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116例行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6例采用切口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0min,6例术中延长切口完成手术。发生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脂肪液化5例,切口感染2例,无1例死亡。结论该术式具有创伤、痛苦轻、恢复快、瘢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无需特殊器械等优点,适合于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小切口 胆囊切除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4-01
  • 简介:摘要眼底病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类疾病,其诱发原因较多,对病人的视觉能力造成很大的影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激光治疗法。在对眼底病人的护理期间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他们进行精心护理对眼底病的康复和好转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护士如何与眼底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几点技巧。

  • 标签: 眼底病 护患关系 技巧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74-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腋臭患者采用皮下切口大汗腺修剪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腋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口汗腺修剪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皮下切口大汗腺修剪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腋臭患者采用皮下切口大汗腺修剪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腋臭 皮下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术 疗效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以容量注射剂为例,从包装环境、生产环境、安瓿质量等多个方面分析其可见异物的形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旨在减少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可见异物,保证注射剂质量,维护用药安全。

  • 标签: 小容量注射剂 可见异物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与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慢性胆结石患者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与切口手术治疗,然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疗效及术中出血量等各项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再出血者情况等各项观察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切口手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具有创伤性、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小切口手术 胆结石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骨牵引床牵引下闭合手法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5~115分钟,平均60分钟,手术出血量100~300ml,平均120ml。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随访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13个月,平均6.5个月。均可以负重行走。患髋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6.8%。结论闭合手法复位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微创、失血少,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牢固、并发症少、防股骨头旋转、防股骨头切割、防止股骨颈短缩的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一种目前较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患者高血小板血症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术后辅助化疗血小板增多的66例非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血小板数正常的非细胞肺癌术后患者71例作对照。分析高血小板血症患者与血小板正常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血小板增多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无癌栓、CEA异常有相关性。高血小板血症组肺癌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6个月,对照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8个月,两组的无病生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增多的非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患者差。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血小板增多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夹板加石膏托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四肢不稳定骨折的病人36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夹板加石膏托治疗,观察并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为优所占比例为61.1%,良所占比例为16.7%,差所占比例22.2%,即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为优所占比例为83.3%,良所占比例为11.1%,差所占比例12.5%,即总有效率为94.4%。以上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夹板加石膏托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比保守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小夹板加石膏托 临床治疗 效果 四肢不稳定骨折
  • 简介: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切口剖胸矫治法洛四联症(TOF)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3年10月346例TOF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右侧腋下切口入路行根治术治疗,其中男159例,女187例;平均年龄(1.9±1.2)岁;平均体质量(9.7±2.4)kg.合并卵圆孔未闭43例、房间隔缺损22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0例、主动脉瓣下隔膜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全组跨环补片205例,右室流出道补片141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7例(2.02%),术中体外循环(90±24)min,主动脉阻断(64±17)min,术后机械通气4~165h,监护室停留(3.2±1.7)d,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138±91)ml,平均带胸管(2.5±0.9)d.术后出现并发症36例(1.04%):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7例(死亡5例),严重肺部感染2例(死亡1例),灌注肺5例(死亡1例),右肺损伤7例,膈神经损伤4例,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2例,乳糜胸2例.结论右侧腋下切口配合有效的牵引显露行TOF根治安全可靠.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右侧腋下小切口 法洛四联症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微创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3年11月采用微创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83例,平均年龄72.3(65~82)岁。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56(38~69)min,术中显性出血量平均60(40—100)ml,术中输血平均400(0~800)ml。77例术后恢复顺利,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感染、坐骨神经损伤、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5例,肺栓塞1例。本组83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7(3—41)个月,骨折均愈合。所有患者生活均能基本自理,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2例出现髋内翻。术后根据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68髋,良9髋,中6髋,优良率92.8%。结论采用微创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良性肿瘤行切口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经乳晕或乳房下皱襞切口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一次治愈患者232例,3例患者出现血肿裂开引流后采取二次缝合愈合,10例患者出现残腔积液,经过穿刺抽液包扎后在1周内恢复,没有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情况,随访6个月,患者乳房外观满意,疤痕不明显。病理学诊断173例患者为乳腺纤维腺瘤,30例患者为乳腺囊性增生症,26例患者为乳腺腺病,12例患者为乳囊肿,4例患者为导管内乳头状癌。结论在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中,采用经乳晕或乳房下皱襞切口切除术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切口、隐蔽,疤痕不明显,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良性肿瘤 小切口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01-02
  • 简介:背景: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置换是心外科手术的难点,治疗不当可能出现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使左室流出道狭窄、跨瓣压差增大,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加致心肌肥厚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目的:总结预防主动脉瓣环瓣膜置换后发生人工心脏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的治疗策略。方法:主动脉瓣环均主动脉瓣置换患者85例。瓣口直径〉17mm,≤19mm的患者,选19mmSJMRegent瓣;对瓣口直径≤17mm的患者,用牛心包补片加宽瓣环,再选19mmSJMRegent瓣行瓣膜置换;对于瓣口直径〉19mm,≤21mm,选21mmHancockIIultra生物瓣置换。治疗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有效瓣口面积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跨瓣峰速、跨瓣压差和跨瓣平均压。出院后通过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早期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机依赖2例。所以患者均未出现脑栓塞或脑出血等脑部并发症。无瓣膜功能失调或卡瓣。未发现牛心包补片撕裂、瘤样膨出、钙化、血栓形成、免疫反应和感染等情况。81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5%(81/85)。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65例,Ⅱ级16例。各不同瓣环直径患者治疗后跨主动脉瓣峰速和平均压差均明显降低,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明显增加,左心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明显降低,均未出现人工心脏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置换21mmHancockIIultra生物瓣和21mmSJMRegent瓣组间的比较,前者获得了更好的跨瓣峰速和平均压差,以及更好的左心室重塑指标。19mmRegent瓣患者治疗后体质量和体表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结果提示对于主动脉瓣环的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预防主动脉瓣�

  • 标签: 组织构建 移植 有支架生物瓣 心脏瓣膜假体 小主动脉瓣环 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发病机制,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结果玻璃体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眼压升高、继发性青光眼、角膜病变、玻璃体出血等症状,此外由于玻璃体填充物不同或引起不同的并发症,其各种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不同。结论术后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提高手术技巧,避免和较少并发症是手术的关键之所在,也是今后医学的研究重点。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手术 术后并发症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行。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和CBM等数据库,并行手工检索,全面搜索关于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及髌骨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及纳入研究、提取数据资料及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本研究的试验文献11篇,其中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组395例,传统髌骨旁入路组372例。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术后6周及3个月KSS临床与功能评分、手术时间、假体力线等方面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术后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切口长度等方面,切口股内侧肌入路组表现优于传统髌骨旁入路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切口股内侧肌入路同髌骨旁入路对比,在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假体力线、术后KSS评分、出血量以及术后关节屈曲活动度方面效果相似。但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切口更小,且能获得更快的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果还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关节成型 置换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META分析