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作者曾遇姐弟2人食用木耳后致日光性皮炎。皮损都发生在光照暴露部位的上肢,有灼热胀痛,红肿和密集小水泡。这2例次日再次进食木耳后于下午症状加重,证实患者是由木耳引起的日光性皮炎。经给予泼尼松、维生素C及避光治疗,均在7~9天后皮疹消退。

  • 标签: 木耳 日光性皮炎 泼尼松 维生素C 避光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藏窦窦道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藏窦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样本资料为40例骶尾部藏窦患者,在2019.01~2022.01治疗时间段,顺序编码分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对照组/20(传统皮瓣转移),实验组/20(藏窦窦道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相较患者(1)围术期指标;(2)VAS评分。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围术期指标、VAS评分改善价值显著,(P<0.05)。结论:藏窦窦道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藏窦,临床疗效显著,积极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藏毛窦窦道切除 菱形皮瓣转移 骶尾部藏毛窦 临床
  • 简介:摘要:眼内异物在临床中属于特殊眼外伤,比一般眼球旁穿通的危害性更大,除异物在进入眼球时产生的机械性损伤外,异物长时间不取出同样对眼球造成严重损害,当异物损伤眼组织,将引起眼部发生病理性与功能性改变。异物种类有多种,如树枝、金属丝、竹签、机床上的飞屑、射击的弹丸等,其中存在外伤史、通过锤敲击与爆炸造成眼内异物的可能性最大。临床针对眼内异物最直接的处理办法为及时取出异物,避免异物对眼球产生更大刺激,进而降低视力,但眼内异物的复杂性与不可控性较大,部分异物可能为活物,在游走过程中无法准确取出,甚至因为操作时间的延长,对眼睛加大损害。对此,本文选取1例眼内游走虫异物患者,重点分析处理过程,旨在为临床治疗眼内异物相似病例提供参考。

  • 标签: 异物,眼内,游离,随访                                                                             
  • 简介:摘要:眼内异物在临床中属于特殊眼外伤,比一般眼球旁穿通的危害性更大,除异物在进入眼球时产生的机械性损伤外,异物长时间不取出同样对眼球造成严重损害,当异物损伤眼组织,将引起眼部发生病理性与功能性改变。异物种类有多种,如树枝、金属丝、竹签、机床上的飞屑、射击的弹丸等,其中存在外伤史、通过锤敲击与爆炸造成眼内异物的可能性最大。临床针对眼内异物最直接的处理办法为及时取出异物,避免异物对眼球产生更大刺激,进而降低视力,但眼内异物的复杂性与不可控性较大,部分异物可能为活物,在游走过程中无法准确取出,甚至因为操作时间的延长,对眼睛加大损害。对此,本文选取1例眼内游走虫异物患者,重点分析处理过程,旨在为临床治疗眼内异物相似病例提供参考。

  • 标签: 异物,眼内,游离,随访                                                                             
  • 简介:目的:研究金狗脊要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其精油部分,经二级解析分离出精油Ⅰ和Ⅱ。并用GC-MS-联有技术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以相对含量≥0.1%计数,从精油Ⅰ和Ⅱ中分离出43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25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相对含量≥10%)按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十五碳酸、十六碳三烯酸甲脂、亚油酸甲酯。结论:γ-松油烯等1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

  • 标签: 金毛狗脊 化学成分 超临界CO2萃取 GC-MS分析
  • 简介:<正>1病例简介患者吴某,男,71岁。因"发现阴囊包块7个月余"入院。患者7个月前发现右侧阴囊表面一花生米大小肿块,无触痛,自述当时无发热,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恢复后出院。3个月前患者再次发现右侧阴囊表面米粒状突起,并逐渐增大,9天前在当地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切除物送病理会诊回示阴囊外根鞘癌。今又见阴囊底部有一大小约2cm×1cm×1cm肿块,表面无明显红、热、痛,体温正常,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无排尿困难。病人自发病来,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亦无会阴区外伤史或药物过敏史。体检:

  • 标签: 外毛根鞘癌 阴囊 手术切除 恶性肿瘤 细胞学 组织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尾部藏窦手术护理要点。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骶尾部藏窦患者为样本,在术前、术后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护理后VAS得分为(1.0±0.2)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的(4.3±0.5)分,无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骶尾部藏窦患者接受手术时,在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 标签: []骶尾部 藏毛窦 综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象皮粉是否能抑制藏窦术后创面渗出、疼痛及减少创面愈合的时间。方法包括98例藏窦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术后第2天换药时使用橡皮粉覆盖于创面,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0.5%甲硝唑注射液伤口湿敷,分别于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0天进行疼痛评分、渗出评分,并统计创面痊愈时间。结果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研究组创面疼痛及渗出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创面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象皮粉能明显抑制藏窦术后创面的渗出及疼痛,加速创面愈合。

  • 标签: 象皮粉 藏毛窦 术后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头颈部母质瘤的MSCT及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确诊的头颈部母质瘤患者的临床及CT、MRI影像表现。其中女性7例,男性4例;年龄1~55岁,中位年龄16岁;病程1周 ~3年余不等。7例行MSCT检查(其中5例为CT平扫,2例为CT平扫加增强),4例行MRI检查(均为MRI平扫)。结果 MSCT及MRI均表现为紧邻皮肤的皮下脂肪内的混杂密度/信号结节或肿块,边界清楚,11例均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0例无分叶,1例浅分叶;5例合并钙化(CT呈更高密度,T1WI及T2WI呈低信号),1例为全瘤钙化;4例周围可见少许条索影(CT呈高密度,T2WI呈高信号),5例邻近皮下脂肪模糊;增强扫描2例病灶均呈不均匀性轻中度强化。结论 在MSCT或MRI图像上看到紧邻皮肤的皮下脂肪内,含有钙化的结节或肿块,边界清晰,CT密度混杂(等/稍高/稍低),T1WI呈等、T2WI呈等-稍高信号、T2WI压脂呈高信号,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伴条索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轻中度强化时,应考虑到母质瘤的可能。

  • 标签: 毛母质瘤 钙化上皮瘤 头颈部 CT MRI
  • 简介:摘要:强脉冲光治疗仪是一种先进的高科技美容项目,采用全光谱强光,直接照射于皮肤表面,可以穿透至皮肤深层,选择性作用于皮下组织,达到良好的脱毛效果。本试验中使用GSD公司强脉冲光治疗仪对100例患者进行脱毛治疗,根据脱毛部位选择合适的运行参数,治疗间隔为1个月治疗1次,共3-6次,以治疗结束3个月后是否重新长出毛发为指标判定治疗有效率。结果表明100位患者中的上肢、下肢、唇有效率可达95%~97.22%,对腋毛和阴毛的有效率分别为75%和50%。说明强脉冲光治疗对体的去除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强脉冲光治疗仪 脱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6年后手术的患者80例为本次观察组,同时筛选2016年之前实施手术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我科室自2015年开始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不仅在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上进行提高,同时通过护理警示标识的设置,做到提示性,统计两组手术出错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统计观察组出错率为6.25%,对照组出错率为13.75%,比较显示具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护理人员做好相关的提示,有效降低手术室管理中的出错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母细胞瘤和基底细胞癌在临床病理方面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已经确诊母细胞瘤的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26例基底细胞癌石蜡标行HE染色和CK7、bcl-2、AR、CD10、Ki-67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形态学与免疫组化的表达。结果从研究中可以看出,母细胞瘤主要从基底样的生发细胞中得来,肿瘤主要存在于真皮和皮下的组织中,没有和表皮之间连接,具有比较清楚的境界,均匀分布同时毛囊分化后的母细胞团对其所构成;在免疫组化中,有1例出现CK7(-),有2例出现弱(+),有1例出现bcl-2(-),有2例出现弱(+),有1例出现AR(-),有1例出现CD10(-),瘤周间质(+);Ki-67阳性指数10%~20%。此外,基底细胞癌主要从基底样的生发细胞中得来,癌细胞和表皮基底部之间是连接的,出现浸润性生长的趋势,周围的癌细胞是栅栏状,间质疏松,同时,癌巢与间质间出现收缩性裂隙,在免疫组化上有6例CK7(+),有2例弱(+);有7例bcl-2(+),有5例弱(+);有2例AR(+),有4例弱(+),癌周间质(-);Ki-67阳性指数20%~30%。结论在镜下组织学的特点和免疫表型的综合分析下,可以帮助肿瘤的临床鉴别。

  • 标签: 毛母细胞瘤 基底细胞癌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节护理工作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针对本次研究工作,样本选取为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神经外科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临床随机编码,选取其中1号到50号患者为对照组,其在临床护理中开展的是常规护理内容,剩下的51号到100号患者为观察组,其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的是细节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开展细节护理模式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8.0%,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且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其采用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且患者在临床护理完成之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大大降低。

  • 标签: 神经外科 细节护理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