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毒品滥用者强制戒毒期间的情绪状况。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苏州强制戒毒所的216例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强制戒毒期间新型毒品滥用者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国内正常成人常模(t=8.113,P〈0.01),女性显著高于男性(t=3.021,P〈0.01),未婚组显著高于未婚同居组与离婚组(P〈0.05),已婚组显著高于离婚组(P〈0.05),吸毒年限〈1a与≥1a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毒品渴求组显著高于不渴求组(P〈0.05或0.01)。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在强制戒毒期间有明显的抑郁情绪,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以及对毒品的渴求程度不同,其抑郁程度有显著差异。

  • 标签: 新型毒品 毒品滥用 强制戒毒 抑郁 抑郁自评量表
  • 简介:摘要太赫兹光谱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许多国家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力去研发太赫兹光谱技术。太赫兹光谱技术因此被广泛运用于生活各方面,如工业、医药和食品等。本文则重点介绍了太赫兹光谱技术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应用原理以及其发展前景。

  • 标签: 太赫兹光谱技术 毒品检测 光谱分析 应用
  • 简介:摘要为更好地对毒品进行控制并使用镇静、镇痛类可导致成瘾性的药物。毒品本身以及其衍生物可作为毒品滥用人群生物样品的检测标志物。本文对生物样品中毒品代谢标志物检测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多种常见毒品血液、尿液中检测的方法以及各种常见毒品的检测标志物以及分辨方法。

  • 标签: 生物样品 毒品代谢标志物 检测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毒品注射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emoralpseudoaneurysm,FP)的急诊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毒品注射所致FP患者急诊手术临床资料,其中39例(84.8%)行近端髂外动脉+远端股浅股深动脉缝扎,4例(8.7%)首次手术采用隧道旁路人工血管重建,3例(6.5%)经瘤腔行人工血管重建。结果行动脉缝扎的39例中,4例(10.3%)术后出现患肢缺血,1例非手术处理恢复,2例再次手术经隧道旁路行人工血管重建,1例于当地医院截肢。首次手术行隧道旁路人工血管重建的4例,术后均恢复正常;经瘤腔行人工血管重建的3例中,1例发生人工血管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去除人工血管后恢复。23例(50.0%)完成1年以上随访,其中18例动脉缝扎者中1例(5.6%,1/18)长期间歇性跛行,另5例人工血管重建者通畅。结论规范毒品注射所致FP的手术抉择和操作流程,注意术中细节,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股动脉 动脉瘤 假性 物质滥用 静脉内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疗法.方法对34例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3例直接采用ePTFE人造血管行旁路髂外动脉和股浅动脉端侧吻合术,3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其中1例术后吻合口破裂出血改行ePTFE人造血管行旁路髂外动脉动脉和股浅端侧吻合术,18例股动脉结扎术.全部病例保肢成功.血管移植者术后复查彩色多普勒显示移植血管通畅.结论在患者不能采用合适的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及人造血管移植时,运用结扎股动脉术是治疗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假性股动脉瘤 注射 端侧吻合术 髂外动脉 毒品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治疗对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型毒品滥用者60例(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治疗的观察组(30例)与常规干预的对照组(30例),观察组心理状态及健康知识认知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健康知识认知评分高,P<0.05。结论:给予新型毒品滥用者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治疗,能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健康知识认知,值得借鉴。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理治疗 新型毒品滥用者 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5例静脉注射毒品患者,均有心脏瓣膜赘生物,其中三尖瓣赘生物并关闭不全14例,二尖瓣赘生物并关闭不全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术前血培养阳性8例。行三尖瓣置换术6例,三尖瓣成形术8例,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结果均手术治愈,心功能明显改善,2例有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术后均获随访,平均时间(46.8±22.3)月。随访期间抗凝不当致大咯血1例,予维生素K1治疗后痊愈,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1例,予强心利尿等内科处理维持。结论外科手术修复受累瓣膜或置换瓣膜是治疗静脉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心内膜炎 物质滥用 静脉内 瓣膜置换术 瓣膜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疑似毒品中的检测效果及效能。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2月疑似毒品标本62例为对象,对所有标本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并将获得的质谱图进行解析,推测氟胺酮电子轰击电离(EI)的裂解途径,以最终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疑似毒品中的鉴定效能。结果:62份疑似毒品标本,经“金标准”最终确定毒品25份,确诊率为40.3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查确诊23份,检出率为87.10%(54/62);氟胺酮在12.03min下质谱碎片主要征离子峰为164、193、150、136、122和115;氟胺酮通过在EI离子源作用下丧失一个电子获得分子离子211,分子离子峰相对较弱,强度有基峰7%;分子离子失去羰基并形成质谱碎片193;该分子离子脱去C4H8基团获得基峰碎片164,再脱去羰基能形成质谱碎片136,再失去一个甲基获得122,分子离子脱去C4H8O获得150,再脱去HF和甲基获得115。结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用于疑似毒品中,可获得较高的检验鉴定效能,能实现样品中氟胺酮成分测定,具有简易、可靠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毒品 检测效果 氟胺酮成分
  • 简介: 摘要:目的:为了解大学生对新型毒品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态度,进而展开新型毒品预防教育。方法:对吉林省某专业45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4.2%的听说过新型毒品;3.7%的人不知道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351人(76.8%)参与了新型毒品宣传教育活动,424人(92.8%)表示希望接受新型毒品的有关教育。结论:大学生对新型毒品认知和教育的意愿较高,但缺乏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对新型毒品防治知识的了解。

  • 标签: 大学生 新型毒品 认知 态度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毒品注射所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对97例(102条患肢)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患者的超声诊断及术后超声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101条肢体)行髂股动脉结扎术,其中1例同时行左下肢膝上截肢术。术后75例(78条患肢)获得随访,随访率为77%(75/96),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27个月。随访期间10例(12条患肢)患者因毒品滥用死亡,余65例(66条患肢)存活,其中18例(18条肢体)出现间歇性跛行。彩超检查显示术前患肢血流量比健侧降低,术后患肢股动脉以远下肢动脉均通畅,血流量较术前没有明显减少;平均动脉压也证实术前血流动力学状态患侧较健侧有显著减弱[(18.08±2.76)mmHgvs(65.03±3.15)mmHg,P<0.001],术后平均动脉压可维持在18.08mmHg左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毒品注射所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诊断和术后随访是具有价值的手段。

  • 标签: 毒品注射 假性股动脉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随访
  • 简介:目的为了解违法犯罪者人格特征。方法对100例在押的违法犯罪者作了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MMIP)测查,并与一般人做对照。结果违法犯罪者的Pd、Pa、Ma等量表分数均比一般为高,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在MMIP剖析图上形成4、6、9型的编码模式。结论违法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不成熟,易冲动,固执多疑,自负的自我放纵。

  • 标签: 违法犯罪者 人格特征 个性调查 明尼苏达 MMIP 编码模式
  • 简介:内容摘要刑事一体化是我国刑事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刑事司法活动对刑事科学理论及技术研究的实际需求,是我国刑事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经之路。犯罪心理学是刑事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特殊的学科,犯罪心理学和其他刑事学科相比在对犯罪行为的研究上有着不同视角和作用,刑事一体化与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应相辅相成,互相融合才能更好的为我国刑事司法活动提供理论以及技术支持。让刑事司法部门更好的为国家及社会服务。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