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绩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如今,我国社会医疗体制正在不断改革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私立医疗单位的增多使得医疗市场之间的竞争逐步加大,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变更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加强对PDCA循环法的有效应用,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与医疗服务水平。本文主要对PDCA循环的概念及其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PDCA循环 医院 绩效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循环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从我院循环内科选取近三年收治的患者137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实验组69例,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常规组68例,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7.10%,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2.9%;常规组总满意为80.88%,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17.71%;实验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循环内科 优质护理 服务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促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快速缓解,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体外循环与非体外下对冠脉搭桥术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及IL-6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人,体外循环组(T组)与非体外循环组(N组),入室后常规麻醉诱导,行中心静脉和桡动脉穿刺,开始手术加深麻醉,常规肝素抗凝,T组要求建立体外循环,灌注心脏停跳液,让心脏停止跳动,行冠脉动脉搭桥手术;N组不建立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不停止,直接在心脏表面上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两组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后即刻(t1),冠脉搭桥完后3小时(t2)、冠脉搭桥完后6小时(t3)、冠脉搭桥完后12小时(t4),各时间点抽取中心静脉血测血清cTnI、IL-6的浓度以及WBC的计数抽取中心静脉血待查。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血清T1时刻cTnI浓度、IL-6比较无差异性;在T2-5与T1比较显著增高,但均低于T组,两组之间无差异性;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比较,能降低术中及术后血清cTnI及IL-6的浓度。

  • 标签: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血清肌钙蛋白-I IL-6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利用PDCA循环工具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数据为2016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所审核的800例处方,临床药师通过执行医院所制定的相应制度以及所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并对处方进行审核、点评、反馈,合理运用PDCA循环工具,检查不可理用药情况,并统计不合理处方的所占比,以及所涉及药物的类别与干预成功率。结果临床合理用药指标明显有所改善,而且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也有所提高,临床效果较为显著。结论利用PDCA循环工具可以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PDCA 临床合理用药 审核 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PDCA循环式护理的肛瘘外科护理模式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60例肛瘘外科患者,根据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比护理满意度,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式护理在肛瘘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式护理 肛瘘外科 模式
  • 简介:摘要分析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将PDCA循环应用到临床实习教学培训中,与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进行对比,探讨PDCA循环对临床实习教学的作用。

  • 标签: PDCA循环法 临床实习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PDCA循环规范医院三基培训管理,提高三基培训效果。方法通过PDCA循环中的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环节。利用头脑风暴法等进行问题原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及柏拉图法,寻找问题对存在的主要原因,并对改进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医院三基培训管理各项措施。结果通过PDCA循环的改进过程,三基培训出勤率提高18.05%,三基考核合格率提高28.38%,科室三基培训检查绩效扣分减少,学员满意度增加。结论引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够有效规范医院三基培训管理工作,提高医院三基培训效果。

  • 标签: PDCA循环 三基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PDCA循环法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一般护理用于对照组,PDCA循环法用于研究组,对2组患者的急诊接诊时间及抢救室平均停留时间与不良事件发生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诊接诊时间及抢救室平均停留时间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患者(21.62%>5.41%),且差异显著。结论PDCA循环法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效率,规避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梗患者 PDCA循环 临床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护理的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2例,采取传统的西药疗法,观察组32例在传统西药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几率较低,差异对比明显(P<0.05)。结论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护理中增加中医辨证护理疗法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并且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中医辨证护理 传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PDCA循环法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5月期间收治的 5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方法的不同,将这 500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管理方法,研究组采用的是 PDCA循环法,对两组用药管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中出现了 5例药学差错事件,出错率为 2.0%;对照组中出现了 55例药学差错事件,出错率为 22.0%,两组用药出错率结果比较,结果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 PDCA循环法,能有效降低药学差错事件,提高用药管理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值得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法 药事管理 质量
  • 简介:摘要医院是展开医疗救治服务的重要场所,但其管理也和其他企业单位相似,绩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将医院管理密切和各科室工作成效相连接,为更好实现医院各阶段战略目标,医院科室、部门的工作人员应明确分工、充分合作,以不断提升医院整体实力,以及市场竞争下的核心竞争力。PDCA循环法又被称之为“戴明环”循环法,被广泛应用到多领域工作改进及管理中,本文将探讨PDCA循环法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法 医院 绩效管理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有重要作用。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内科护士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我院于2018年4月在内科全面推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选取2018年1-4月内科收治的50例患者与2018年5-8月内科收治的50例患者分别作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该院自制的管理模式质量评量表于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评价内科护士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操作质量。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40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49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内科护士对风险防范措施的操作质量评分为(90.4±6.5)分,对护理规范与标准的操作质量评分为(92.4±4.7)分,对分级护理制度的操作质量评分为(94.2±3.2)分,对排班制度的操作质量评分为(96.4±3.6)分,各项指标与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数据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内科护士对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程度和落实质量,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深化内科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内科护士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12月各科室收治的患者与护理人员,其中1-6月未实施PDCA循环为对照组,7-12月实施PDCA循环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不同模式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记录合格、医嘱单合格、体温单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基础理论考核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可提高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医院感染 护理管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简称CTC,通常把进入人体外周血的肿瘤细胞称为循环肿瘤细胞。1869年,澳大利亚籍医生Ashworth首次提出循环肿瘤细胞的概念。1976年Nowell将CTC的定义修正为来源于原发肿瘤或转移肿瘤,获得脱离基底膜的能力并入侵通过组织基质进入血管的肿瘤细胞。目前CTC是指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大量研究表明,CTC以不同形态存在于外周血中,既有游离的单个CTC,也有聚集成团的细胞团(CTM,CirculatingTumorMicroemboli)。肿瘤细胞在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过程中会发生上皮-间质转变(EMT,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故CTC存在不同类型,包括上皮细胞表型、间质细胞表型和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混合表型。CTM和间质细胞表型CTC具有更强的转移潜能。

  • 标签: 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EGFR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对ICU抢救记录规范化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73例ICU抢救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到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43例ICU抢救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为接受常规ICU抢救护理的患者,试验组为在基础ICU抢救护理的基础上接受PDCA护理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计划与执行计划记录内容不相符、医护记录时间或内容不一致、小结事件报告错误、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记录出量不吻合、入量记录不吻合的例数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两组患者护理计划与执行计划记录内容不相符、医护记录时间或内容不一致、小结事件报告错误、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记录出量不吻合、入量计录不吻合比率本别为12.4%、15.3%、10.3%、9.7%、18.4%,对照组分别为16.3%、18.3%、14.3%、12.3%和23.4%,护理计划与执行计划记录内容不相符、医护记录时间或内容不一致、小结事件报告错误、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记录出量不吻合、入量计录不吻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病人满意率分别为73.2%和96.4%,对照组分别为59.2%和82.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可以使ICU抢救记录更加规范化,提高护理质量规范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者围术期内开展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体外循环手术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使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分数明显更高,P<0.05.对照组共计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00%,观察组共计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00%。P<0.05。结论对于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在为手术期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此法能够全面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提升手术成功率,此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围术期 针对性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86例,依据护理管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PDCA循环组(n=93)和常规程序组(n=93)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压疮管理质控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DCA循环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5.4%(5/93)显著低于常规程序组10.8%(10/93)(P<0.05),压疮评估及时性、准确性、预防措施落实、伤口处理及记录规范、家属知晓预防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程序组(P<0.05)。结论PDCA循环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常规程序好。

  • 标签: PDCA循环 压疮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对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对比笔者所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在2013年三月份至2015年二月份没有实施PDCA循环期间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与2015年三月份至2017年二月份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效果,并分别将其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后,医院消毒供应室专用器械的环境管理、器械管理、清洗与消毒情况、包装质量以及各科室的工作满意度均明显由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应用PDCA循环管理办法能够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及相关物品的清洗、包装及消毒管理等工作质量,有效促进工作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与推广意义。

  • 标签: PDCA循环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术后的复发与转移被认为是导致肝癌患者死亡的主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CTC)作为近年来肝癌研究热点,它能实时、无创的监测肝癌患者病情变化,并较好的评估肝癌术后预后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就循环肿瘤细胞在近年来肝癌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肝癌 循环肿瘤细胞 生物标志物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