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对丹参提取物的食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研究。结论:丹参提取物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无遗传毒性,最大无损害作用剂量大于0.83g/kg体重,相当于人体推荐摄人量的100倍。丹参提取物在本研究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

  • 标签: 丹参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施行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疾病知识掌握度为90.5%,依从性为88.1%,并发症发生率为4.7%,满意度为95.2%,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护患关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毒性病理学是从形态学的角度阐明药物毒性造成的组织损伤,包括药物损伤类型、作用部位、病变程度和预后等基本问题,为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因此,毒性病理学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数据或结论常常决定许多药物研发项目的终止或继续。本文从毒性病理学的特点、规范性管理、病理学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毒性病理学发展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 标签: 毒性病理学 药物毒性 药物安全性评价 规范性管理 病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抗代谢类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使用抗代谢类化疗药物的7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后使用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多西他赛化疗6个周期,在化疗疗程结束后,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心脏毒性进行分组(心脏毒性组和非心脏毒性组),使用超声心动图对两组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以此评价超声心动图评价抗代谢类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价值。结果:心脏毒性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21.0±4.5)mm、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E/A)(1.0±0.03)和二尖瓣环侧壁组织多普勒频谱(E/e’)( 8.0±1.2)均显著低于非心脏毒性组,P<0.05。结论:抗代谢类化疗药物会导致心脏毒性,超声心动图可用于化疗后所致的心脏毒性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抗代谢类化疗药物 心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灵芝提取物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慢性毒性。方法 根据 GB 15193.3-2003、GB 15193.4-2003、GB 15193.5-2003、GB 15193.7-2003、GB 15193.13-2003,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 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90d喂养实验对灵芝提取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进行研究。结果 灵芝提取物对雌、雄昆明种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 MTD) 均大于20g/kg·bw,属无毒级; 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90d喂养试验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加、食物摄入量、食物利用率、脏器/体重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异常,血液学指标和生化指标值在正常范围内,大鼠主要脏器组织未见有意义的病理学改变;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大于2.5g/kg·bw。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灵芝提取物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灵芝提取物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亚慢性毒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葛根提取物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为葛根提取物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葛根提取物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和90d经口毒性试验。结果 小鼠急性经口LD50>12.0g/(kg·bw),属实际无毒级;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90d经口毒性实验中,各剂量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生化、尿常规、脏器湿重及脏/体比等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与试验因素有关的变化,确定该葛根提取物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4.00g/(kg·bw)(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300倍)。结论 在本次条件下,葛根提取物未见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

  • 标签: 葛根提取物 急毒 遗传 90g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用于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三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酸酶(ALT)含量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ALT含量降至(79.3±56.8)U/L,TBIL含量降至(69.3±49.2)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基强的松龙用于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及疗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甲基强的松龙 还原型谷胱甘肽 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184-01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药物作用机制。方法 78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均为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以常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连花清瘟胶囊治疗。对比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连花清瘟胶囊 病毒性肺炎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1981~2009.11)、CNKI(1980~2009.11)、VIP(1989~2009.11)、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1期)、PubMed(1966~2009)、EMbase(1966~2009)等数据库,全面搜集有关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1标准,数据分析采用RevMan5.0软件。结果共纳入15个RCT,但研究质量均不高。纳入文献均未提及隐蔽分组及盲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常规治疗+参麦注射液组的总有效率[RR=1.16,95%CI(1.07,1.25)]、心电图改善率[RR=1.55,95%CI(1.25,1.93)]及在降低CK和CK-MB方面均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但在降低AST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常规治疗+参麦注射液组的总有效率[RR=1.12,95%CI(1.01,1.25)]、心电图改善率[RR=1.35,95%CI(1.07,1.70)],及在降低CK、AST方面均优于西药+常规组,但在降低CK-MB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常规治疗下参麦注射液+西药组的总有效率[RR=1.26,95%CI(1.12,1.42)]及在降低CB-MB和LDH-1优于常规治疗+西药组。有4个研究报告了参麦注射液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微皮疹以及脸红、胸闷,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道。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效果,可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心肌酶,提高心电图改善率。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的原始文献质量不高,影响研究结果的论证强度。有待于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病毒性角膜炎中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炎琥宁治疗的效果。方法参考不同用药方式将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纳入以及收治的44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进行分组,参照组纳入22例行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的患者,实验组纳入22例行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炎琥宁治疗的患者,对比观察两组组间对比数据。结果研究显示,实验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荧光素染色转阴时间、畏光与疼痛缓解时间、角膜损伤愈合时间、干涩不适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计算值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统计学展现显著数据参比意义。结论将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炎琥宁治疗应用在病毒性角膜炎中具有值得借鉴的价值存在。

  • 标签: 更昔洛韦 炎琥宁 病毒性角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采取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接收64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按照系统抽样法分组,对照组(32例)采取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32例)实施甲泼尼龙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是93.75%,对照组是75.00%,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

  • 标签: 重症病毒性脑炎 甲泼尼龙 地塞米松
  • 简介: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胶囊的遗传毒性及生殖系统毒性.方法根据,进行该制剂的特殊毒理实验研究.结果昆明山海棠胶囊无移码突变和碱基置换效应;剂量低于250g·kg-1时,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SCE)正常,高于此剂量,则可增加SCE频率,且使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显性致死试验阳性;雌鼠均不能受孕;精子畸形率显著增高,随剂量增加而精子畸形率增高;对孕鼠重量、活胎重量及平均胎仔数等各项指标均无影响.结论昆明山海棠胶囊具有低、中度的遗传毒性和一般生殖毒性,而无胚胎毒性.

  • 标签: 昆明山海棠胶囊 遗传毒性 生殖毒性 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精子畸形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评价心理护理对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患者均从住院部收治,随机分2个小组,患者例数分别5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组间的护理依从性、护理总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护理依从性(96.00%)与护理总满意率(94.00%)均比对照组(护理依从性、护理总满意率分别76.00%、74.00%)更高,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且患者对该种护理模式极为满意。

  • 标签: 心理护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护理依从性 影响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以能量合剂、大剂量维生素C、利巴伟林、黄芪等治疗;治疗组3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 标签: 1 6-二磷酸果糖,病毒性心肌炎,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抽选出本院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从中抽选出80例患儿以简单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组),对照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展开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5.00%VS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20.00% (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运动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FMA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 重症病毒性脑炎 运动能力 并发症 症状改善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护理联合险管理在提高急性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30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输液外渗、压迫性损伤、意外性伤害、血栓)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 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