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长航核潜艇官兵疗养前后睡眠质量。方法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420名核潜艇官兵分别在长航后与疗养25天后进行睡眠质量对比分析。结果 核潜艇官兵长航后和疗养25天后的PSQI总分分别为(8.13±4.12)和(6.72±3.26),长航后睡眠问题发生率为67.6%;长航后核潜艇官兵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分均高于疗养25天后(P

  • 标签: [] 长航核潜艇官兵 睡眠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潜艇官兵疗养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系统的疾病矫治、体能训练以及其他疗养手段,对潜艇官兵进行心理干预与疾病干预,从而在调节其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切实保证岸上体能储备。本文通过对潜艇官兵疗养护理需求的分析,针对潜艇官兵疗养期间人文关怀护理实践提出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及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40例躁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护士观察量表中的激惹因子项目对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预测,同时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对于激惹性增高的躁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可能性较大,经过整理护理干预,患者的激惹性降低,在整理护理干预前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能够及时的发现一些可能存在攻击行为的患者,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保证临床的有效护理。

  • 标签: 躁狂症患者 攻击行为预测 整体护理干预
  • 简介:精神病患者由于受兴奋、冲动、易激惹、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在住院期间常常发生攻击行为。轻者发生口头冲突,如漫骂、威胁、嘲笑,重者发生攻击行为,如用拳头等打人、砸人、踢人、摔东西等。本文对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中有攻击行为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了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精神病 攻击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做出过攻击行为,统计、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诱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做出攻击行为的主要高危因素。结果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做出攻击行为的原因最多的是情绪易激惹,占到67.8%,而幻觉妄想症状群、敌意也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患者不愿意接受治疗、医务人员采用强制手段让患者入院、医务人员言行失当等也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需要注意。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正确、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攻击行为的发生,防止出现伤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18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和panss量表218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t检验、f检验等。结果:1)有睡眠障碍问题的精神分裂患者产生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是44.1。(2攻击行为与睡眠效率呈正相关(p=0.05)(3)在性别(t=2.156,p=0.034)、婚姻关系(f=2.672,p=0.075)、受教育程度(f=3.37,p=0.013)中存在显著差异。结论:(1睡眠障碍对精神分裂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影响并不显著。(2)睡眠效率越低下,越容易引发攻击行。(3)在有睡眠障碍患者中,性别、婚姻关系、受教育程度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睡眠障碍 攻击行为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探讨对患者的管理措施。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计88例,收治时间范围介于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之间。按照双盲法对患者分组,其中44例设为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措施,通过分析往期出现攻击行为患者的相关资料,对44例设为研究组实施改进管理措施。比较对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攻击行为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导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很多,需要细致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患者的有效管理,才可以避免患者出现攻击行为。

  • 标签: 攻击行为 住院 精神分裂症 影响因素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临床护理人员受到患者暴力攻击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我院精神科200例临床护理人员,将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未采取防范措施期间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加强防范措施期间纳入研究组,统计护理人员遭受患者攻击情况,分析遭受患者暴力攻击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比较两组,研究组遭受患者暴力攻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患者暴力攻击的原因较多,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沟通技巧与护理技能,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暴力攻击护理人员的风险。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人员 暴力攻击事件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临床护理人员受到患者暴力攻击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我院精神科200例临床护理人员,将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未采取防范措施期间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加强防范措施期间纳入研究组,统计护理人员遭受患者攻击情况,分析遭受患者暴力攻击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比较两组,研究组遭受患者暴力攻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患者暴力攻击的原因较多,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沟通技巧与护理技能,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暴力攻击护理人员的风险。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人员 暴力攻击事件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常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日益受到老年精神科专业人员的重视。本文探讨丙戊酸钠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经验。方法:将40例攻击行为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丙戊酸钠治疗,丙戊酸钠,是一种不含氮的广谱抗癫痫药,属GABA转氨酶抑制剂,作为一种情绪稳定剂被广泛用于躁狂症的治疗,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本文回顾分析我科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住院用丙戊酸钠治疗的4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且具有攻击行为患者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多元化护理在男性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多元化护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对于男性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9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精神疾病的100例男性患者选为观察对象,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提供常规化护理服务,实验组则实施多元化的护理策略,统计分析男性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有效评估不同护理方式的推广价值。结果:实验组男性精神病患者的多元化护理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实验组男性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仅为(2.00%),对照组男性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高达(16.33%)。结论:有效实施多元化护理策略,为男性精神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减少男性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存在价值。

  • 标签: 男性精神病患者 多元化护理 攻击影响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初期攻击行为风险评估与护理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风险管理护理,分析护理患者的不安全行为发生情况、风险评估等级和风险评估指标改善结果。结果:研究组的风险评估等级和对照组差异显著,Ⅰ、Ⅱ、Ⅲ、Ⅳ级例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干预后研究组对象的攻击行为风险评估指标有显著改善,结果比对照组更好(p<0.05)。对比不安全行为发生情况:研究组不安全行为5例,对照组21例,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对住院初期发生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风险评估和护理可降低攻击行为风险,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高且不安全行为发生率较低,可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住院初期 攻击行为,风险评估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锂对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定攻击行为;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ISE)计算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抑郁精神症状等7个因子。并根据MOAS评定结果将52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有攻击行为组80例和无攻击行为组444例。结果:524例患者中,MOAS≥4分者为80例,占15.27%;BPRS评分结果显示,有攻击行为组的敌对猜疑因子分、激惹性及行为紊乱因子分、思维障碍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组(P〈0.001,P均〈0.01、P〈0.05),NOISE评分结果显示,有攻击行为组的精神症状及激惹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组(P〈0.05,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受精神症状控制,应及早识别各种危险因子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临床特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 01 月至 2020 年 01 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100 例,全部患者存在攻击行为,以攻击行为特点不同分为两组,一般攻击组 66 例,凶杀组 34 例,根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结合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MMPI )进行人格特征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有无职业、婚姻、文化、病期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一般攻击组既往有攻击史多于凶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凶杀组在 MMPI 调查中,妄想、社会内向人格高于一般攻击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结果:不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人格特征上存在差异。

  • 标签: 攻击行为 精神分裂症 人格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森田疗法联合正念减压放松训练对潜艇官兵疗养期间心理应激反应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康复疗养中心于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潜艇官兵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潜艇官兵采用森田疗法疗养,观察组潜艇官兵采用森田疗法联合正念减压放松训练疗养。结果:观察组潜艇官兵疗养后SCL-90症状评分、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疗养后PQSI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疗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森田疗法联合正念减压放松训练在潜艇官兵疗养中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森田疗法 正念减压放松训练 心理应激反应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