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肠克罗病采取CT进行诊断的具体方法和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们医院所收诊的肠克罗病患者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100例肠克罗病患者全部通过内窥镜手术病理获得证实,100例肠克罗病患者通过随机法加以分组,两组肠克罗病患者全部接受64排螺旋CT机检查,其中50例肠克罗病患者接受平面重建技术作为对照组,剩余50例肠克罗病患者接受三维重建技术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肠克罗病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肠克罗病患者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明显;两组肠克罗病患者在肠系膜病变各项检出情况以及肠壁炎性层厚累及其他病变情况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肠克罗病患者,为其提供128层螺旋CT检查,可以清楚观察患者病变情况,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肠克罗恩病 CT诊断 影像特征
  • 简介:克罗病(Crohn’s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患,多为节段性病变,好发于末端回肠和结肠,且可累及口腔到肛门各消化道部位。在急性期可以发生出血与穿孔,在慢性期因肠管的狭窄导致肠梗阻或脏器的内瘘而需要外科治疗。由于克罗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诊断较为困难。基层医院常常由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导致误诊、误治。本次研究对收治的17例克罗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克罗恩病 诊治分析 肉芽肿性 慢性炎性 末端回肠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克罗病合并肛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33例克罗病合并肛瘘或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克罗病合并肛瘘的活动程度及病变范围,本研究采用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外科联合内科治疗。外科治疗方式包括肛瘘挂线术、肛瘘切除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以及肠造口术。针对克罗病患者肠道病变选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TNF单克隆抗体等药物进行内科治疗。治疗后采用门诊治疗和电话方式随访至2012年8月。术前及术后克罗病活动指数(CDAI)、肛周克罗病活动指数(PDA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33例患者中,22例行外科联合内科治疗,7例行单纯外科治疗,4例行单纯内科治疗。首次治疗后18例患者肛瘘瘘口愈合(其中3例行单纯内科治疗),愈合时间为(3.2±2.6)个月(1~12个月),其中8例瘘管减少、症状改善;4例瘘口持续未闭;6例出现肛瘘复发或再发,复发或再发时间为首次治疗后(35±56)个月(5~148个月)。33例患者术前CDAI和PDAI评分分别为(166±100)分(7—361分)和(9.2±2.6)分(5~16)分,经治疗后(包括手术及药物治疗)CDAI和PDAI评分分别为(83±53)分(0—212分)和(2.7±3.1)分(0—11分),患者治疗前后CDAI和PDA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8.92,P〈0.05)。12例首次治疗肛瘘未愈合患者再次治疗后,3例愈合,9例未愈合。6例患者出现复发或再发,其中5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4例愈合、1例症状改善),1例仅接受内科治疗瘘口未愈合。直至随访结束,30例患者中20例肛瘘愈合,10例肛瘘未愈合。结论目前尚无统一的克罗病合并肛瘘治疗标准,外科联合内科治疗克罗病合并肛瘘疗效

  • 标签: 克罗恩病 肛瘘 外科治疗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市金矿区居民肿瘤发病情况,为做好金矿区恶性肿瘤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某市金矿区户籍人口中确诊为新发恶性肿瘤的病例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慢性病监测系统网络数据数据进行导出,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结果男性与女性具有显著差异,恶性肿瘤呈上升趋势,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60~65岁年龄段。发病人群中职业分类为本矿区肿瘤新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矿区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克罗病临床特征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克罗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30例克罗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克罗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有多种,主要有腹痛、腹泻、贫血、消瘦、低热(≤38.5℃)、便血、口腔溃疡、皮肤红斑等;对采用内镜和内镜下的活检、造影检查等诊断方法,临床治疗方式有多种。结论克罗病临床特征具有多样性,常易发生误诊,需加强对克罗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 标签: 克罗恩病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同时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 80例确诊恶性肿瘤伴有恶性腹水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40例应用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对照组),另外40例患者应用顺铂联合度腹腔灌注治疗(实验组),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共80例患者进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评价。实验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度与顺铂联合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减轻患者症状,且安全性良好,不增加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恩度 恶性腹水 顺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治疗狭窄型克罗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例狭窄型克罗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取对应措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优化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后,依据自身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引起症状的克罗病狭窄部位施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或造口术,轻度狭窄部位暂不予处理或施行狭窄成形术。术后定期门诊复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应用药物预防复发。观察指标:手术方式(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切除肠管长度、吻合方式、狭窄成形术、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及微信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腹痛、腹泻等临床复发症状和内镜下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7月。结果28例狭窄型克罗病患者均行择期手术,其中8例行腹腔镜手术(3例中转开腹);20例行开腹手术。28例患者中,行高位空肠部分切除2例、行末端回肠部分切除10例、行右半结肠切除15例、行结肠切除1例。2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3—288min,平均为122min;术中出血量为50~650mL,平均为200mL;术中输血1例。28例患者切除肠管长度为10~150cm,平均为54cm;切除病变小肠、结肠肠管累计约1510cm。28例患者中,26例行直线闭合器侧侧吻合术(1例行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术,1例结肠多发病变合并直肠阴道瘘行病变结肠肠管切除+回肠造口术);2例多发小肠狭窄行肠切除联合3处狭窄成形术。28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45d,平均15d,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分别为切口感染、切口疝、吻合口漏各1例。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患者复发。结论

  • 标签: 狭窄型克罗恩病 外科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类克在配药的环节及静脉泵入的调速过程中有很严格的要求,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做好静脉泵入管理对减少或防止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尤为重要。方法对在科1例静脉泵入类克的患者按类克药物的静脉泵入要求进行管理。结果本例病例因按要求进行静脉泵入管理,用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过敏反应。结论正确使用类克静脉泵入克罗病患者,能达到并维持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类克 静脉泵入 克罗恩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以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脑猝中偏瘫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病情变化,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护理、心理、饮食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方法。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治疗顺利,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加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有效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可减轻恶心、呕吐、疼痛发生的程度,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由于病人个体差异很大及病情多变,加之受医学发展的限制,未知的医学领域很多,使护士在执业过程中遭遇护患纠纷的情况可能随时存在和发生。“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后,更加重了护士的责任。护理人员稍不留意就可能引发病人的不满或投诉,导致护患纠纷,给护理工作带来困扰,给医院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为杜绝护患纠纷,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标签: 护患纠纷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若长此以往任由发展,终将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引发各种器质性疾病。历代中医在临床工作中都强调“治未病”的思想,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之道。浙江省名老中医善贻主任医师从医四十余载,精研中医养生理论,自己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养生思想,让更多医者不断传承并应用于临床,使更多人从中收益。

  • 标签: 名中医 养生 治未病
  • 简介:目的研究替卡韦分散片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条件下的稳定性并测算其有效期。方法在模拟市售包装条件下,通过加速试验和室温贮存18个月,参照《中国药典》附录对其性状、鉴别、分散均匀性、溶出度、有关物质、微生物限度检查及含量测定等项指标进行定期考察。结果在考察期内,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结论本品在温度40℃、相对湿度75%条件下放置6个月或常温、相对湿度60%条件下放置18个月,药物制剂稳定,故其有效期定为18个月。

  • 标签: 恩替卡韦分散片 抗病毒药 稳定性 有效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2月在我中心就诊的 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各 40人。对照组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片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口服替卡韦片进行治疗。在经过治疗后的第 3个月、 6个月、 9个月和 12月时,对两组患者的 HBeAg转阴率, ALT复常率以及 HBVDNA转阴率进行监测。结果 试验组的 HBeAg从开始治疗后第 3个月、到第 6、 9、 12个月转复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对照组相对应亦出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没有试验组增幅大。同样对于 HBVDNA和 ALT两个检测指标来说,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呈现逐渐好转的趋势,但均是试验组结果优于对照组。将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经过本研究得出结论,替卡韦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并且对于合并有其他疾患的患者亦有很好疗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