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由于胚胎期中肠在发育过程中的正常旋转发生异常所致,大多在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发病,且多合并肠扭转,而成人发病率极低[1]。2011-05—2014-06间,6例成人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者经我院手术证实,现回顾分析超声检查并与其他影像检查对比分析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超声检查在成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中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肠旋转不良 肠扭转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后的腰椎定位旋转扳法量化了旋转角度。方法在每一节段病变手法复位时,有一个前俯位前屈最佳的角度。结果改进后的腰椎定位旋转扳法优势明显。结论改进后的腰椎定位旋转扳法更科学、易于掌握。

  • 标签: 腰椎定位旋转扳法 前俯位前屈角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掌侧旋转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疗效分析.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对48例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掌侧旋转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切取面积2.0cm×3.0cm.结果术后4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3-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感觉恢复良好,供区植皮愈合良好,轻度色素沉着,耐磨性较好.结论掌侧旋转皮瓣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方法简单,可修复手指指端及指腹皮肤缺损,且因皮肤缺损较多不能应用V-Y推移皮瓣时,此手术皮瓣是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显微修复方法之一.关键词掌侧旋转皮瓣;指腹皮肤缺损ApplicationpalmarrotationflaprepairthedefectanalysisoftheefficacyoffingerskinLijiaGengWangQiangLigangZhangLijunXi'anCityRedCrosshospitalhandsurgeryfirstward710054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volarskindefectfingertiprotationflaprepairefficacyanalysis.MethodsMarch2014toMarch2015,48patientswithsofttissuedefectsinpatientswithfingerfinger,applicationvolarfingerrotationflaprepairskindefects,cutarea2.0cm×3.0cm.ResultsAllflapssurvivedafter48caseswerefollowedupfor3monthsto1year.Flapgoodtexture,feelgoodrecovery,skingraftdonorsiteshealedwell,mildpigmentation,goodwearresistance.ConclusionPalmarrotationflapbloodsupplyreliable,highsurvivalrate,themethodissimple,repairablefingerandfingerpulpskindefectandcannotbeappliedbecausemoreskindefectVYFlapOvertime,thissurgeryistorepairthepulpsofttissueflaponepreferredmethodofmicrosurgicalrepairdefect.keywordPalmarrotationflap;pulpskindefects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76-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收治的50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患儿行开腹Ladd手术设为开腹组,23例患儿行腹腔镜Ladd手术设为腹腔镜组。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及肠梗阻等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开腹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9±7)min、(41±9)h、(10.4±2.4)d;腹腔镜组分别为(92±13)min、(28±5)h、(6.4±1.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1,16.50,6.34,P〈0.05)。开腹组术后2例患儿切口感染,1例患儿术后肠梗阻;腹腔镜组未见切口感染及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全组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随访13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症状消失。结论:腹腔镜Ladd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较之开腹Ladd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作为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肠旋转不良 Ladd手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有效准确的评价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旋转移位方法非常必要,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取我院目前至2015年9月内获取的新鲜下肢实体标本10具,一次曝光成像技术获取下肢全长X射线片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以股骨内上髁为A点,在髌骨、踝骨上寻找B、C两点建立一条直线,并以此为依据,对84例粉碎性粗隆间骨折是否有旋转、短缩进行判断,以术中以及术后随访结果为金标准.结果股骨内上髁为A点,B点为髌骨中心、C点为踝关节中心偏外1-2cm处,角度近似180°;84例患者中存在骨折旋转、短缩31例占36.91%.旋转与短缩移位、正常者ABC夹角低于标本测量角,旋转与短缩移位ABC夹角低于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标本ABC夹角为标准A,以正常骨折患者ABC夹角为标准B,判断旋转或缩短移位,标准A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100.00%、54.72%、56.36%、100.00%、71.43%,标准B为80.65%、92.45%、86.21%、89.09%、88.10%.结论确立了ABC三点,并确立了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三点夹角正常预测范围,预测旋转、短缩效用较好.关键词粉碎性骨折;粗隆间骨折;复位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5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置入方法对膝关节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4月收治治疗的100例膝关节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置入方法实施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膝关节病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其中获得优的患者为40例(40.0%),获得良的患者为37例(37.0%),获得可的患者为20例(20.0%),其优良率为97.0%。结论应用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置入方法对膝关节病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少,手术简便,且术后恢复良好,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旋转平台 膝关节假体置入 膝关节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鼻内窥镜下鼻出血部位的定位技巧.方法回顾191例鼻出血患者在纤维鼻内镜下寻找鼻出血部位.结果下鼻道后端穹窿顶(80人),嗅裂(20人),中鼻道(14人),鼻中隔中部(9)、中鼻甲(2人)、下鼻甲(1人)、鼻咽部(1人)、蝶窦(2人)、鼻腔肿物(2人)、上颌窦后壁骨折处(1人),59人未查到出血部位.结论纤维鼻内窥镜检查鼻出血,诊断准确,治疗方便,效果好,总结定位技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键词鼻出血;出血部位;纤维鼻内窥镜;定位技巧中图分类号R765??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9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定位在体外震波碎石(ESWL)中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方法2006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对189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经B超定位,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机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结果泌尿系结石1896例,定位准确率100%、结石一次粉碎率90.6%、二次粉碎率98.2%。结石总排尽率96.6%。结论采用B超定位进行体外震波碎石,安全有效、准确率高、副作用小、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是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

  • 标签: B 超定位 泌尿系结石 体外震波碎石 临床应用
  • 简介: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胆管癌患者,可行胆道支架置入、光动力疗法、放疗和/或化疗等姑息治疗方法[1,2]。吉西他滨是目前治疗胆管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3],临床和实验资料均显示其有放疗增敏作用。本研究中,我们总结用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

  • 标签: 大分割调强放疗 吉西他滨 同步化放疗 胆管癌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完善与推进,我国血站亦应紧跟新医改的步伐,制定全新的科学定位与发展战略,以适应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在新医改环境下的对血站予以科学定位,分析血站发展在新医改环境下受阻的现状,针对各个现状的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从而使临床血液供给的及时性、有效性与安全性得以保证,继而促进我国血站与各医疗机构可实现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医疗事业的深化改革发展。

  • 标签: 新医改 血站 科学定位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多点扇形立体定位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肝癌患者的39个肿瘤设计多点扇形立体定位法施行超声引导经皮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UnipolarcoldcircularradiofrequencyablationUCRFA)治疗。患者治疗前超声常规扫描定位,超声多切面扫描,设计肿瘤类球形立体投影。将射频电极经导向器穿刺肿瘤至肿瘤底部,根据肿瘤大小由深至浅进行消融治疗;治疗后1个月行增强CT或CEUS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39个肿瘤共消融次数127次,每个肿瘤平均消融3.25次。治疗后1个月CT复查,肿瘤体积缩小,CECT示肿瘤无强化者89.29%,部分强化者10.71%;CEUS示肿瘤内无增强者87.38%,部分增强者12.62%。结论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超声引导多点扇形立体定位单极RFA治疗肝癌疗效可靠,提高了较大肝癌消融灭活率。

  • 标签: 射频消融 超声引导 多点扇面 单机冷循环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MRI应用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定位时的误差大小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自制体模进行固定,进行MRI扫描,分别对X、Y、Z这三个方向的靶点距离进行测量,并与实际靶点距离进行分析对比。定位系统的误差就是实际靶点距离与测量靶点距离的差值。结果在X方向,相邻点的平均误差为(0.9±0.1)mm;在Y方向,相邻点的平均误差为(0.9±0.1)mm。在X方向,相对点的平均误差为(0.9±0.1)mm;在Y方向,相对点的平均误差为(0.9±0.2)mm。各个标记层面间的误差不显著(P>0.05),数据间没有统计学意义。Z方向平均误差为(1.0±0.1)mm。结论本研究通过立体定向定位系统以及MRI,并用MRI对影像进行采集,以制定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案,且在颅内以及头颈部肿瘤的定位精确性较高。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影像扭曲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研究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90例ASAII级或III级接受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组)、腰-硬联合组(CSEA组)、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组(NSA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加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麻醉。观察三组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手术区域麻醉效果、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自行排尿时间。结果NSA组麻醉用药量明显少于EA组,麻醉阻滞平面明显低于CSEA和EA组,并且满足手术要求。

  • 标签: 激光定位技术 骨科手术 运用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