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脑梗死不同时间进行溶栓治疗的疗效,探讨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15年的6月~2017年的8月前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分为溶栓A组与溶栓B组,A组于3h内开始治疗,B组是3~6h内开始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溶栓A组在处于治疗24h及治疗7d时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B组;溶栓A组在治疗后获得的总有效率高于溶栓B组;溶栓A组的血管再通率高于溶栓B组,组间比较提示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符合溶栓治疗指征的患者,越早开始进行溶栓治疗获得的效果越显著,且具备一定的安全性,是患者预后的保障。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用于急性脑梗塞在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研究人员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在所有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观察组使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干预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5.14±2.73)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9.85±2.45),而GCS评分(15.78±2.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14.12±0.35),(P<0.05)上述观察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结论对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患者发病至住院时间<4.5h时,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昏迷状况,促进疾病好转,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塞 不同时间窗溶栓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小骨清除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接诊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小骨清除血肿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临床指标(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小骨清除血肿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临床指标和预后,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小骨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骨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3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纳入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2例,实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41例,实行小骨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及术中出血量、住院及手术时间。结果对照组疗效显著低于实验组,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明显(p<0.05);实验组手术、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评分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给予小骨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脑出血 开颅手术 小骨窗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用血趋势,建立红细胞供应量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厦门市中心血站2008-2017年各血液成分供应量,做趋势分析,建立红细胞的预测模型。结果2008-2017年厦门市各血液成份供应量红细胞年平均增加12.7%,单采血小板年平均增加26%,冷沉淀年平均增加29%。A型、B型、O型、AB型红细胞月供应量预测模型分别为ARIMA(1,1,1)(1,2,1)12,简单季节性,简单季节性,ARIMA(1,1,1)(2,1,2)12。结论厦门市血液制品供应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时间序列分析可用于红细胞的月供应量建模,为采供血管理提供支持。

  • 标签: 供血量 趋势 时间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优质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对患者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模式分2组,各组54例,对照组行优质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展开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症状控制及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26.51±5.27)分及SDS(31.24±4.63)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症状控制时间(3.21±0.14)d、住院时间(4.12±1.47)d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妇产科优质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能有效加快症状控制,缩短住院时间,并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妇产科 中医特色护理 症状控制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总结了手术室在时间上的影响因素,利用时间为主轴,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改善了各个科室的协同工作关系,对工作人员的岗位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也规范医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使手术室工作能够科学、有序的进行,从而提高了手术室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效率 时间管理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构建 FER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法,并在临床上加以应用。将 FER抗体及兔 IgG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利用荧光微球对抗 FER单克隆抗体及兔 IgH进行标记,并将其作为检测线及质控线制备荧光免疫层析时使用的试纸条。 FER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法的灵敏度可以达到 0.5ng/ml,批内 CV达到 3.6-4.6%,批间 CV达到 3.8%-5.0%,平均回收率达到 100.6%,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将其与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相比较时,相关系数可达到 0.8899,。正常参考值范围男性是 100-350ng/ml,女性是 40-260ng/ml。利用这种方法建立的 FER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验灵敏度较高,且检测十分可靠。

  • 标签: FER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从去年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婴儿中随机抽取 100名婴儿,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早断脐组而另一组为晚断脐组,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后 2min左右行脐带结扎,早断脐组在正常新生儿出生后 10s内行脐带结扎,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 1h和 24h的血红蛋白( Hb)、血细胞比容( HCT)水平。结果: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 1h和 24h的 Hb、 HCT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断脐可提高新生儿的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浓度,有效预防新生儿贫血,消除过早断脐对新生儿潜在的不良影响。

  • 标签: 晚断脐 早断脐 新生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急性支气管炎护理中咳嗽消失时间、治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者9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内容,然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观察组治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79.17%,且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和治愈时间均比对照组的短;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08%,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支气管炎护理中,采用针对性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能降低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急性支气管炎 咳嗽消失时间 治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控制在心源性呼吸衰竭有创呼吸支持切换无创通气中价值同时,重点分析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源性呼吸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于肺部感染控制出现后即刻改行无创呼吸机通气,对照组当肺部感染控制出现后,则继续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待第二天上级医师查房后医嘱指示改为无创呼吸通气,比较两组呼吸机治疗及住院治疗时间、再插管率及救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使用有创呼吸机通气时间、使用呼吸机总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心源性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治疗者,通过肺部感染控制评定脱机标准,能有效的缩短有创通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插管率,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肺部感染控制窗 心源性呼吸衰竭 呼吸机治疗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小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9月采取经外侧裂入路小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6例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结果死亡1例,死亡率3.8%,存活25例。26例患者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经外侧裂入路小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有效地清除血肿和止血,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小骨窗 外侧裂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发生后期待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PPROM孕妇45例。根据期待时间长短将患者分为期待时间<48h组(19例),期待时间48h~7d组(28例)及期待时间>7d组(9例)。结果(1)期待时间<48h组破膜孕周、入院宫颈扩张、经产妇和双胎比例、羊水过少发生率显著高于期待时间48h~7d组及>7d组(P<0.05)。(2)期待时间<48h组宫颈长度,IAI患病率显著低于期待时间48h~7d组及>7d组(P<0.05)。结论PPROM后破膜孕周、双胎、经产妇、羊水过少、FGR、入院宫颈扩张及宫颈长度因素对期待时间长短有影响。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期待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保存时间对实时荧光PCR检测HBVDNA、HCVRNA、HIVRNA结果的影响。方法将含高、中、低三种不同浓度HBVDNA、HCVRNA、HIVRNA的血浆标本,2-8℃保存0d、1d、2d、3d、4d、5d、6d、7d时间后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混检+单检模式进行HBVDNA、HCVRNA、HIVRNA检测,对检测结果的Ct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2-8℃条件下保存1-7d的血浆标本,其HBVDNA、HIVRNA、HCVRNA检测结果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8℃条件下保存7天内HBV、HCV、HIV核酸检测结果不受影响。

  • 标签: 保存时间 核酸检测 Ct值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脾破裂损伤是法医鉴定中常见的案例类型,在进行法医鉴定中,判断破裂损伤的时间是鉴定中的难点问题,也是主要的鉴定内容,对鉴定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人脾破裂损伤提供准确的、科学的法医病理学结果,可以为诉讼案件的侦破提供科学的法医病理学依据,有利于诉讼案件的侦破,人脾破裂损伤时间推断是法医病理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叙述了人脾破裂损伤时间推断研究,还阐述了人脾SMA表达在损伤时间推断中的重要性。

  • 标签: 人脾破裂损伤 时间推断 法医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显微镜下超早期小骨开颅手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22例小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显微镜下超早期小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为研究组,一组采用早期小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0.53±2.43)分,BI指数为(57.89±5.38)分,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1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5%(6例),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超早期小骨开颅手术治疗小脑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脑神经损伤,帮助恢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并发症更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 微创穿刺术与小骨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5 年 4 月 -2018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106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53 ,行小骨开颅术)和试验组( n=53 ,行微创穿刺术),对比 2 组临床疗效的差异。 结果:试验组治疗优良率同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显著低于试验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小骨开颅术,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大力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术 微创穿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