异(F=5.139,P<0.01);④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均分及其各因子主观幸福感中的负性情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回归方程可写为心理健康=0.516*负性情感+0.156*正性情感。结论农民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农民主观幸福感一般;农民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农民,其主观幸福感也高,体验到较少的负性情感。

  • 标签: 心理健康 主观幸福感 农民 相关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地区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情况。方法:回顾性统计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某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监测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结果:男性心脑血管疾病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57.42/10万,女性为189.27/10万高。>65岁545.97/10万最高,其次为45-64岁134.55/10万,15-44岁12.76/10万,0-14岁0.11/10万。脑血管病为49.56/10万,缺血性心脏病为47.00/10万,其他疾病为423.48/10万。结论:该地区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其中女性、>65岁人群的死亡风险更高,需尽早诊治及治疗,降低当地死亡率。

  • 标签: 城乡居民 心脑血管疾病 死亡
  • 简介:[摘要]背景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晓率低,且无成熟有效的培训模式可遵循。目的在社区居民中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评价培训效果,为心肺复苏术的普及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西城区的居民180人,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0人。试验组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培训,除进行理论知识讲座外,进行角色扮演,现场情景模拟示教;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模式,以理论授课形式为主进行知识讲座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评分情况。结果培训后实验组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情景式教学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易于为社区居民接受,有利于心肺复苏技术的推广普及。

  • 标签: []效果分析 心肺复苏 技能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荆门市东宝区2013年心脑血管事件病例,了解病例性别、年龄、病种分布情况,为有关部门确定疾病防治重点、提高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东宝区2013年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病例按照国际ICD-10进行登记、分析。结果在2013年全区共登记报告心脑血管病例790例(其中男性报告发病412例,女性报告发病378例),登记报告发病率为290.83/10万,男女发病水平大致一致(X2=0.18P>0.05);从发病年龄来看,45岁组前处于较水平,从50岁年龄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上升,到8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发病率为1946.53/10万;从疾病发病顺位来看,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占了前三位,为所有登记心脑血管疾病报告病例的85.95%,三者发病率分别为147.03/10万、46.14/10万、35.81/10万,其中脑出血的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且有统计学差异(X2=9.82P<0.05);结论心脑血管事件已成为影响东宝区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应该加强其防治,卫生部门应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发病率,同时对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的病例加强管理,加强提高人们的期望寿命。

  • 标签: 居民 心脑血管疾病 发病 分析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武侯区居民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知识认知情况及需求情况,为健康知识的普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53名成都市武侯区居民对CPR的了解及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武侯区居民对CPR的认识水平较低,能进行正确的口对口人工呼吸的百分比为32.1%,能正确的判断CPR有效指针的百分比为24.5%,96.2%的调查者表示愿意在学习CPR之后对发病者进行救助。结论成都市武侯区居民对CPR知识了解状况不佳,需求率高,同时应结合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方法开展CPR的普及。

  • 标签: 成都市武侯区居民 心肺复苏 认知 需求
  • 简介:【摘要】深化整体护理过程中,要强调护理人员对现代护理理念的认识,并实施护理行为。为此,我们必须明确实施整体护理的目的和方法,并逐步强化护理人员落实护理程序,时时健康教育和加强基础护理的行为,避免流于形式,真正满足病人需求,提高护理服务品质。

  • 标签: 整体护理 护理理念 护理行为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养生健康理念在现代社会的普及应用。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养生健康理念的普及现状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情况,旨在深入了解养生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养生健康理念,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 标签: 养生健康理念 现代社会 普及 应用
  • 简介: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麻醉和镇痛技术的进步以及降低外科应激药物的应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处理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亦涌现出许多新的理念,这些新理念被整合应用于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处理,极大地改善了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外科围手术期 胃肠外科 应用 围手术期处理 微创外科 外科应激
  • 简介: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医疗行业快速发展,国内外逐渐兴起了一种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措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快速康复外科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患者应激反应,将其应用到骨科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绩。本文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的应用展望。

  • 标签: 快速康复 外科 理念 骨科 应用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多因腹部手术创伤及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等原因引起的肠壁水肿及渗出,形成的动力性和机械性并存的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标准:(1)腹部术后2周内发生肠梗阻;(2)术后肠功能短暂恢复,进食水后再出现肠梗阻,以腹胀为主;(3)腹部X线平片和全腹CT多个小的液气平面,无高度扩张的肠管。治疗理念:(1)禁食水+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2)以完全肠外营养支持;(3)生长抑素应用减少肠腔内积液,减轻肠壁水肿;(4)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5)胃肠动力药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6)在治疗过程中,若体温持续上升、腹痛腹胀进行性加剧、出现腹膜炎征象时,应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 标签: 肠梗阻 炎症 手术后期间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摘要:近几年,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一直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新医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着力改革体制机制,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在新医改背景下,人性化、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正日益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强心针,医院志愿服务的孕育和兴起将成为提升医院形象、树立品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快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建设,将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时代强音注入到医院文化建设中去,彰显了医院正确的人文关怀和公益性价值。

  • 标签: 以人为本 医院 志愿服务
  • 简介:肛门作为上接消化道的一个控便器官,已经完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消化道概念,解剖生理上包括了直肠下段、肛管以及控制排便及感觉的神经肌肉结构。有效保留这个器官不但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还关系着病人的社会活动及自尊。

  • 标签: 结直肠外科手术 直肠肿瘤 结肠炎 溃疡性 直肠瘘
  • 简介:摘要:微创理念和微创技术是现代外科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要求“尽可能少或小的创伤”使患者达到和保持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病人付出尽量小的代价”)而达到同样良好的效果。如何将微创理念微创技术应用于肛肠外科是目前肛肠科专业医生积极探索的问题,也是肛肠外科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

  • 标签:     微创理念,微创技术,痔病诊治中的应用
  • 简介:摘要: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引入为外科护理注入了新的理念实践方法。本研究通过深入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实践,突显其在提高手术患者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风险、优化医疗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独特价值。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揭示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患者康复的积极影响,为外科护理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理论支持。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康复速度,并发症风险,医疗资源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是一种多学科、多模式的护理理念,旨在通过优化手术前后的护理流程,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传统护理方法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ERAS理念对普外科护理实践的指导意义及其对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ERAS理念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质量,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再入院率。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普外科护理 康复效果 护理流程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326例门诊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163例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55%,显著高于对照组80.9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23.334,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渗透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为患者提供贴心的护理服务,减少医疗纠纷,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门诊护理工作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