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水激光蚀刻粘结托槽临床脱落情况。方法选取正畸固定矫治患者64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别使用京津釉质粘结剂、树脂改良玻璃离子粘结剂、酸蚀+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剂、水激光蚀刻+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剂进行托槽粘结,然后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并记录托槽脱落情况。12个月后,对托槽脱落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京津釉质粘结剂组的脱落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组,而其它三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水激光蚀刻+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托槽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 标签: 水激光 粘接 托槽 脱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固定正畸矫治的青少年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托槽脱落率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固定正畸矫治的青少年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n=30)和个性化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个性化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措施,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托槽脱落率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有33个托槽出现脱落托槽脱落率5.98%(33/552),个性化组有3个托槽出现脱落托槽脱落率0.32%(3/936),P<0.05。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9例,满意14例,不满意组7例,总满意度为76.67%(23/30),个性化组患者非常满意31例,满意17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6.00%(48/50),P<0.05,差异明显。结论对固定正畸矫治的青少年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托槽脱落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个性化护理。

  • 标签: 固定正畸 托槽脱落 个性化护理 青少年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锁托槽矫正器与传统托槽矫正器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对院内82例牙周病患者对比观察,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传统托槽矫正器正畸治疗,观察组自锁托槽矫正器正畸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评估,与对照组的85.37%对比,观察组的97.56%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与传统托槽矫正器对比,自锁托槽矫正器用于牙周病正畸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且更安全。

  • 标签: 自锁托槽矫正器 传统托槽矫正器 牙周病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的透明弹性材料活动矫正装置,经过不断进行小范围牙移动达到牙齿矫治目的。如今,因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各种优势,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使用,帮助解决牙齿问题,改善美观性。下面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主要从原理和临床应用展开探讨。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原理 临床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方丝弓托槽在牙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1年3月期间24例(69颗患牙)牙外伤患者开展研究,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划分对照组(n=34,传统牙弓夹板固定技术)和观察组(n=35,方丝弓托槽固定技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牙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外伤中应用方丝弓托槽,临床疗效显著,利于改善牙周情况。

  • 标签: 牙弓夹板固定 方丝弓托槽固定 牙外伤 临床疗效 牙周情况
  • 简介:摘要:口腔问题是人体健康的重要问题,尤其是牙齿矫正方面,畸形牙齿不仅影响咬合,也会影响人的面部美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起口腔正畸,以便可以保证牙齿排列整齐,增强自信。传统的口腔正畸造成的“钢丝铁牙”现象使人的排斥感比较强,因此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的应用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基于此,本文对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对当前口腔正畸遇到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当前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 口腔正畸 挑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牙弓扩展使用传统固定正畸治疗和无托槽隐形正畸治疗的临床矫治情况。方法:选取64例在我院口腔科接受牙齿正畸治疗的患者,病例选取的初始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根据入院先后的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进行传统固定正畸治疗方式,予以实验组采用无托槽隐形正畸治疗措施,比较两组的正畸治疗效果以及牙弓宽度情况[1-2]。结果:实验组应用无托槽隐形正畸治疗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效果,实施传统固定正畸治疗的对照组牙弓宽度远远差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无托槽隐形正畸治疗 传统固定正畸治疗 牙弓宽度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无托槽隐形矫正器(Orthodontic invisable aligner )也叫透明牙套(clear aligner),是近代正畸史上又一伟大的发明,一种新型矫正技术的出现,必然要经历从构想到实验室的反复实验,产品雏形的研发,临床的不断实践应用,与基于传统固定矫正技术的正畸生物力学机制的融合探索过程,同时需要正畸医生的应用经验总结思考反馈与品牌材料的不断研发更替,并且逐渐走向成熟,或者是一个时代的引领者。本文主要从临床应用角度,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于该矫治技术的过去,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做一个系统的概述。

  • 标签: []隐形矫治,透明矫治器,正畸生物力学,动态咬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正畸治疗中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隐或者金属托槽直丝弓矫治器的治疗价值。方法: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对照组运用金属托槽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结果:正畸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7.30%、83.78% ,P<0.05;治疗前2组GI、PLI、GBI相比差异小P>0.05,治疗后GI、PLI、GBI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正畸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更有利于提升正畸效果,并改善其口腔健康状况。

  • 标签: 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金属托槽直丝弓矫治器 牙周健康
  • 简介:【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甲脱落可能病因及特点,为治疗甲脱落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 128例患儿进行调查,并测定血清微量元素。 结果:128例患儿中, 65 例有手足口病史,占 50.78%,检测发现甲脱落患儿锌元素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结论:手足口病,锌元素缺乏可能是儿童甲脱落的病因。

  • 标签: 甲脱落 手足口病 微量元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膀胱癌使用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分析尿脱落学细胞学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7年12月的100例确诊膀胱癌病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这82例病患进行两次使用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第一次检查的结果记为第一组,第二次检查数据记为第二组。分析两组的膀胱癌阳性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阳性率、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阳性率、高分级膀胱癌阳性率、低分级膀胱癌阳性率。结果第一组与第二组膀胱癌阳性率比较,P大于0.05,无明显差异;第一组与第二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阳性率相比,P大于0.05,无明显差异;第一组与第二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阳性率相比较,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组与第二组高分级膀胱癌阳性率,P大于0.05,无明显差异;第一组与第二组低分级膀胱癌阳性率,P大于0.05,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有效检测膀胱癌,有助于对病患进行诊断治疗,值得继续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尿脱落细胞学 膀胱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正畸中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78例患者展开分析,入院时间在2020年2月-2021年9月,以随机分配为原则,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术治疗)和对照组(n=39,实施传统固定矫治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经过口腔正畸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前者高于后者,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术的疗效更为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畸托槽临床黏接强度的研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正畸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其中20例患者采用自酸蚀黏接剂+光固化树脂,另外20例患者采用3M正畸釉质黏接剂黏接正畸托槽,观察并记录1个月内的脱落情况。结果:自酸蚀黏接剂剂+光固化树脂黏接托槽脱落率与3M正畸釉质黏接剂的脱落率接近,(P>0.05)。结论:自酸蚀黏接剂对牙釉质蚀刻程度轻,但黏接强度足够,可作为一种正畸托槽的黏接方法。

  • 标签: 正畸托槽 黏接强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口腔正畸中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应用。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进行口腔正畸患者5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配,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有2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实验组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舒适度、语言功能和便携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舒适度、语言功能和便携度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患者舒适度、语言功能和便携度评分较低,两组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中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应用效果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提高,改善患者舒适性和美观,具有推广和运用的优越价值在临床上。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技术 口腔正畸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在借助自锁托槽类型的不拔牙矫正治疗之后,对牙弓与之前相比出现的形态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方法:从本院在 2015年 12月至 2016年 8月期间接受的在不拔牙的前提之下接受矫正治疗的牙病患者中选取 40例作为本次牙科实验的研究材料,其中有 20例患者通过自锁托槽来对牙齿进行矫正,另外 20例患者主要借助 MBT型托槽进行矫正,医疗人员对患者接受矫正治疗之前的牙弓形态进行记录与定点测量,将其用 β函数类型的曲线来表示,完成矫正之后,用同样类型的曲线来表示牙弓性形态,对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借助自锁托槽来完成矫正需要的患者的牙弓形态变化比较明显,其相关系数以及拟合度均低于 0.96,采取 MBT型托槽的患者的牙弓形态变化不明显。结论: β函数的图像能够有效地牙弓位置出现的形态变化进行表示。且自锁托槽对牙齿的矫正效果相对比较好。

  • 标签: 牙弓形态 β函数 自锁托槽 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