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断层摄影(DBT)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乳腺结构扭曲的诊断效果。方法 搜集通过DBT+FFDM发现乳腺结构扭曲病变同时具备病理结果的100例病患的资料,剖析DBT以及FFDM两类检验方式对乳腺结构扭曲病变的良恶性判断以及病理结果。结果 DBT对伴肿块结构扭曲的诊断特异度为69.00%、阴性预测值为80.00%,明显优于FFDM的诊断特异度为28.60%、阴性预测值46.2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FFDM检查,DBT检查对乳腺结构扭曲病变具备突出的诊断意义。

  • 标签: 乳腺断层摄影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乳腺结构扭曲 诊断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横截面积(CSA)改变,及其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糖尿病病程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4例(患者组)。依据TCSS评分评价糖尿病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DSP),并分为无DSP(0~5分)、轻度(6~8分)、中度(9~11分)及重度DSP(12~19分)亚组;依据糖尿病病程分为0~5年、6~10年、11~15年及〉15年亚组。同期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均行下肢神经超声检查,检测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的CS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组各亚组及正常对照组间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C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CSA均与TC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615、0.632、0.641,P均〈0.05),且均与糖尿病病程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613、0.643、0.682,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高频超声所示下肢周围神经CSA改变与神经损害严重程度及糖尿病病程有关。高频超声可为糖尿病感觉运动多发神经病的分期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并发症 多伦多临床系统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研究发育正常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临床诊断或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患者组)及9例健康体检者(体检组)行头颈64层螺旋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和高级血管分析等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发育正常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C4横突孔直径和横截面积。结果对患者组及体检组双侧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双侧C4横突孔直径和面积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患者组0.998〉P〉0.855,体检组0.997〉P〉0.8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组及体检组双侧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双侧C4横突孔直径和面积分别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及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性检验0.855〉P〉0.196,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0.990〉P〉0.6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组与体检组数据合并后(合并组)对双侧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双侧C4横突孔直径和面积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0.999〉P〉0.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合并组双侧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双侧C4横突孔直径和面积分别进行多元相关分析,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椎动脉 直径 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痤疮患者中采取红蓝混合光与倒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依据不同治疗干预方式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4例痤疮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纳入行常规药物治疗的32例患者,实验组纳入行红蓝混合光与倒联合治疗的32例患者,分析实验组与参照组痤疮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痤疮患者并发症计算值低于参照组,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痤疮患者中可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红蓝混 倒模 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痤疮患者中采取红蓝混合光与倒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依据不同治疗干预方式将 2015年 12月至 2017年 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 64例痤疮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纳入行常规药物治疗的 32例患者,实验组纳入行红蓝混合光与倒联合治疗的 32例患者,分析实验组与参照组痤疮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痤疮患者并发症计算值低于参照组,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 P< 0.05)。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痤疮患者中可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红蓝混 倒模 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倒术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酒渣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酒渣鼻患者,采用信封法“双盲”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口服皮肤病血毒丸,同时联合药物倒术;对照组70例,口服皮肤病血毒丸,2组疗程均为1个月。以酒渣鼻的红斑、丘疹及毛细血管扩张程度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7%及71.4%,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物倒术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酒渣鼻,具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酒渣鼻 皮肤病血毒丸 药物倒模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悬吊防护屏对介入医师最佳防护方案的体作探讨。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介入诊疗医师2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对照组悬吊防护屏用铅玻璃下接铅橡胶皮,观察组悬吊防护屏用铅玻璃;将两组防护屏防护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正位投照下第一术者1.2m高度时可见剂量呈高峰状态,观察组屏蔽率为62.3%、对照组屏蔽率为40.5%,观察组防护屏蔽率比对照组高,P<0.05;左侧位投照下两组防护屏蔽率58.4%、60.7%比较无差异,P>0.05;但防护屏对术者左侧起到的防护效果明显,而第二术者以附近位置摆放防护屏的防护效果明显。结论介入治疗医师悬吊防护屏选择铅玻璃的防护效果均良好,但临床实际应用中需依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 标签: 悬吊防护屏 介入医师 防护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眼表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90例2017年4月-2018年1月的干眼症眼表炎症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则予以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干眼症改善的时间、眼表炎症控制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症状评分、荧光素染色分数;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干眼症改善的时间、眼表炎症控制时间、泪膜破裂时间、症状评分、荧光素染色分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眼表炎症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干眼症状和控制炎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普拉洛芬滴眼液 干眼症眼表炎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辨证配合面膜倒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80 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实验组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面膜倒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面膜倒治疗。两组患者同时进行红蓝光照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经过 2 周、 4 周治疗后,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中药辨证配合面膜倒治疗痤疮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 标签: 痤疮 中药辨证 面膜倒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AP评分模型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的预测价值的评估.方法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1月1日在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行胃镜检查及CT检查的肝硬化患者189名,记录其住院期间的血常规、肝功能测定、CT下测量的脾脏多维指数及胃镜检查报告.依照胃镜报告食管静脉曲张分级将其分为无静脉曲张组、轻度静脉曲张组、中度静脉曲张组、重度静脉曲张组及静脉曲张出血组分别绘制各个预测模型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各个预测模型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预测价值.结果VAP评分模型预测中重度静脉曲张-出血的AUC分别为0.901,临界值分别为461.5,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8.66%.结论VAP评分模型可预测肝硬化患者是否存在中重度EV及出血的风险,具有很好的预测准确性.关键词VAP评分模型;食管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出血;肝硬化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18-02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多影像指导下急性脑干梗死的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46例术前行 CTA或 MRA发现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3例。观察组采用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血管急性再闭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而简式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均显著提升(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多影像指导下的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更加快速的恢复其生理功能,促进其良好恢复。    【关键词】 多影像; 急性脑干梗死; 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PICC带管肿瘤患者实施多延续护理,对并发症以及导管维护依从性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挑选 2016年 03月至 2019年 03月收治 90例 PICC带管患者予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 45例。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将多延续护理用于观察组。将 2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以及干预前后导管维护依从性加以比对。 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对照组患者总依从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对于肿瘤科 PICC带管肿瘤患者实施多延续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

  • 标签: PICC带管 肿瘤 多模延续护理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